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一枪 《创造》2014,(1):33-33
正2013年,一个个备受关注的重大审判案例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司法"热。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反腐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保护人权的弥足珍贵……薄熙来案2013年8月22日,薄案正式开庭。9月22日,济南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判薄熙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0月25日,山东高院作出二审裁决,驳回薄熙来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日前,中共中央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凝聚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许霆、周正龙、杨佳,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法治大事件的主角;姜人杰等巨贪受审昭示着反腐利剑锋正寒;天水高考替考案、三鹿毒奶粉案,凸显着这个转型时代的浮躁和无序;黄光裕被拘传,臧天朔涉恶,则为我们揭开了“名人”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谈康 《重庆行政》2013,(6):70-7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规范到依法的轨道上来,当然,征地拆迁、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依法,将公平正义贯穿于该项工作中,拆迁工作才能走向规范、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3,(9):2
这一次的审判,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展开,无论从程序正义、审判过程,乃至于法治理念方面,都产生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薄熙来案的公开审理成为八月份最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也成了一堂极好的普法课。公开、公平、公正,这样的理念,在法治社会更需要得到落实和践行。此次薄熙来案件审理中,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开先河,不仅公开审理,更用官方微博全程发布庭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了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件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一次生动实践,是严格依法办事的一个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7.
《人大论坛》2014,(11):8-12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大任务,这就是: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个基本工作布局出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相似文献   

8.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两会代表委员热烈审议的报告,也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作为长期关注法治建设的学者,笔者认为法治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内容极为丰富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浓缩了大量的法治信息,诸如建设法治政府、依法保障民生、依法反腐等等.法治是民生幸福的守护神,从法治的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特别是依法行政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詹立风 《群众》2015,(1):38-3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冶社会一体建设”。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固本之举。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县情,紧贴民需,狠抓落实,持续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夯实法治中国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0.
法治反腐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目标的总体要求,也是现代国家治理腐败的必然趋势。遵循法治反腐的顶层设计和总体目标,建立法治反腐考核评价体系,量化考核评价我国党内法规和反腐败法律的完备程度、运行效果,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公民权利受到保障情况及对反腐工作的期待等,有助于摸清我国法治反腐建设现状,建立健全反腐败法律体系,明确法治反腐工作改进的方向,推动法治反腐进程。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公民导刊》2014,(5):17
正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  相似文献   

12.
"清官情结"作为君主与人治情怀的浓缩在民众心目中依然挥之不去。但以现代社会理念来看,"清官"时代早已过去,"清官情结"早已不合时宜。"民主情结"是民主与法治理念的精髓,建构"民主情结"就是依靠人民自己、坚持依法反腐和奉行权力制约,这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致力于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在依法执政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4.
黄金桥 《政策》2015,(2):34-36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是当下反腐败最鲜明的特点,法治反腐已成共识并渐入佳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依纪依法"惩  相似文献   

15.
石嘴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法治办),主管着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市法治办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及依法治市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目标,坚持普治并举、法德结合,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1989年、2001  相似文献   

16.
《政工师指南》2015,(1):8-9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四中全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国家治理现代化纳入法治轨道,也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实现全面...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难题,对法治成本和代价的认识不足是原因之一。法治不是没有成本的事业,是次优但理性的选择。必须树立法治权威,坚定不移推进法治进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围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法律的实施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须有过程论的视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须有参与型行政理念作为支撑;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需要理顺职能和事权;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需要规范全过程的行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要加强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待法律和制度支持;救济机制的完善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课题。需要确认的是,“深入”和“加快”需要辩证理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要认真确认并扎实贯彻实施这些新举措,就应当注重行政法的运用,坚持法治行政原理。  相似文献   

19.
肖华 《群众》2014,(11):74-7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坚定法律信仰,执政党必须依法执政。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