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王骏 《探索》2004,(6):112-116
"十一五"期间"是重庆巩固和发展过去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基本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残余的制约和影响,把基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到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是集中力量解决、消除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无法解决的一些深层次体制障碍,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经济发展、科技革命以及对外开放的变化进行体制创新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在"十一五"期间,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市思想,以重庆现实为依据,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以建设性、规范性、协调性、系统性、创新性为出发点,充分借鉴和吸纳成功经验和前期研究成果,从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调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人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进一步完善重庆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理论的确立、发展和坚持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探索这一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将"实事求是"思想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类文明演进史,考察发展模式的生态转型、创新驱动大浪潮对现代产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分析"绿色-科技"耦合下金融制度演化的供求曲线,揭示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新格局"和全球"行动图".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高校全面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工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充满了科学的辩证关系,包涵了依据、途径、目标等要素的整体战略,构成了邓小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6.
武园萍 《求实》2001,(7):28-30
以德"治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推进以德治国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官"须有严密规范的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与实践"三个代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心下移的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和文 《求实》2005,(5):25-27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决定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因此,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三农"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大力推进城镇化要调整发展战略,改革农村管理体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不可能很好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为此,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也是哈尔滨市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制定和实施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既要体现科学发展,又要推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党政干部视角来审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治理对策,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在广大党政干部看来,治理转型过程中党政干部群体的无所适从,社会与行政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权责不一致、不清晰、不完整,激励机制与保护机制的不足是当前影响工作有效推进的几大因素.因此,营造治理转型与治理能力提升的空间,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进一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提升基层公务员待遇,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是治理当前"为官不为"现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推进"三农"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三农"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任务、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文章从"三农"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农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并根据我国"三农"信息化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人们在关注这一危机的同时,又开始重新回顾、思考资本主义的"替代"问题.此次"金融海啸"的爆发,使我们对"替代全球主义运动"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我们探寻一种充满公平、合理、正义的全球化替代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5.
曾芳芳 《求实》2006,(Z2):249-250
一、当前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在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之后,我国农村金融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在农业发展面临转型与升级、农村经济增长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16.
长吉一体化先行先试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吉一体化先行先试既是国家赋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历史使命,也是推进长吉一体化的强大动力。在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中,需要借鉴国内先行先试经验,对长吉一体化先行先试路径进行探讨。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推进金融发展模式改革、加快"三化"统筹、加快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方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17.
深入把握和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创新"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联系,对于搞好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行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农村新阶段的发展要求,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消除农村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而要推进综合性体制改革,必须转换文化背景,增强和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坚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协调发展,以文化创新推动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渐进式向前推进,但民间金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和金融功能在历次金融体制改革中尚不突出。在当前"新兴"和"转轨"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金融改革工作已全面展开,而各类民间金融风险事件背后折射的问题仍然是改革层面的问题,根源于民间金融制度变迁的滞后,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发展相脱离。从法律、政策、制度入手完善民间金融体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中,是规制民间金融的重要战略定位与机制筹措。  相似文献   

20.
杜梅萍 《前线》2012,(Z1):91-92
在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今后的金融体制改革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努力把金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把金融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