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技术催生下的远程审讯的应用,为传统的审讯方式带来了变革。本文先对远程审讯的概念及在检察机关的当前应用作简要介绍,然后就远程审讯存在的质疑进行分析,最后对远程审讯在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程宏 《中国检察官》2011,(12):61-63
在职务犯罪审讯中有目的性地使用模糊语言,充分发挥模糊语言在职务犯罪审讯中的优势有利于造成被审讯者产生认识错觉,使被讯问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最终有利于击垮被审讯者的心理防线,使其如实供述犯罪行为。但模糊语言讯问仅适用于预审阶段,正式讯问笔录必须尽量详实。在使用模糊语言讯问时,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切忌外延过于宽泛,避免诱供之嫌。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全市率先建成远程提讯室并投入使用,审讯效率大大提升,该远程提讯系统由天地伟业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远程讯问是指承办检察官与犯罪嫌疑人不在同一场所的情况下,借助网络视频技术,通过同步传送双方的图像和声音,依法对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异地讯问的刑事诉讼活动。现在检察官不用去看守所,只需在大屏幕前  相似文献   

4.
审讯,在刑事诉讼法中称“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以及法庭审判中的讯问。本文仅就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运用的策略展开讨论。故本文所称侦查阶段的审讯,是指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为查明案件事实,证实犯罪,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质证和调查的一种侦查活动。(以下简称“审讯”)一、审讯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讯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同时又是法律实体上一项重要的侦查活动。在侦查阶段,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疲劳审讯所获供述应当排除,但认定疲劳审讯成为司法难题,大部分学者主张明确疲劳审讯的时间界限并提出了不同方案。比较法的经验表明,损害了被讯问人的自由意志而非造成剧烈疼痛或痛苦,被作为非法口供排除的重要标准,涉及疲劳审讯时也没有例外。刑事司法高度依赖口供、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足、审判中立性有待加强,以及侦查人员在看守所内外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控制犯罪嫌疑人的睡眠和休息,都是明确疲劳审讯时应当考虑的因素。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连续讯问超过12小时,24小时期间内不能保证6小时的连续休息的,可以视为疲劳审讯,同时需要加强配套措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学》2017,(3):122-131
疲劳审讯不仅会对被讯问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催生虚假口供,诱发错案,因此,对疲劳审讯应当明确禁止,排除由此所获证据。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疲劳审讯的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强制性认定模式、裁量性认定模式和原则加例外的认定模式。基于当前的刑事诉讼结构、辩护制度的发展以及既有的侦讯环境,我国对疲劳审讯的认定应采原则加例外的模式,规定除法律设定的特殊情形外,连续讯问超过24小时应被认定为疲劳审讯,所获供述亦应排除。另外,要准确认定疲劳审讯,还需厘清"必要的休息时间"和两次讯问间隔时长的关系,对剥夺饮食和夜间讯问能否归入疲劳审讯也需做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预审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对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的人依法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活动。被告人深知审讯的结局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必然在审讯中进行顽强的对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讯是一场尖锐的、复杂的、面对面的心理战。在审讯过程中,被告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这种情况除了受审讯时的情境因素影响外,还同被告人的案情、性别、年龄、经历、气质、性格等因素有关,与预审人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熟练的讯问技巧对被告人施加的积极的心理影响也有直接关系。要制服罪犯,迫使其认罪服法,就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制订出合乎实际情况的审讯方法。这就要求预审人员在实施预定的审讯方法以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审讯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面对面的心理战,只有掌握犯罪嫌疑人被讯问时的心理变化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促进犯罪嫌疑人的思想转变,从而在审讯中掌握主动权。而犯罪嫌疑人内心思想的变化,一定在外表有所反映,因此,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神态变化而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对审讯策略的及时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远程视频办案工作模式的兴起与发展(一)远程视频办案模式的兴起远程视频技术最早的应用场景是远程视频会议,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项技术日渐成熟。近年来,远程视频技术逐渐被应用至司法审判领域,电子法院成为司法改革进程中的一大特色。比如,1998年澳大利亚法院首次在庭前会议中采用远程视频技术。  相似文献   

10.
审讯八法     
审讯是一门斗争艺术,集证据战、心理战、逻辑战于一体,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我们将办案实践中摸索出的审讯方法归纳为八种,即过细法、调动法、迂回法、突袭法。造势法、攻心法、矛盾法、打弱法,简称审讯八法,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过细法。所谓过细法,要求审讯人员在汛问时对具体案情要问细。问深、问透,并要求被讯问人具体、明确、详细、正面回答。过细法的作用有二:首先,利于侦查阶段案件的审查与突破。如卢某受贿一案。根据举报线索,卢荣利用职务之便,曾收受某单位金戒指等物。我们审讯卢某时,卢某矢口否认受贿事实,声称…  相似文献   

11.
审讯系统与一般的保安监控存在很大不同.它一般是指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设标准化审讯室,实现审讯讯问和询问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公检系统侦查办案、协查办案的效率,加强办案、取证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讯问,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只能对被告人适用。它是从被告人口中取得供词,查明有否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和性质及同案犯,检验和核实罪证材料,保证不放纵有罪的人,不冤枉无辜的一项侦查调查。审讯是讯问在预审工作中的又称。讯问含有审问的意义。讯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回答讯问是被告人的义务。刑事诉讼法第六十  相似文献   

13.
疲劳审讯是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手段,主要表现为办案人员擅自延长讯问时间,剥夺犯罪嫌疑人必要的休息时间,使其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双重的痛苦,从而迫使其做出有罪供述.疲劳审讯在刑事诉讼中的频频出现,严重侵犯了嫌疑人的人权.本文指出为有效防范疲劳审讯,立法应明确疲劳审讯的法律界定,及时填补相关法律漏洞,从而避免因疲劳审讯导致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4.
审讯是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在预审阶段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侦查活动。研究和准确掌握贪污、贿赂罪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是搞好审讯工作、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是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从实际出发,对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提出了以下需求:  相似文献   

16.
探索犯罪嫌疑人在被审讯中的心理形成、变化及各种反应,把握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心理的行为特点,这对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抓住审讯的核心,提高讯问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向全数字化时代发展.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并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基于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并通过设在网上的电脑工作站控制主机,来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指挥、调度、存储、授权控制等功能.此外报警、门禁、巡更等前端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也可由多网合一的方式通过网络复用进行传输并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7,(8B):76-81
[网络视频服务器(Networked Video Server)] 有人说,视频服务器其实就是不带镜头的“网络摄像机”.或者是不带硬盘的“DVR”,它的结构与网络摄像机相似.是由一个或多个模拟视频输出口、图像数字处理器、压缩芯片和一个具有网络连接功能的服务器构成。网络视频服务器采用通信、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标准。基于最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开发的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随着音视频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传输的实现变得更容易、成本更低,促进了视频传输的应用日益增长。市场上推出满足网络传输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产品非常多,本文尝试从网络视频服务器的市场概要.市场发展促进及阻碍因素、技术趋势、产业既有问题.选型参考进行分析,以方便大家更容易了解网络视频服务器及对其进行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接上期)四、审讯策略及其运用审讯是一种特殊的侦查活动,它是在初查或者秘密侦查取得进展的基础上,由侦查人员根据已掌握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面对面的讯问、质证和调查。也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短兵相接,运用智慧和谋略所进行的一场决战。孙子云:“上兵伐谋”,因此,审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进行,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有所升高,犯罪分子存在着做案手段狡猾,智力素质较高的发展趋势,有些累犯和惯犯已掌握一套反审讯的方法,给审讯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因此,过去的审讯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在审讯中引进新的、科学的讯问方法——心理行为学讯问法越来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