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欧阳青 《党史博览》2006,(10):30-3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第一次正式称为“红军”,始于1928年5月25日。之所以将自己领导的武装称为“红军”,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鉴苏联红军的称谓。当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军事工作大纲》指出:“为保障暴动的胜利与扩大,建立红军已为目前的要义。”为此,大纲明确规定:“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军事工作大纲》的颁发,对于各地的军事斗争和红军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大纲颁发之后,全国各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陆续改称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的最初…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的江西省永丰县.发现了一叠共40张保存完好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该布告发布于1929年1月,全部用长71.2厘米、宽45.9厘米的宣纸书写;上有“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的署名,字迹清晰,“红军第四军之印”鲜红夺目,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这是红军1929年1月从井冈山下山向赣南闽西途中的布告”也清晰可辨。据党史和档案部门的同志说,事隔70余年,能发现这么多保存完好无损的红军布告实属罕见,它为研究红四军军史乃至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原始资料。永丰县发现《红军第四军…  相似文献   

3.
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是“建党建军的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献”,是“建党建军的指针”.它系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多年来,人们从各个角度著书撰文颂扬古田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古田会议决议对建党建军发挥的重大指导作用,无疑是需要的.但研究这次会议的召开和决议形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杨洁 《党建》2002,(11)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1925年月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逐步形成党的群众路线。1929年9月,周恩来在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批示信中强调,红军筹款、没收地主豪绅财产等工作,“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  相似文献   

5.
新四军是由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分散在南方8省14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编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新四军军部从诞生到撤销番号的9年时间里,其驻地有9次大的变迁。{1}诞生在汉口。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逐渐表现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愿望。国共双方就南方8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事宜达成共识。中共中央即刻派张云逸前往澳门请叶挺出山,负责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工作。北伐名将叶挺,在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受到不公正对待,在海外流亡10年,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及粤北地区后,部队和根据地都获得很大发展。这时,毛泽东更加注意红军的建设工作。1929年12月底,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大会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了南昌起义以后红军建设的经验,集中解决了在农村进行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曾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条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性。1926年6月,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党的主要弱点是无产阶级基础还不宽广,工人党员的成份仅占全党百分之七,重工业工人中党的发展较弱,支部生活多不健全……”针对“几乎完全是农民身份的党”。毛泽东提出要实行“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强调在“红军党内”开展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红军到达陕北后,根据时局的变化.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决议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她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5,(3)
一九二七年九月的三湾改编,毛泽东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决定把党支部建在连上,从而为把我军建成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规定了红军必须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期间红军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是怎样发展的?这里介绍的在湖南省档案倌馆藏的湖南全省清乡督办署密令中的一份红军《党代表工作大纲》,当有助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这份红军《党代表工作大纲》,是一九二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国民党第十六军在郴县缴获的红四军文件之一。他们为了使各地方长官“得知共党祸湘祸赣之大部计划及伪四军情形”,将缴获的我军文件“重要者录出”,于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一日以密令的形式发给各县县长,以“易于防范肃清”,其内容应是可信的。《党代表工作大纲》究竟制定于何时,尚有待于考证。以下系从清乡督办署所颁密令中录出的《党代表工作大纲》: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途中,在大凉山度过了30余个日日夜夜。除了震惊中外的“巧渡金沙江”“、会理会议”“、彝海结盟”等伟大壮举外,还有一项值得大书特书、永载史册的创举,那就是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在冕宁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它以短短的156个字,生动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谱写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篇章。《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为彝海结盟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时期民族关系、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党群关系的具体体现。《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的发布及历史背景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是红军长征这部雄伟壮丽史诗中的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克服了第二次“左”倾路线后,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又有了发展和扩大。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恐慌,蒋介石从一九三○年十月开始,对我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继我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蒋介石于一九三一年四月、七月又相继对我发动了第二次、三次“围剿”。当  相似文献   

11.
“左”倾错误,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南昌起义》影片剪辑。红军战士在行进、在战斗。“三湾改编”旧址。永定坎市墙上红军标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四军“七大”旧址—龙岩一中。上杭县城“太忠庙—红四军“八大”会址。男:南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闽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0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建立的根据地之一。1931年7月,黄道从闽浙赣根据地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闽北根据地进入发展时期。在主力红军长征以后,他领导了闽北地区和闽赣省三年游击战争,树赶了“东南半壁江山”的旗帜。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五团后,黄道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和统战部长,公开的职务是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1936年至1937年间的史料、史书中,人民军队的名称常常有“抗日红军”、“人民红军”、“中国人民抗日红军”、“红军”及“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等不同称谓。近来,仔细查阅了这一段的档案、资料,初步摸清了这个问题。即从1935年12月下旬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起,到八路军、新四军编成,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称“抗日红军”或“人民红军”,此前称“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07,(1):13-13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一词在冕宁第一次提出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主席1935年10月写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人们耳熟能详,激励了多少革命者。“长征”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间工农红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西、甘肃一带的大规模战略转移。“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长征”一词并非1934年10月就提出的,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记载,“长征”一词第一次提出是在万里转战到凉山冕宁后提出来的。1935年5月21日红军占领冕宁城,22日在县城张贴了红军总司令朱德向夷(彝)族同胞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如下: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  相似文献   

16.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从南方各个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率先胜利完成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到达西北,中共中央和红军三大主力胜利结束长征。在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极为恶劣的自然条件,特别是党内“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等严重情况。为了赢得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在长征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红军转危为安、化险为夷,使长征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过程、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座永远的丰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助理薛庆超撰写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中的重大决策》,详细披露了长征中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连载这一纪实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的革命纪律极为严明。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物质生活虽然非常困苦,时常挨饿受冻,但他们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决不侵犯群众利益,因而被群众称赞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有坚强的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铁的纪律,保证了这支军队的先进性和人民性。长征一开始,党和红军的领导机关就为红军规定了明确的行军纪律。1934年10月29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对目前行动的政治工作训令》中指出:“要耐心教育每个战士,绝对服从命令,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曾成立过三个“三人团”:长征前夕为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长征途中,为解决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自发形成了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和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与长征前夕的三人团有根本区别的新“三人团”。长征前夕的“最高三人团”1934年4月底广昌战役失败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日趋恶化,苏区内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坚持内线作战打破敌军“围剿”已经十分困难,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红军撤离中央苏区。5月,中共中央书记…  相似文献   

19.
192 9年 1 2月 2 8日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 ) ,“这个决议使红军肃清旧式军队的影响 ,完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这个决议不但在红军第四军实行了 ,后来各部分红军都先后不等地照此做了 ,这样就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1毛泽东当时能起草这个文献 ,除了他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善于调查研究外 ,还同他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 ,善于总结与运用历史经验分不开。本文着重在这方面作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1931年8月,邓小平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瑞金县委书记和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由于反对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思想,被降职,调任《红星》报主编。邓小平坚持“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的办报宗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