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某材料载:××县人民法院组织巡回法庭,采取审判人员、调解小组成员、村民委员会成员和德高望重的老农“四结合”的办法组成,深入基层就地办案,调解民事纠纷,进行法制宣传。而且,这一做法还被加以推行。 笔者认为,这一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它违背了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长江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张敏娟十分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热忱为群众排忧解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张阿姨"。两年多来她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71起,调解成功率100%。她还立足调解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矛盾纠纷调解技巧,总结出了矛盾纠纷"调解十法"。  相似文献   

3.
岳阳县××公社××大队有一个干部和一个青年社员为争晒场晒粮食而发生口角。这本是一起很小的民事纠纷,只要调查清楚。做做思想工作,调解劝说一下,就会息事宁人。可是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听了那个干部的一面之词,便主观武断,大发雷霆,把那个青年叫来不分青红皂白狠狠训斥一顿。年轻人看到支书这样蛮不讲理,当然不服,即当面顶了他几句于是支书便把他在大队部关押起来,并要罚款。这个社员的母  相似文献   

4.
我局从组建以来,积极开展民事调解工作,使民事纠纷激化案件有所下降.从八二年至八三年三几,全县共发生民事纠纷3229件,调解2900件,调解率为95.4%,预防了139件可能激化的案件,防止了159人可能走向犯罪.民事纠纷是错综复杂的,各种纠纷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要把防止矛盾激化的工作做好,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易激化案件的特点,针对特点,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把工作做深做细.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以下几种情况容易引起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5.
脱胎换骨:"酷刑"锻造"钢铁女人" 1992年9月16日上午,当时42岁的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中心小学女教师钟群在给毕业班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后,迈着疲惫的步子前往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例行妇科检查.医生发现她的两个乳房有两个小小的瘤,认为是乳腺纤维瘤,建议她到上级医院治疗.9月18日,钟群来到广西民族医院门诊部求治.医生介绍说左右乳肿物分别为2.5×2.5CM和1×1CM,院方的检验报告很快出来了:"双侧乳腺癌".  相似文献   

6.
海兴县官庄村调委会自1983年8月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调解工作.一九八四年调解民事纠纷三十二起,其中,防止矛盾激化三起,避免非正常死亡一起.民事  相似文献   

7.
一、案例报告受害者张××,15岁,初小文化,随其祖母在北方某地农村生活.父母在福建漳州工作.19××年×月×日其父带她来漳州一起生活.就在离家的当天晚上住宿旅社,被其父亲奸污了.五天后到其母亲身边.到家后第三天才把此事告诉母亲.又过一星期,母亲带她到法院控告此事.  相似文献   

8.
王锐 《中国审判》2013,(10):39-39
<正>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衔接新机制,不断加大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支持力度,建立诉前调解中心,大量民事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纠纷化解于诉前6月15日,家住十堰市茅箭区的居民张女士,因与继母之间为父亲的遗产纠纷来到茅箭区人民法院。很快,导诉员把她领到立案大厅一号窗口。在那里,她了解了所有的办事程序。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张××在参观文物展出时,看中了陈列的文物品,他经周密策划,以参观为名,事先多次察看了作案现场,选定了盗窃目标,策划了作案方法,准备了犯罪工具,于×月×日深夜翻墙潜入展览馆,撬开展品陈列室的门锁,窃走了"珍贵文物"多件.案发后,公安机关在群众揭发下,迅速将张××拘捕归案.但事后经核实查明,被偷走的仅是价值数十元之复制品.对这个案件应如何处理,多数认为:张的行为已构成盗窃罪,应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少数认为:张××的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11,(7):31-33
她把忠诚当信仰,扎根基层调解岗位,从18岁干到61岁,黑发变成了白发。43年的坚守,尽管舍弃了太多太多,但她说:"我舍不得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还想再干20年!"她以和谐为使命,以血肉之躯和满腔真情,化无数起干戈为玉帛。尽管留给她的是10多处伤痕,但她说:"如果我的一点委屈能避免更多的流血,我觉得值啊!"她视公正如生命,面对公道和私情,她选择了公道。尽管她遭受了太多的误解,但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她说:"端平一碗水,认准一个理,既是调解的生命,也是我的生命!"她把群众当亲人,母亲临终时喊着她的名字,她却在调解现场摆事实、讲道理;爱人生病需要照顾,她却骑着自行车奔往械斗现场。她说:"我愧对家人,可我是人民调解员,奔赴调解现场是我的天职!"  相似文献   

11.
清晨的曙光微微泛亮,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已早早来到社区调委会,忙碌地召集调解员商议一天的调解事宜,布置相关工作。她叫齐菊英,是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里村街道马鞍山社区调委会主任兼社区"党员调解团"主任。齐菊英和她的党员调解团在当地可谓小有名气,社区群众有了矛盾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齐团长"和她的调解团。今天要调解的是八旬老人查某几个儿女之间因赡养问题产生的纠纷。查某虽有4个孩子,却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我国的调解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不能沿袭过去老一套的做法,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才能使调解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调解工作如何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呢?我认为,在调解的组织形式上应当有所发展,使之更加制度化。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法律规定,我国调解民事纠纷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人民调解,二是行政调解,三是法院调解。所谓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对发生纠纷双方进行劝说,使之互相谅解,自愿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性的调解活动。法院调解则是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人民法院主持,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使双方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这种调解是一种诉讼活动。但从过去各地的实际做法来看,解决民事纠纷所采取的形式基本上只有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两种,而行政调解则没有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 1987年5月20日晚,廖××(女)与同学聚餐后返家,中途与曾打过民事官司的邻居陆××(男)相遇发生斗殴,造成双方不同程度的轻度损伤.其中,廖××(女)用去医药费188.24元,陆××(男)用去门诊医治费7.40元.案发后,公安派出所进行了调查,双方承认造成对方伤害的事实,但无法认定谁先动手,调解无效,公安派出所遂告诉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公安机关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讨论中有二种意见.一种认为公安机关对于这种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如调解不成就不能裁决,由当事人按民  相似文献   

14.
“王三奶奶”本名叫丁林和,近60岁的人了,看上去只有40多岁,说起话来叮当响,走起路来快如风,做起事来是石垒石。因为老伴姓王又排行老三,街坊邻居都爱叫她王三奶奶。 在灌云县伊山镇新村街道,群众说起丁林和搞调解,都爱说:“事大事小,王三奶奶一到就了”。因为她调解工作,实打实,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1997年被江苏省司法  相似文献   

15.
在法院的离婚调解书中,经常可以看见这样几句话‘现×××起诉来院,要求离婚。在本院调解中,×××亦认为难以和好相处,表示同意离婚。调解无效,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如下’,我认为,在调解书中引用婚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的‘调解无效’一句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笔者现就人民调解制度的立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三十四年前制定的《人民调解暂行组织通则》(以下简称《通则》)第三条规定:“调解委员会的任务为调解一般民事纠纷与轻微刑事案件。”这里的“一般”民事纠纷需要明确。何谓一般民事纠纷?法律没作具体规定。实践中,由于主观方面的因素,每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在调解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要么推诿、要么越权的现象,有些纠纷,这人认为是一般民事纠纷,可由调解委员会调解,而那人则会认为已构成民事案件,当由人民法院受理。尤其是现在以承包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以及未来企业股份制的广泛推行,城乡中生产、经营、分配的纠纷,“两户一体”间等各种经济纠纷更难以认定。  相似文献   

17.
国家要农民尽快富起来,社会不安定是不行的。1979年,我征得上级党委同意,支部书记的担子让给了年富力强的同志,自己担任了村调解主任。六年来,随着改革形势发展,我经常分析农村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新变化,探索调解工作的新途径,为群众排难解纷,共调处各类纠纷三百八十起,防止非正常死亡二十二人,没有发生一起因民事纠纷激化的刑事案件。全村民事纠纷大幅度下降。实践中,我积累了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九月十一日,我院会同台西区人民法院,分头走访了调解和好的五个离婚案件的原告,其中男一人、女四人。她(他)们的离婚案情和调解和好后的情况是这样的:一、赵××与鞠××离婚案。赵,女,二十八岁,橡胶广临时工;鞠,男,三十六岁,水产公司合同工。一九四八年春,赵父母借了鞠家四斗小麦,吃后,即将女儿许配给鞠。一九五一年鞠由青岛回原籍安邱成家庄与赵结婚,婚后感情不够融洽,闹过离婚,赵感到过去春荒吃了人家粮,现在与人离婚,对不起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调解组织,是人民群众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的良好形式。当前,在农村的自然村或生产队,工矿企业等单位都建立了这类调解组织。它已成为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其主要作用是: 第一,解决民间纠纷。根据不完全统计,从1981年至1983年全国各地调解委员会共计调解民事纠纷近2300万件,相当于同期基层人民法院案件收案总数的10.8倍。90%的民事纠纷解决于基层,使人民法院减轻负担、减少了讼累,能集中精力抓大案要案的审理。第二,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针对失足者的不同情况,有的放失地做工作,起到事半功  相似文献   

20.
最近,发现有的民事判决书或调解书在判决或调解的具体内容之后写有“以上各项,自本判决(调解)书生效后××日内执行完毕”,或“以上各项,自本判决(调解)书送达后××日内执行完毕”。我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