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幽默     
绝对没有超速 今天,我在开车时,测速电子眼闪了我一下。我绝对没有超速,于是我又回去以更慢的速度经过那个电子眼,它又闪了。我很疑惑,就又试了一次,它果然又闪了。我愤怒了!我就以龟速又通过了它……后来我因为没系安全带收到了4张罚单。  相似文献   

2.
客流记忆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60-61
地铁运量新纪录 10月15日,上海地铁客流又一次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达到了715.2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6):64-64
信任游戏 一次和男朋友逛街,跟他说玩一个信任游戏,我闭上眼睛,他领着我走路。坚持了好久,一直顺利上了地铁。地铁上人很多,不过男朋友还是扶着我坐下了。然后,他在我耳边小声说:“千万别睁眼,这个座位是别人让的……”  相似文献   

4.
来香港生活虽然还不满一年,但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它。引发我“爱”的情感的是那既古老又稀有──头上一根辫子、车身涂满花花绿绿商品广告、四个钢轮咬着笔直而又婉蜒的铁轨的有轨电车。我的寓所在港岛东北部的北角堡垒街,而办公的写字楼在港岛中部湾仔的轩尼诗道,这两处正好靠近有轨电车的线路,由此我同电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天天乘坐这离靠站时都发出悠悠“档档”声响的有轨电车上下班、外出购物、逛街、公干……只要电车能到达的地方,我决不会乘坐的土、巴士、地铁。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车费比其它的交通工具低廉,更主要的是我刚到…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1,(11):20-24
北京。和生活其中的人们一起,正迈向现代化。它壮丽、繁华、拥挤、忙碌。在多数时间。还算安全。 但是。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发,这座被称为“祖国心脏”的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同样,这也是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城市的“命门”。“9·11”事件、伊朗地震、东京沙林毒气事件、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东南亚暴雨洪涝灾害……灾难不停地提醒我们。  相似文献   

6.
晓沙 《台声》2008,(4):75-81
北京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不仅是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乘坐地铁也是选择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北京地铁线路途经众多人文荟萃、景致丰富的地点,特别是始于2000年的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经过修缮后的百多项文物景观又陆续重现。若搭乘地铁沿途自由地参观,品味古都神韵,感受首都时尚,作一回情趣的寻觅和珍藏,无疑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现在,请随笔者搜集的资讯进行一次愉快的“地铁之旅”吧——  相似文献   

7.
尤祖丹 《台声》2013,(6):82-83
台湾之行,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在台北的出行方式。 经济、环保、快捷、便利,台北市内,全程搭乘捷运。刚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对我来讲是既新鲜又熟悉的,说熟悉是因为捷运——和我们的地铁差不多,尤其和天津地铁相似度高,因为台北的捷运也是有些在地上,有些在地下,说新鲜则是很少在陌生城市使用这种交通工具,难免更多了些兴奋。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的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都需要依靠轮椅完成。从2007年开始长期居住在北京,这些年由于担心地铁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出行一直都没尝试过地铁。今年开始,周围的伤友越来越多的选择乘坐地铁出门,大家都说地铁的无障碍设施非常不错,而日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乘地铁出行非常方便,我的心也跟着不安分起来。5月13日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和其他两名轮椅使用者在没有陪同的情况下一起体验了地铁的无障碍设施。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提出:1种新型快速市内交通工具──地下有轨电车,将可能成为21世纪的新型快速交通工具。它的平均运行速度可比地铁快2倍。 地下有轨电车兼容了地铁和有轨电车两者的优点,既能象有轨电车一样,旅客在地面上上车和下车,又象地铁一样,可越过2站间的任何地面障碍,在地下敷设的隧道中行驶。旅客可沿坡道直接进入地面上的隧道出入口,并不需任何自动扶梯。 地下有轨电车与地铁相比,在同样装载量情况下,其列车更短、更宽敞、速度更快。因为它能靠自身重力加速,比地铁加速耗电能减少一半。在隧道里是靠惯性行驶的,最高速度可…  相似文献   

10.
红嫁衣     
翻衣柜找衣服,那件大红的锦缎上衣又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结婚的时候,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我也只是在婚礼当天穿了那么一次,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那年离家,因为不方便带,很多的东西都丢弃了,惟有这件衣服,我硬是背着老公带在了身边。在异乡打拼的日子里,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我都会小心地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面。害怕虫蛀,我每年都会买下几袋樟脑丸放在衣服里面,每次翻开它的时候,一股清新的气味夹带着母亲的爱就会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相似文献   

11.
李辉 《乡音》2014,(2):49-49
此刻,即便从火车车窗缝隙钻进的风把书页吹起,我也不会刻意遮挡和掩盖,书被翻到哪一页,我就读起哪一页。那是一种久违的舒展和自由,如同每一次,从他乡回故乡。我曾经在另一段旅途中读这本诗集。在所居城市的地铁车厢里,我在拥挤中站定,左手抓着扶手,右手翻开书。在音乐播放器、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地铁电视们的讶异目光中,我开始欣赏诗人席勒的诗句:从前,我也生活在阿卡狄亚……书页的下方,关于"阿卡狄亚"的注解让我心生感动——古希腊的一处山地地名。这里山青水绿,鸟语花香,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般宁静淳朴的生活。我闭上眼,想象着阿卡狄亚的美丽模样,想着它与我的故乡有多么远,又有多么近。  相似文献   

12.
吴怡伶 《台声》2023,(19):111-112
<正>什么是爱呢?爱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东西,它不论穷与富都可拥有;它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份都真诚可贵;它温暖人心,给予人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到底哪一种才是对的呢?小时的我爱蝴蝶,爱它那鲜艳夺目的翅膀;爱它那曼妙的舞姿;爱它与鲜花相伴,却又不黯然失色。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朋友送了我一只蝴蝶,我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13.
一封读者来信《创造》杂志编辑部: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贵刊登载的"云南人换脑筋"征文,这些文章一下子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因为它能给我启发,使我受益匪浅。因此我又回过头来,重新收集整理每篇发表的征文,只要能看得到的,包括云南日报上的,我都把它们...  相似文献   

14.
绿林之光     
任蒙  登豪 《福建乡土》2012,(5):51-53
1一个封建王朝在一座山林里终结,又一个新的王朝从这里发端,我相信,谁来到这里都不会漠视这座山林的神圣。然而,由于时代过于遥远,这座山林的故事一次次被别的山林所重复,它所产生的历史轰动一次次被新的轰动所取代。无数回世事变迁,使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只有走进这座山麓,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我们才能听见从这里发出的巨大轰响。绿林镇,湖北京山县一个乡镇机关的所在地。在我们抵达的那个傍晚时分,谁都没有顾得上去打量它。次日清晨一觉醒来,我才意识到自己不知不觉地靠近了一座铭刻着史诗的英雄山麓,我们一步跨入了两千年前的那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官僚地主阶层更加野蛮地掠夺百姓,又逢连年赤灾,人民生不如死。就是在这座山中,燃起了焚毁新莽政权的冲天烈火。此刻,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的主要策源地,面对脚下这片改变过中国历史的神奇山岭,我的心头蓦地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敬意。可是,高大的山峰在我们面前依然沉默着,并不在意我这种颇有些感动的目光。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独自回想着辉煌的往事。那种淡然的神态,让人感觉到的只是平凡。  相似文献   

15.
34公安月刊2001/10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一直折叠在我的心中。因为没有曲折、没有坎坷,不是浓情、也不是艳史,几次提笔,又将它轻轻抹去。但在人们常常感叹人心不古的时候,我会把它一遍遍提起。那是我刚到北京的第二年。大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嘈杂,我无法适应,总想背叛与逃离。写完一批文稿后,找一块清静的地方看看风与月,是我当时聊作平衡的方法。于是我独自去了云南,去了张家界,去了嵩山,又去了内蒙古……这个小小的故事便是在从内蒙古回北京的途中发生的。从内蒙古多伦县城坐汽车到河北围场,那里有连续不断到北京的火车,原…  相似文献   

16.
张平 《今日广西》2008,(5):40-42
地铁浓缩了都市生活的缤纷色彩,地铁是城市中产阶级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地铁是人与人有肌肤之亲的场所,它承载着快乐和忧伤,也交织着梦想与倦怠;它幽深而华丽,也引发人们某些神秘的遐想。透过地铁,可以感受到城市的体温。  相似文献   

17.
仲竹林 《世纪行》2007,(3):46-46
那是1988年早春,我受国家教委派遣,作为特聘研究员,赴日本东京的一所著名的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工作。在东京,人们最常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地铁和自驾车,市内公共巴士这种交通工具,一般只在两条地铁之间起连接作用。东京都的上班族群,乘巴士的不是太多,车次也不象地铁那样每隔一分钟一次。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地铁是一个我不太愿意涉足的地方,长长的台阶,拥挤的人群,总让我望而却步。这一次,为了给残疾人出行寻找答案,我来到了离家不远的4号线地铁站。虽经周折,我找到了地铁站后面的直升电梯。让我省却了几十级台阶的困扰。买完票,售票员看我拄着双拐热情地告诉我后面还有直梯可以通向站台。其实一抬头,我就看到了直升电梯的指示牌,  相似文献   

19.
又见青花菜     
又见青花菜乔闻钟那天去菜市买菜,竟看见了青花菜(也叫芥兰)。这种菜或许早就在我们四川的菜市上出现了,可我毕竟是回国3年多来第一次遇见。买回它来,也随之开启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刚去美国的那一段难忘的日子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去美国的一个多月后,我...  相似文献   

20.
引导市民少开私家车,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光靠低票价还不够。不难发现,在大型居住区,相当数量的人固定乘地铁换某趟公交车。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开设地铁与公交联运线路,卖联运车票,实现一票通。乘客只需买一次票或者刷一回卡进站,不用出站就能完成地铁与公交的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