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 1917年(民国六年)军阀张作霖主政东北后,将晚清遗留下来的奉天模范监狱和奉天省城罪犯传艺所这两所监狱合并,成立了奉天第一监狱,隶属于奉天高等检查厅.当时监狱管理人员有140多人,其中看守120名,正副狱长各一名,德国顾问一人.  相似文献   

2.
1946年5月间,陈龙同志在哈尔滨接到一份情报。情报说:一天午夜,提供情报者在市内一条胡同里,看见了罪大恶极的伪满汉奸姜鹏飞。姜鹏飞原是旧东北军军官,投靠日本侵略者以后,历任伪满奉天陆军军官训练学校教导总队长、佳木斯第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4.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陈为人、李子芬、林仲丹,领导抗联的灵魂人物、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南杨北赵"的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以及中共满洲省委、中共奉天特支、抚顺特支的许多著名领导人,都曾被关押在奉天第一监狱。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成立党支部,宣传革命思想,并凭借顽强的意志与敌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5.
人物背景:李树久,1918年11月29日生于辽宁省绥中县广玉庄村一户农家。17岁时考入奉天第一监狱,在监狱医务科当勤务员。由于有机会接触到当时关押在那里的共产党人杨一辰、张适、孙已泰、杨坚白、刘锡纯等人,并受到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他逐渐从同情转而佩服和崇敬共产党人,暗中先后为狱中党的组织办了许多事情,并被发展成为我党的重要交通员。1938年,由于他的活动引起日本特务的注意,党组织通知他立即离开监狱。1939年,李树久考入山海关铁路警务段当了一名乘警。日本投降后,他回到家乡绥中。解放后,经当年在狱中的共产党人介绍,进入安东铁路公…  相似文献   

6.
王若飞被捕后,在归绥监狱关押了4年又8个月.1 936年7月,迫于华北的形势,主政绥远省的傅作义经与阎锡山计议,决定将王若飞解送太原,关进太原陆军监狱.薄一波和杨献珍等同志到山西后,中共中央北方局交给他们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积极设法把王若飞营救出来.  相似文献   

7.
正伪满洲国成立伊始,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就提出了城市建设构想,责成关东军特务部着手调查研究奉天等城市规划。1932年11月,关东军、"满铁"、伪满洲国三方共同组建了奉天都市计划准备委员会。此后,经过七次会谈磋商,1933年3月1日,日伪当局发表"满洲经济建设纲要",其中设想按照日本大阪市模式把奉天建成工商大都市。1934年4月至9月,奉天都市计划委员会起草、审议了有关铺设水道、建立公共市场、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是抗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掀开了反抗法西斯侵略新的历史篇章.自1931年到1945年,中国经历了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中国做出了最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据日本历史研究会编《太平洋战争史》一书记载,中国军民伤亡总数为3500万人,约占整个二战中军队与平民伤亡总数的40%.按1937~1945年平均计算,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投入了中国战场.其中,1937年底以前,日本派驻中国的陆军占其陆军总数的88%,1938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每年用于侵华战争的兵力都占其陆军总数80%以上;太平洋战争以后,侵华日军也占其陆军总兵力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1927年6月27日,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不到两个月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由陆军、海军、外务三相和驻华公使、驻奉天总领事、关东军司令官和关东厅长官等30余人参加的所谓“东方会议”,密谋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伪满州国。会议历时10天,未取得一致意见。8月l6日,又在我国东北召开“大连会议”,进一步讨论侵华政策,制定出“对华政策纲领”八条,提出所谓“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积极方针”,并把这一方针作为日本的最高  相似文献   

10.
<正>1896年,黄显声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现属岫岩满族自治县)。1918年,黄显声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1年,他又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三期炮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奉天兵工厂,颇受张学良的赏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相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黄显声汇集从各方面接到的情报向张学良作了详细报告。他根据张学良"地方武装可加紧训练,严加戒备"的指令,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