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中国的和平崛起始自周边,中国的安全稳定也始自周边。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安全困境"与"周边外交"已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基本考量和风险变量因素。新兴大国崛起导致东亚地区秩序调整与国际格局转型,使中国周边领土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及地区安全稳定问题日趋凸显,造成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困境。中国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和睦、合作发展的周边关系及周边稳定环境,中国新一届政府从多层次、立体化、跨时空的视角对中国周边局势做出了基本战略判断,把中国的周边外交新理念浓缩为"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周边经济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出发,提出了和平发展的道路,确立了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方针。和平发展道路是以往中国发展经验的总结,是对世界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旧道路的扬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现中国自身发展,又以中国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各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近代历史上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崛起时在对外战略上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到,战略方针上,中国应坚持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双重心,且任何时候应牢记周边外交的重心与基础位置。战略措施上,中国和平崛起不能完全排除军事手段,要着重加强海外利益优化、公共外交、塑造与建立国际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它的发展取向是和平的,走的是和平崛起、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要在21世纪实现国家的复兴,一方面要吸收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战略条件。雄厚的物质基础、不竭的创新精神、先进的思想文化、稳定的国际环境、强大的军事实力等是实现当代中国崛起的战略条件。  相似文献   

6.
杨鲁慧 《理论探讨》2012,(5):10-14,2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结构性的重大调整,它无疑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及不确定性,不仅导致东亚政治格局的变革,而且对中美关系格局和发展趋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并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变革调整的前沿地带。这一切关系到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周边地缘政治稳定及亚太大国政治格局的重塑问题。美国战略东移对中美大国关系带来的影响是:中美双方陷入战略猜疑和相互认知的困境;双层权力体系架构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政治经济现象;东亚合作的重点和主渠道地位及作用将受到挑战。中美大国关系格局的战略选择需以它们特殊方式重建再平衡:把大国地缘政治上存在的竞争因素转化为合作协调的动力,扩大和深化中美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建立最基本的"战略互信"来保障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建设中美大国间的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郑必坚指出,“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那么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秀伟 《学理论》2010,(15):1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利于中国实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与世界相处     
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中国的发展对周边国家及世界到底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发展将对中国与其他大国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公共产品”?随之而来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国必须回答,方能增信释疑,为我们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0.
唐世平 《党政论坛》2012,(10):29-29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战略研究关注的都是大战略问题,如时代问题、和平崛起、大国兴衰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对一个全面参与全球事务的中国来说,仅停留在"大政方针"上的国际战略研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的现实需要。中国需要更加精细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来,美国建立并长期维持了世界霸权。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霸权主义进一步膨胀,国际战略格局因此进入美国"一霸独大"的历史过渡期。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霸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构成威胁。中国秉承反对强权政治,谋求平等合作的原则立场,坚守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伟大目标,从容应对美国霸权新挑战,并将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战略重点关注并全面应对大国战略竞争,提出"经济安全即国家安全"的基本判断,遵循"以实力求和平"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逻辑,强调美国外交应服从于"美国第一"原则,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特朗普政府将中国界定为战略竞争对手,显示出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走向负面。这一认知变化与特朗普的国际战略观、其执政团队的特点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状况密切相关。面对美国对华战略认知的变化,中国应做出冷静理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于国际层面的形象表达或集中性的形象表达是,让中国成为能够担负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基于美国对外关系历史的启示.从宏观或政治哲学层面来看,合适政治组织模式的选择、强大经济体的形成、意识形态“防火墙”的构筑,以及政治精英外交思维的成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然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人们亦须同时警惕大国的帝国化问题、社会权力结构的僵化问题,以及战略收缩的无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中国国际战略研讨会"国际体系变革与中国"于2017年5月27日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对国际体系的影响""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体系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与政策选择"作了主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特朗普治下的美国给国际体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国关系面临动态深刻调整,国际体系的未来取决于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的博弈与妥协,中国应保持战略耐心,不断提升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化是亚太格局中发生的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面对这种变化,中日两国关系也需要不断调整。日本的政治大国化战略是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发展的产物,经过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在美国的鼓动和支持下,日本迈向政治大国已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作为崛起中的中国,正确面对逐步迈向政治大国化的日本,理性处理与日益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日本的未来关系,既是一种现实需要,也是一种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6.
李家祥 《理论导刊》2012,(5):106-109
印度作为一个与中国一样正在崛起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又是与中国为邻的南亚强国,在其大国外交及周边外交中,经常体现出对中国因素的潜心关注和巧妙运用。本文着重从地缘政治、历史、现实、中巴友好以及印度国内因素等方面,探析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存在的原因,并据以提出了减少印度对外关系中中国因素消极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6,(9)
国家威望是国际关系博弈中一种重要的软实力,是现代国家间竞争中一种重要的变量因素,因而是崛起大国追逐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各国追求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提升我国的国家威望既是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工具,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应有内容和题中之义。在路径上,可以通过国际传播、利用对外援助、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以及必要的军事辅助等措施有效提升中国的国家威望,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崛起。  相似文献   

18.
国际秩序变革与中国战略的研究,是政治学界高度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这项研究在取得诸多成果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在国际秩序理论方面,主要基于欧美的国际政治经验,较少容纳其他地区的国际合作思考,没能容纳近年来非西方大国崛起带来的冲击和理论诉求,当前中国学界的国际秩序理论带有较多的反思和批判成分,理论建构依然缺失。在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关系的分析上,西方学术研究的积淀和中国学界力图从历史中寻求启示形成了颇为鲜明的对照,既有的研究成果给未来研究提供了启示,而从各角度加强相关研究应被视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的研究上,相关文献非常丰富,但研究内容多是宏大叙事,实证研究较少;其分析视角多是对策性的,相关历史研究、理论研究的成果较少;近年来,关于中国传统思想史的研究为国际秩序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中国国际秩序建构的战略思路分析上,国内外学界各有侧重,不同观点纷争激烈,目前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设计层面,政策针对性较弱,其根源在于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仍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西隐 《党政论坛》2009,(16):59-59
郑必坚:“和平崛起”理论的首创者 郑必坚在多个场合为“和平崛起”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佐证,赢得了中外政治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国际问题专家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全球合作实现共同繁荣链条的重要一环,而在“崛起”前面加上“和平”两字,这种新思维在理论上是对现实主义的一大挑战,体现了中国政治和对外政策的新触角,极具谋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崛起,几乎成了当前国际媒体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中国在崛起,已经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然而,中国崛起会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认为中国崛起必定伴随着对外扩张,必定要同现存的世界大国发生冲突,因此必定要破坏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有人认为,当今世界已经不同于过去,对外扩张、大国冲突,既不符合世界的利益,也不符合当事国本国的利益;中国已经明示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崛起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就世界各国的反应来看,多数国家都把中国崛起看成是一个机遇,它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借助中国崛起的东风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