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芬 《群众》2008,(12):40-41
当前,一些执法部门把国家赋予的权力当成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和持续化的工具,对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予治理,却以执法名义进行罚款创收。执法部门“以罚创收”、“只罚款不治理”现象对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已成为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执法经济”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执法人员的个人收入、执法部门的收入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罚款的“三挂钩”。执法行为回归本位,关键在于实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罚款的“脱钩”  相似文献   

3.
9辆车在同一秒钟、同一地点被拍到违章,大部分电子眼未经检测和年审长期违规“服役”,一些公路每隔三五百米就安装一台电子眼,许多路段限速过低成为“罚款陷阱”,有些地方电子眼已演变成“创收工具”……违规、不规范使用电子眼正成为公路“三乱”新的表现形式,引起广大车主和群众的不满,也损害着执法部门的形象。据广东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查队统计,在对交管部门的投诉中,有70%是关于电子眼使用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大月刊》2007,(3):34-34
是什么原因催生了“执法经济”这个怪胎?主要就是三个“挂钩”:一是执法人员的个人收入和罚款挂钩;二是执法部门的收入和罚款挂钩。  相似文献   

5.
张鸣 《创造》2009,(11):92-92
上海闵行和浦东区交通执法部门的钓鱼执法,引起了公愤。后果是,有关部门道了歉,一大堆曾经被钓过的鱼,一起奔过来,要讨一个说法。跟众多被钓的鱼对应的是,这些部门每年上亿的针对黑车的罚款收入,现在看来,里面肯定有不少不是黑车的冤枉钱。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成效,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初步形成了新的行政执法机制,树立了良好的行政执法形象 据了解,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城市在过去各部门分散执法时期,尽管行政执法总教不少,但分散到各支队伍后力量都感到严重不足,只能靠雇佣临时工执法,行政执法者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大多数没有经费保障,靠罚款和收费养执法队伍,这就导致执法方式简单、粗暴,乱收费、乱罚款、以罚代管的现象相当严重,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尖锐地批评有些地方和部门"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行政处罚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长沙城管执法部门推行的罚款公示制度,并揭示该项制度施行后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郭丛生  高玲 《人大建设》2007,(12):34-35
一名三轮车夫因违规载客,被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处以罚款。不想一纸“文不对题”的罚没收据,却让三轮车夫发现了“顶头上司”执法中的破绽。一场让人警醒的行政官司,由此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一名三轮车夫因违规载客,结果被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处以罚款;不想一纸罚没收入统一收据,却让三轮车夫发现了“顶头上司”执法中的破绽;一场让人警醒的行政官司,由此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0.
货车超载多年来屡禁不止。有 些地方执法部门将超载罚款视作创 收手段,卡车司机不得不将罚款列时 入运输成本,形成了“超载——罚款事 ——多超载”恶性循环的怪圈,结果报 是:恶性事故频繁,公路严重受损。告 最近华北五省区市协同作战,全面 出击,超载货车如不当场卸货,严 禁继续上路。此举收效明显,而且 其他不少地区纷纷仿效。 从目前效果看,这似乎是一剂 有效的猛药。但这次整治之风刮过后呢? 要找到造成超载的深层原因才能根治。笔者就此疑虑与经济学家赵晓作了一番探讨。他认为,恶劣的生产环境和低下的工资水平决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