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12,(11):59-59
梁衡在8月27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我长期当记者,深入基层,出入官场,后来又从事管理,身为官员。了解了老百姓怎样看政治,官场怎样看政治。我想从百姓所望和官员所为角度给政治下这样一个定义:政治是一定的个人或集团借用公民所委托的权力来为社会和民众办大事。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办大事”,不是做小事,不要作秀,不要庸俗化;二是“公民委托的权力”,你手中的权姓“公”不姓“私”,政治家干的事是公事,不是私事;三是“个人或集团”,就是说再大的事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机构或人来干,可能干好,也可能干坏,因此必须有监督和制约。政治姓“公”不姓“私”。  相似文献   

2.
一位多情的“父母官” 虎年正月的一天,湖北巴东县东壤口镇的一位农民在县党政办公大楼跑上跑下,说要找一位北京来的副县长。这位农民说他的儿子去年腊月份在北京打工被汽车压死了,是这位副县长在北京找有关交警帮助妥善解决,而他至今连这位副县长的面也没见过,甚至连姓名也不知道。 这次,那位农民打听到了这位副县长叫宗新林,但他依然没能与其见上一面,说上几句感激的话。 要见上宗新林一面不容易,因为他太忙,而要采访宗新林就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总是说: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不值一写。 “农民是最懂感情的,你给他们办了一点应该办的小事,他们就恨不得用其全部来回报你,每每和他  相似文献   

3.
干实事不抓认识不行,思想不明确,行动不自觉,好事也会干砸.但只抓认识,醉心于无休止的议论,耽误了行动,事情办不成,最终认识也解决不好.因此,必须把抓认识与抓行动统一起来,结合进行. "无论事大小,认识先抓好",这是我们的传统.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把抓认识当成了坐而论道、不干实事的借口.他们只讲空理论不讲实道理,只讲大原则不讲真问题;"事小道理大,个小帽子高".你急得坐立不安,他说你不懂政治.他们不分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一律都要"找"上一帮人关门去开会,结果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占去了很长干事的时间.事实说明,许多事情常常不是失之于方向不对,道理不清,而是失之于空论太多,久议不决,坐失良机.抓认识,本来是为了更好地行动,空论太多,反而影响了行动.  相似文献   

4.
“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经常讲的一句话,但要细细掂量,认真按照中央提倡的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去重新审视并做到这四个字,并非易事。1988年8月,我刚调入组织部的时候,许多亲朋好友开玩笑地说:“你到了关键要害部门,得为大家办事。”我说:“那当然。”但他们又把“办事”重新解释了一番:“符合条件、政策允许的事,就该办,还用给你说?说让你办事主要是钻空子,打擦边球,悄悄给自己人办事儿……”虽是句玩笑话,但现在想来仍记忆犹新。在组织部工作已十多个年头了,我对公道办事、正派做人体会深刻。我所做的具体工作是对干部的考核、考察、调配、晋…  相似文献   

5.
有的领导上任伊始即旺烧“三把火”,大刀阔斧干“大事”,视关系人们生活的一些“小事”而不顾,结果是领导的“威信”树起来了,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有的领导上任后,没烧什么“火”,而是首先解决单位多年来水电管理松散、浪费严重的问题,由于他并没有因其事小而不为,结果是群众拍手称好,其威信也就不树自立。 上述两类领导由于抓工作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其结果也截然相反。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大事和小事的问题。其实,大和小是辩证的,没有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大事又从何抓起? 国家抓长江治理开发,抓三峡工程,抓京九铁路等等,这些都是国家大事。但这每一件大事都要靠各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各个部门的事又要靠每个具体人分工合作来做;而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做起来恐怕都是一些具体的小事。这些小事做好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最终就促成了国家大事。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到机关某部门办一小事,部门负责人本是可以办理的,可他却推说:你去找领导解决吧!没办法,我又找到主管领导。在领导的关注下,事情才得以办成。像这样的事举不胜举,许多人可能都有过和我一样的遭遇。  相似文献   

7.
××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了。你的信里说,最近报纸上展开的对“中间人物”论的批制,引起了你和周围同志极大的注意。你说,对邵荃麟等同志所提倡的“中间人物”论,从理论上批制,没有什么,但一对具体作品(如《赖大嫂》)进行批判,有的同志就搞不通。他们说:“这些‘中间人物’有血有肉,有风趣,艺术感染力很强,为什么要进行批判呢?”  相似文献   

8.
“小事糊涂”辨析□司马牛生活中,确实有人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也有人在微观上辎铢必较,而在宏观上缺少谋略,尽干一些拣芝麻丢西瓜的事。不过,能不能据此便得出结论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糊涂”。不错,每个人的精力时间总是有...  相似文献   

9.
谈“慎”     
慎,为谨慎小心的意思。干任何事,办任何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没有慎重的态度,谨慎的作风是办不好的。 毛泽东1944年曾致信郭沫若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毛泽东书信选集》第241页)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会议的讲话中强调“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刘少奇同志在工作上以严谨认真著称。他生前的秘书刘振德回忆说:“有一天,他要召开一个小范围的会议,把我叫去,将要开什么会,开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会议的人等都一一告诉了我,别的我都听清楚了,就是提到出席会议的人名时,因当时有点紧张,同时对他的口音还不完全熟悉,所以没有听  相似文献   

10.
有些人认为,领导干部要抓大事,做大事,谋大事,而对那些零星琐碎的小事,没必要耗心费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要多干事关全局的事,少做局部的工作;多想全体老百姓的事,少管某一个、某几个老百姓的事;多出政策、出思路、出谋略,少做具体的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的领导干部只做大事,不做小事;只做务虚的事,不做务实的事;只做动口的事,不做动手的事;只做宏观的事,不做微观的事。对群众来访这样的小事,以工作忙为借口,让秘书来打发;到农村指导工作,指指手、画画脚,来个“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的连做饭、洗衣、打开水这些事也由秘书或他人代劳,还借用孔子的话说,这叫君子“远农桑”、“远庖厨”……领导干部要想大事、谋大事、做大事,这是对的。但这是不是说领导干部就不必想小事、做小事了呢?显然不是。焦裕禄、孔繁森、  相似文献   

11.
提起写年终工作总结,我的头就像担筐大。因为对一年来方方面面的工作进展情况不甚了然,至于基层单位在工作中有哪些新鲜经验,存在哪些不足与薄弱环节等等,更是马马虎虎。无奈求助于领导。领导答复:年初部署工作的主题讲话不就是你起草的吗 ?怎么连一年来干了些什么,要求是什么都不知道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显然这是领导对咱带有批评意味的点拨。于是翻出年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进行改造,譬如把“开展××活动”,“实施××工程”改为“开展了××活动”“实施了××工程”,再加上在开展、实施中领导同志的一些活动介绍和他人提…  相似文献   

12.
竹林。月光朦胧中,两个黑影相会。 宣小原:“你马上跟我走…” 迟辛:“你要走?” 宣小原:“这儿有人盯着我,你还不知道?” 迟辛:“那么这儿的事就不干啦?” 宣小原:“不干?!在皖西,我和黄继昌还布置个必死之阵在等着他们呢!” 迟辛:“你突然失踪,会引起他们警觉。”  相似文献   

13.
某地造了一座小桥,修了一段土路,还干了点其他什么事情,一时间就热闹起来了:做计划时,实行当中,完成之后,领导人大讲,新闻媒介上宣传,沸沸扬扬,简直无人不知这“×大工程”的“德政”了。 其实这股“造声势”风不光在某地刮,还有发展蔓延之势。上至地区,下到单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了点天经地义不干不行的事,本是平常又平常、不值得张罗吆喝的,却动辄渲染成“八大工程”、“二十件大实事”……至于到底有多“大”,算不算得上“大”,因为谁也拿不出具体的参照标准,也就可以“小大由之”地随意夸说,叫人受鼓舞之余又生出许多异样的想法来。  相似文献   

14.
这儿说的“憋气”,不是暂不呼吸憋住一口气的“憋气”,而是指遇到不顺心的事,尊严受到损害、心灵受到创伤、精神遭遇刺激那种“真不痛快”的憋气。日常生活中常听人们讲:“真憋气!”小者如到店里买东西受到营业员的欺骗和顶撞,大者如办正大光明、合理合法的事,人家也卡你的脖子,不“浇油”不转,甚至“浇油”也不转。 此肘,或者发作一通出出气拉倒,或是忍气吞声暗气暗憋,或是当面不敢得罪背后发牢骚而已。我想,面对憋气的事应该做到两点:一是以正确的态度有理有据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同不正之风做斗争;二是反躬自问,你在自己岗位上做得怎样,你们单位和行业有什么不正之风,怎样克服?大家都行动起来,为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尽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15.
胡海军 《党课》2006,(3):46-46
从前办事,人们说的是“凭党性办事”、“凭原则办事”、“凭良心办事”。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有时却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论你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不论你是办该办的事还是办不该办的事,如果有“感情”,即使困难再大,也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如果没有“感情”,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会让你磨破嘴、跑断腿一因为人们早已习惯“凭感情办事”。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名党支部书记,在基层干了10多年,近两年来,我觉得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做。不知为什么,他们看问题总爱“横”着看,比如说,我讲改革开放15年取得巨大成就,他们就说,和人家外国比还差远了;我讲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不知提高多少倍,他们就说,咱和人家沿海地区差多了……我的一些朋友也有同样感触,他们想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其中原因,并提出几点建议。 四平市 王金贵 王金贵同志: 你在信中提及的“横”着看问题的确在青年人中存在。相对而言,年纪大的人爱“纵”向看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扶贫村修一条砂石路,让山沟里的货物能及时运到集市上,对一个县里的部门来说是件小事,但对这个村几百户村民来说却是件大事。住在山边上的几户村民用上了电,看上了有线电视,看似小事,如果不是有关部门给予扶持,也许他们十年八载也看不上电视。对于群众,特别是目前一些生活还很困难的群众来说,像这样的小事很多,这些事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时又难以解决,小事也就成了大事。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谋大事、办大事的同时,要乐为群众办“小”事。  相似文献   

18.
得失寸心知     
从少年时代就一心想当作家,没料到爬了十多年格子后却意外地走上了宣传思想工作岗位,而且干得认真而专注。一些文友见面就问:“报上咋不见你的作品了?”我说:“搞宣传工作呀。”他们大都不屑地说:“那有什么意思,枯燥无味。”我的回答是:“用心一而妙趣生,干咱这一行就别图名图利。”的确,选择干思想政治工作就意味着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就意味着要坚守清贫与孤寂的精神煎熬。一位老宣传曾这样说,搞宣传思想工作就是用燃烧自己生命的膏油去照  相似文献   

19.
常听人说:“现在办事的关键还是靠关系,××领导我很熟,关系不一般,有事情找我。××老板是我的铁哥们儿,有事儿就开口,一定摆平……” 人生在世,谁也离不开与人交往。要交往就必然离不开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圈”。然而,交往有正常的,也有不正常的,要防止不正常的交往,就必须从净化“三圈”开始。许多腐败分子都是从“三圈”开始,从而成了阶下囚。 一日净化工作圈。就是要建立纯洁的同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党政干部搞组织、干宣传都可以,千万别吃纪检这碗饭”。可我却偏偏端上了纪检监察这碗饭。说来也确实是一种缘分。与其说是我选择了纪检监察这个职业,倒不如说是纪检监察这份职业选择了我。那是12年前的一天,我刚从省委党校毕业,县纪委赵书记对我说,纪委需要一名懂财会、法纪知识的纪检员,组织考察后认为你比较适宜,你是否愿干?我当时便说“干”。谁知就这一个“干”字,将一个工资、奖金颇丰的会计换成了一个“两袖清风”的纪检监察干部。干纪检监察工作不容易,尤其在我们这个贫困县干纪检监察工作,就更不容易。近几年,工资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