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长解不了“钱学森之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刚刚离去,“钱学森之问”就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11月11日《新安晚报》)。  相似文献   

2.
《时事报告》2009,(12):73-76
国内 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逝世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生前曾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人们将其冠之以“钱学森之问”,纷纷探讨破解之道。2009年11月11日.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31日早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5.
谁来解答“钱学森之问” 今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大学,与同学们共度“五四”青年节。一位化学学院学生向温总理提出了如何理解钱学森关于“中国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温总理说,大学改革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环境,大学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  相似文献   

6.
《前进》1996,(9)
钱学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钱学森在《科技日报》7月14日上撰文,就自己在“文革”中的切深体会认识到,从事知识体系的研究不懂社会科学不行,不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行。他说,我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深思,倒是“文革”给了我很大促...  相似文献   

7.
2009年,随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远行,关于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上自国家总理、下至黎民百姓的广泛讨论和深思。2010年1月11日至2月6日,温家宝总理更是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就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  相似文献   

8.
思辩三题     
笔者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钱学森的一项科学研究终于成功了,他兴致勃勃地去向导师麻省理工学院的“超音时代之父”——冯·卡门教授汇报.冯·卡门教授听后当时也没弄明白,便不耐烦地打断了钱学森的话:“不!这是不可能的,是你把它弄错了!”钱学森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门外便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来人正是冯·卡门教授。钱学森赶肾给恩师让座,可冯·卡门却固执地站在门外,并郑重地向钱学森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昨天晚上,我整整思索了一夜,终于得出结论,你的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钱学森感动得热泪盈眶。后来,冯·卡门谈起此事,严肃地说:“我这是向真理低头,向科学鞠躬,而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辞世,享年98岁。第二天,北京在深秋季节里,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即便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冒雪赶到中国航天大院的老宿舍,吊唁这位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1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新落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5000余件展品,生动地勾勒出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既质朴又传奇的一生和他崇高、丰盈的精神世界。从一份手稿起步的航天伟业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展区,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报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4,(5):44-45
钱学森(画外):冯·卡门教授?请进!蒋英:教授,您好!冯·卡门:你好,孩子!钱学森:哦,英予,你快去给教授泡一杯绿茶!冯·卡门:不!不用了!蒋英:怎么了?教授?冯·卡门:我不想喝。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也是我国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从已有的相关著作、文章、报道可见,近年来学界对钱学森的生平事迹、钱学森的科学成就与学术思想、“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关于如何科学民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深谋远虑,也透露出他那炽烈的爱国情怀。现仅就我所见所闻以及我能够初步理解的一些东西,大致地罗列如下几项,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愿和大家继续努力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还应该说,人之将去,其言也真;人之将逝,其言也勇。已经膝盖上被毛毯的钱学森老人,就曾经当面向总理提问:当今中国为什么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实在是不给中国学官们面子。中国的学官们,也实在是觉得没面子。所以,由"我们先前……阔的多啦"外延而来的"我们其它……出的多啦",便成了中国一些学官们的抵挡钱学森之箭的盾牌。  相似文献   

16.
1956年10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是,几年之后,钱学森却"降职"为五院副院长。这绝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不信任,或对他任院长期间的工作不满意。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具体分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等对他是充分信任的。让他担任"副院长",为了更好地发挥钱学森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18.
《创造》1994,(5)
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最近提出了集古今中外的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大成的“大成智慧学”,为科学界打开了一条新路。著名系统学专家于景元说,目前,人类的科研工作越分越细,已多到有4000多个领域。如此众多而繁杂...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09,(4):75-76
浙江杭州 张浚生(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蒋氏父子研制原子弹秘辛》一文,披露了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也曾想研制原子弹的一些历史资料,读来很有兴味。但其中有一处谈到钱学森先生的情况,似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杭州钱学森故居重新修缮后全新开放。当我们从中再次体悟钱学森爱党爱国的心路历程时,无不为他的国为重、家为轻,科学为重、名利为轻的“家国情怀”而感动。对照这面明镜,今天的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应有所思、有所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