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民谣说:“没有东北人不敢干的事,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东西。”看来广东人的爱吃和敢吃是“有口皆碑”的。广东人为什么爱吃野生动物?围绕这个话题,记者访问过多位专家和市民,答案不一,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种饮食传统。就像陕西人爱吃面,四川人爱吃辣椒一样。唐代以前,广东原始的捕捞狩猎的生活方式沿续的时间可能更久。西汉《淮南子》记载:“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中国得而弃之不用。”其中的髯蛇就是现在的蚺蛇。《清稗类钞》中称:“粤人嗜食蛇……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龙虎菜。”不难看出广东人吃食野生动物历史之悠久。进补的观念。这…  相似文献   

2.
有感于齐桓公和齐景公纠风唐更生《说苑·反质》记载:一次齐桓公对管促说;“我的国家财用很少,但群臣衣饰车马却很铺张,我打算禁止这种风气,能办到吗?”管促说;“国群爱吃的食物臣子会争着吃,国君爱穿的衣物臣子会竞相穿,您吃的最佳肴美酒,穿的是紫衣狐裘,这便...  相似文献   

3.
汤里滋味     
默默 《观察与思考》2008,(17):59-59
主妇的日子总有很多细细地烦恼。最让人头痛的就是一日三餐的琐碎。每天下班前一心里就想着晚餐桌上的那几道菜,就像牵挂着一天不见的家人。今天突然想要做个咸肉冬瓜汤。儿时的夏天,最爱吃的就是这个菜了,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做给我吃,每次汤刚做好,还在锅里翻腾时,闻到那个味道,我就乖乖地坐到桌旁了,上桌之后尝一口那熟悉的味道,从口中一直绵延至心里。人都说常吃一个菜会厌倦,可我却一直钟爱这味道,也许这就是母亲的味道,闲话扯远了。  相似文献   

4.
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向《人大研究》编者提一点意见邓庆璋“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其实,我们西北人也是爱吃辣的。感谢邓庆璋君新年伊始给我们编辑部送来了诱人的“朝天椒”。尽管文中有的意见我们并不完全赞同,但我们旨在倡导“辣椒精神”和“吃辣椒的精神”。多...  相似文献   

5.
肖雪慧 《小康》2010,(8):80-81
七月初,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收入差距真的大了吗》的评论。引起各方争议,茅于轼认为,现在贫富差别比改革开放前要小。因为“30年前是吃饱和挨饿的差距,今天则是吃什么的差距;30年前是穿暖和受冻的差距,今天则是穿什么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吃”文化饮誉世界,从过去的满汉全席到现在的南北八大菜系,着实令世人刮目相看,让人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大饱“眼福”。这几年有关“吃”的新闻热点不断,委实让人开了“眼界”。《今日早报》前不久报道一则消息,杭州市环城北路的一家大酒店日前赫然打出广告:“截止到9月15日,只要在本店消费满100万元,可送桑塔纳轿车一辆!消费50万元送奥拓轿车一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里有两个典型的“肉麻”人物,一位是王熙凤,另一位是刘姥姥。王熙凤对贾母处处讨好,亦步亦趋,甚至“老祖宗爱吃的我也爱吃”,因而深得贾母欢心。刘姥姥虽是一乡下老妪,  相似文献   

8.
<正>新春伊始,笔者采访了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胡大一,请他谈谈自己的养生方法。胡教授答应得很爽快:"好,一起去吃自助餐,边吃边聊。很多人说,吃自助餐会不知不觉把肚子吃得很撑,我反倒是最爱吃自助餐了,容易控制,还不浪费。"  相似文献   

9.
“当今有些率先致富的人似乎已经吃腻了五谷杂粮和海味,转而喜好珍禽异兽,不惜高价吃稀奇。据说在沿海城市有的宾馆饭店从北方空运来梅花鹿等做盘中餐。就是在这种‘吃补品’‘吃生猛海鲜’的风气下,不知有多少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被人们吃掉了。”这是25年前,本人在党刊发表的《拯救天物》(后收入《潮起东南》一书)里写到的。尽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目前还未找到,但中国科学院某院士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来源是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0.
陈镇中 《黄埔》2007,(3):1-1
《黄埔》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才彦同志写的“感受‘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文章,我读后,引发了内心诸多感慨。今天借“黄埔感言”栏目吐露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今年6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海南省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经查属实,最高可奖励50万元,为鼓励企业内部人员举报,《办法》里还特别规定,在奖励的基础上再追加50%,奖励幅度居全国前列。同时公布的还有24小时的举报电话。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涉及到了老百姓餐桌上的方方面面,甚至一些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大厂家”也在此问题上纷纷落马。食品安全在短短几年成为了社会上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民以食为天”变成今天的“谈吃色变”。  相似文献   

12.
刘远 《今日广西》2008,(14):76-76
夏季,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发冷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医生大多得出急性肠痉挛的结论。因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9日傍晚,在一家颇有名的米线店中,一位母亲对身旁坐着的女儿说道:“前几天考试你都没吃好,今天多吃点。”一时间,7年前的情景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也是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早晨父亲陪我一同走到考场后,便在考场外等侯我,傍晚时再把我接回家中。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中国人爱吃、会吃,可近年来在吃上也显得特别纠结:一方面是食品种类的极大丰富,另一方面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普遍困惑。任何一条跟食品相关的新闻都可能被"围观"、被放大,甚至被冠以"食品安全事件"的名头。到底我们的食品安全现状如何?食品安全监管难在哪里?有什么破解的招儿?请各位嘉宾谈谈你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让群众忧心忡忡: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如何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粮,已经成为考验政府施政能力和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闹元宵     
闹元宵王新民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就是春节后的第十五天(今年春节为2月19日),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惯,陕西人是日吃“元宵茶”,茶由面汤里放进各种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爱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  相似文献   

17.
李俊儒 《今日广西》2007,(20):22-24
南宁人爱吃、好吃,这话一点不假,并且包容性很强,对于外来美食一概来者不拒。据业内人士介绍,南宁人是“三年三吃”,以1994年~1996年为例,1994年,南宁人吃柳州狗肉,次年改口桂林黄焖鸡,一时吃得全城“鸡飞狗跳”:1996年,南宁人奇招再出,吃出广西,那一年的川菜酸菜鱼直令南宁鱼贵,友人相见多是询问“你吃酸菜鱼了吗?”  相似文献   

18.
王莹 《今日广西》2012,(12):56-57
百岁老人张祖贻每天睡午觉前一定要吃点零食,有一天女儿没给他吃的,他就不睡觉,还说,“不给吃的,不白睡了?!”他加入过国民党,后来被批斗得体无完肤,但他看得开;他曾经是个“药罐子”,经过自己调理后,身体越来越好;上世纪50年代,别人都不谈养生,他却已经开始做了;因为爱吃零食,  相似文献   

19.
杨妹的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但这则发黄的旧闻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却并不陌生。耳朵认字、意念移物等等人体特异功能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令我们记忆犹新;而国内一家发行量极大的妇女杂志也曾刊出过一篇报道江西一女尼“辟谷”的长文。所谓“辟谷”,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便是“不吃五谷,方土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方法”。文章把这个尼姑写得活灵活现,还配发了照片,可谓言之凿凿,不由你不信。  相似文献   

20.
不宜多吃泡泡糖很多儿童爱吃泡泡糖,因为好吃又好玩。但是,过多地吃泡泡糖有害于儿童健康。泡泡糖的主要成份中有橡胶的增塑剂,有的加了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化剂,这些添加剂有一定的毒性。增塑剂可以使糖起泡,它的毒性虽然很低,但一块泡泡糖含350毫克,如果一个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