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回忆     
1939年12月,在汪精卫叛变投敌和蒋介石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影响下,阎锡山悍然下令进攻我抗日新军决死队,杀害我大批抗日军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山西十二月政变”。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七月,党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并宣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严正立场,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这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4.
正发生在1939年的"十二月事变",是阎锡山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山西新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进攻的统称,这次事变波及山西全省。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和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制造了晋(城)沁(水)阳(城)事变。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既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  相似文献   

5.
贵在冷静全面地把握时局──读张闻天关于皖南事变的发言张培森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一个极其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进行的。其中从1940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期,可以说又是国内外形势变化最为复杂,并孕育...  相似文献   

6.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蒋介石不肯动用包围陕  相似文献   

7.
尹凌 《红岩春秋》2006,(2):62-64
一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促使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国民党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全民抗战,共御外侮的新局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上海失守,南京陷落。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西迁重庆。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1939年1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逐步改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国民党军队在向日本发动“冬季攻势”的同时,开始向陕甘宁边区进攻。在政治上,则大肆推行“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法西斯信条,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2月12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一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通过了国民政府提出、由蒋介石宣读的《国民精神总动员纲要》。《纲要》提出在相持阶段“精神重于军事”的“救国之道”;“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的“共同目标”;宣扬“一个党”(国民党),“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领袖”(蒋介石)的“建国信仰”。国...  相似文献   

8.
1941年1月6日,蒋介石制造了皖南事变,该事变震惊了全国人民,激怒了共产党人。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看来,皖南事变表明蒋介石坚定了反共决。心,并成为国共关系大破裂的开始,我们必须采取非常强硬的态度,只有不怕决裂,才能打退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的意图有二:一是要求结束对国民党的温和态度,立即在政治上、军事上做好全面反击蒋介石的准备;二是强调只有猛烈的全面反攻,才能打退蒋介石的挑衅和进攻。1月17日,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最高峰,共产党内,主张同国民党决裂的呼声日益高涨。此时,毛泽东反而冷静地注视事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胡北 《党史纵览》2010,(3):9-11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地区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把摩擦的矛头指向华中。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制定了围歼皖东新四军的方案,以“李品仙、韩德勤之各一部.进出于淮南铁路以东及洪泽湖以南地区,将该地区异党压迫于大江以南或相击歼灭之”。在这紧急关头,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旗帜鲜明地指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绝不向进攻我之顽固势力让步。”他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在此关头动摇,“就要造成极大的罪恶”,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内战。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被迫从1947年3月起,改为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在西北地区,集中了34个旅25万余人,准备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占领延安,摧毁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指挥中枢。这时,王尚荣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独一旅旅长,执行保卫陕甘宁、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他指挥的部队英勇顽强,机动灵活,能攻善守,攻无不克,守无不坚。1947年3月26日,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命令整编第一、第二十九军主力共11个旅,由安塞、延安等地分三路向延川、清涧地区进犯,…  相似文献   

11.
(一)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各个解放区展开进攻,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自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蒋介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纠集了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陕甘于解放区,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1947年2月底,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部署进攻延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推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后,决定延安紧急疏散,随即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共计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  相似文献   

12.
1943年,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60万精锐部队,准备"闪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党中央在军事  相似文献   

13.
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强令我黄河以南的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暗中又纠集了7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对我北移的新四军实行包围。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四十师首先打响了皖南事变第一枪。我军被迫还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伤亡惨重.被迫采取了果断措施——突围。  相似文献   

14.
194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强令我黄河以南的新四军撤到黄河以北,暗中又纠集了7个师的国民党部队,对我北移的新四军实行包围.  相似文献   

15.
1939年底到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为了消灭成都地区的共产党力量,同时也打击四川地方实力派,派遣特务头子康泽等前往成都,策划了类似希特勒“国会纵火案”式的“枪米事件”。 1940年3月12日,康泽的别动队抢劫了地方军阀潘文华占有大量资本的重庆银行的米仓库,逮捕了闻讯前往观看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涂正坤,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抗日战争初期担任湘鄂赣特委书记并领导新四军平江通讯处,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震惊中外的平江惨案中被害殉难,时年四十二岁.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指示成立西安通讯工作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连续发动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和爱国民主人士警惕国民党顽同派向陕甘宁边区和其他解放区的军事进攻,随时保持戒备.  相似文献   

18.
我是1941年底到闽北来的。当时,省委在邵武的樟树源,不久搬到谢坑。电台和警卫班也搬下来了。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闽浙赣三省边境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对闽北根据地、游击区发动了三次军事围攻。省委为了加强对农村和城市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基本地区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点,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急遽恶化,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1933年10月,蒋介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调集50万大军,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恰在此时,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蒋光、蔡廷锴出于对蒋介石内战政策的不满,于11月发动了福建事变,成立了以陈铭枢为首的福建人民政府。为了控制福建地区的局势,蒋介石于1934年1月从进攻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中抽调一部分进攻第十九路军。中共中央为了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决定向北发展,命令红十七师北上到德安县的马回岭,破坏南浔铁路,阻止敌人向北线增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