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主题的变化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挖掘主流范式性别中立背后的性别故事,批判主流范式的男性特征,将妇女与妇女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第二个阶段,与主流范式就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议题和女性主义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争,实现从国际关系的"女性化"到真正性别化的转变。目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启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伦建构的进程,这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成熟理论范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林梅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8,(3):44-48
女性主义运动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程,而作为一种理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女性主义理论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思想体系,而是分化成为不同派别,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且不同派别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女性主义理论以女性为中心,从女性的视角来看世界,试图为女性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还能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具体的阐释思路,如日常生活的自在价值、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活动模式、日常生活的抵抗战术和日常生活的提升方式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洞见一些过去可能忽视或者完全没意识到的问题,如文本中的日常生活特点、日常生活的价值等,还开阔和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视界,具有强大的理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借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于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性别理论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几十年来,语言性别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零散的讨论到系统的两元对立论再到后期的多元性别建构论。本文旨在揭示这些理论的发展,并总结出了六种语言性别理论:生物决定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社团实践论和表演论。本文主要阐述这些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5年夏天,《澳大利亚女性主义研究》(Aus-tralian Feminist Studies)杂志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妇女研究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re for Women's Studies)创办。作为一本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与国家关系既是个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政策问题。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困境儿童群体和儿童福利理论、政策框架议题成为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本文首次概要建构儿童福利的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探讨理论框架与政策框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亿万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不仅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而且也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对西方学界提出的质疑和否定作出回应,重新梳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理论内涵,分析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吸收和借鉴,并以此来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信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使其更好地指引中国妇女发展的实践,更加充分地体现其当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经济学》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经济学>(Feminist Economics)是女性主义经济学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Feminist Economics,简称IAFFE)创办的杂志.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自由女性主义以其形式平等、男女相同论,支配女性主义以其男女差异论,文化女性主义以其母性论各显其能,人称三大女性主义,至今仍对美国法律产生影响。"性权利肯定"女性主义、交叉性女性主义和社会公正女性主义作为新生代被人们称为新三大女性主义,他们普遍关注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各有侧重。其中,社会公正女性主义被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11.
异质性是贯穿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理论的主题.克里斯蒂娃从符号学的视角探讨了异质性与女性的内在关联,从而揭示了异质之女性所具有的边缘性、颠覆性和革命性对于女性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女性和自然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所遭遇的歧视性联姻,西方女性主义在如何对待女性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虽然面临着多种立场选择,但从总的发展过程来看,仍清晰地呈现着从拆解到重构的解读理路。正是这种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拆解与重构,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概念、自然概念、女性与自然关联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潮是由男性发起并运作的,忽视了女性在其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女性主动参与到了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运动中,发出了她们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天边外》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早期戏剧创作的典范。奥尼尔主要通过剧中露斯对自主爱情的追求和对男性的依赖,以及剧作家本人对男性的丑化,展现了一个在男权中心文化中深受男权思想毒害但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剧作家对女性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并以此唤起人们对女性遭受歧视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一种激进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立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立场论是一种批判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它以统一的女性主义立场为出发点,以女性和其他边缘人群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和来源,以强调女性认知特权为手段,以追求语境化知识和价值负载的强客观性为目标,力图消灭包括性别压迫在内的一切压迫和等级制度,建构一种真正解放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立场论虽有不少困境,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主流的女性主义知识论却有重要的知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妇女与社会政策--论妇女地位在北欧国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角度研究福利国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把握妇女和国家社会政策之间复杂联系的方法。这一维度的研究被北欧女权主义学者所发展,它强调妇女对发展福利国家的巨大贡献。然而本研究将考察妇女与国家联系的另一个方面:即国家的社会政策是如何影响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本研究将讨论妇女作为家庭主妇、母亲、配偶和公民的角色,揭示北欧国家社会再生产体系的转型,考察北欧国家的社会政策发展及其如何将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使她们成为社会公民。由此,本研究为思考在中国实现男女平等的现实道路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