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舆情发展与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舆情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为现代民主政治和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条件。网络是现代社会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工具和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是政治社会化得到充分实现的前提和保证。互联网是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给我们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带来严峻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看待网络舆情,以娴熟的技巧应对网络舆情,这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对于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引控对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考虑到转型期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变迁,我们原来的控制型社会治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治理的发展需要,为了充分实现对网络利益表达的有效治理和整合,我们的网络舆情治理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对于网络舆情的引导、治控应从以下建立基于政务协同系统的网络舆情联动机制、打造高效的网络舆情防范体系、形成针对突发网络舆情的危机处理机制、确立网络舆情公共危机事件善后制度等几个层面着手,使网络舆情的发展和最终效果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深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了社会治理方式。面对互联网时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大力提升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政治、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素养,善于运用互联网开展工作,全面增强网络执政能力,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为推进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日趋活跃的网络舆情对于我国舆论宣传和社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考验着政府的行政能力。做好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正视网络舆情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实事求是地分析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型传播方式迅猛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各类数据海量涌现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舆情事件的频发多发,网上网下的交相互动,政府的施政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对虚拟社会的治理也成为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应对在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深刻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在主体、内容、载体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并从舆情发现、处置和应对三方面积极探索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有利于清朗高校网络空间和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与网络恶性事件的增多,多国政府与公众不时受到网络不实言论及语言暴力的侵扰,对于互联网的管理成为不同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各国、各地区乃至联合国范围内都先后出台相关制度并强调相互合作,以引导网络舆情在可控范围内健康发展。联合国为首的全球网络舆情治理现代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联合国在其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体来说。  相似文献   

9.
程同顺  张文君 《探索》2015,(2):48-52
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评价问题重新激活了对民主与民粹的研究。网络民主与网络民粹是互联网时代中国政治参与的两种崭新形态。二者的共同特征体现在权力来源、议题表达、参与主体三个方面;二者的显著区别体现在价值理念、参与方式与动员模式三个方面。要避免网络民主走向网络民粹,需要由国家、社会与公民共同塑造积极的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是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犯罪是行为人违反刑法规定,运用网络技术知识、网络工具或网络环境,对网络及其系统安全与运行进行攻击与破坏或进行其它犯罪的总称。本文探析了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危害和特点,并对其主要防治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工程。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除了运用法律和管理手段外,还需依靠技术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深深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一巨大的发展变化对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持续提供服务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应该从产品技术、法律法规、道德教育等多方位多层面采取防范措施,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资源广泛、丰富,却缺乏组织和质量控制,呈现着无限、无序、优劣混杂的特点,这已成为人们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高质量的有用信息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分析网络信息资源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信息资源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几种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人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交流者,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推进和网络文化的即时传输,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间和更新周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网络文化这一新生事物所具有的强大而持久的内在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网络营销作为21世纪市场营销的主流,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与障碍,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企业制定和实施网络营销的若干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与资源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化和文献信息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不断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以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信息资源之间、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信息交流的网络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始终居于主要地位。其中,人性善恶的问题是一个纵贯千载、争论不休的问题,网络的虚拟性需要伦理道德的约束,需要“慎独自律”与法律的约束。在虚拟网络中要提倡并辩证地理解诚信,使中华传统美德在现代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第四媒体"与网络政治之间具有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二者间通过互动,既可以产生正面效应,亦可以产生负面效应。应充分发挥"第四媒体"在网络政治中的正面效应,推进网络政治健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监督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网络监督的性质,总体上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网络监督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监督,网络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形式。网络监督具有派生性。作为监督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监督只有与其他监督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