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几年来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如何调整、改革价格体系和寻找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价格模式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尝试。长期以来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状况有所好转,价格对经济活动的导向作用开始加  相似文献   

2.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刊去年第十二期发表《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以后,陆续收到读者对这篇文章的反映,有些表示赞成,有些认为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做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此,我们决定选登其中的两篇,并根据这些文章的论点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参考。 1.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到底有没有影响?如果说有影响,主要是什么样的影响? 2.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关系?思想政治工作应如何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服务? 3.在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参加讨论的文章,最好问题集中、观点鲜明,每篇突出一个问题,说理透彻,每篇以不超过二千字为宜。请作者自留底稿,一般不退稿。  相似文献   

3.
首先,这是由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属性所决定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企业有其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和经济利益。价格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直接相关,它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杠杆。但要使价格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含义是什么,它同商品经济的关系如何? ○自从1984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规范提法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从财富的社会存在形态来界定一个经济的性质的.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而言的财富的社会存在形态,表明这种财富是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而不是自产自用的"产品",也不是无偿调拨的"产品".这一提法相对于传统的自然经济论、产品经济论,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和历史进步. 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使用过"商品经济"这个词.第一个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5.
十二届三中全会发表的《决定》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经济这个观点,现在多数人是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对现行价格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把以产品价值定价改为以生产价格定价.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已实行以生产价格定价.但在学术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严格地讲,当前所进行的价格改革仍然局限于价格(比价)调整,而并没有触及价格体系的根本弊端,从而不能使价格体系合理化.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深入探讨生产价格这一价格体系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它兼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双重性质,它是在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或者说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那么,它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有其特殊的本质和特征。但就其作为商品经济一般的属性说又存在着与“简单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共同的属性。马克思关于商品经济共性的分析是从对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个别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没有包容公有制下的商品经济。那么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经济为什么还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呢?这是因为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还具有发展商品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适应改革、开放、搞活,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我国的经济信息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信息迅速地成为了众所周知的词汇。经济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应用和反馈,日益成为有计划商品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全国经济信息网络协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信息联合体。它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注意,把越来越多的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吸引加入到“网”中来。这是一个群众性经济信息组织,并已  相似文献   

9.
一、开放人才市场的客观必然性首先,开放人才市场是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如果说,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那么,承认有计划的人才市场应是这一理论突破的丰富和深化.因为,商品经济运行的场所是市场,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一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0,(16)
记者:经过十年改革,你对我国计划体制的现状如何评价? 魏礼群;伴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计划经济的模式已被打破,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计划体制已在逐步建立。反映这一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在计划权力结构上,中央计划决策的范围大幅度减少,企业特别是地方计划决策权显著扩大,利益主体多元化,在计划管理形式上,指令性计划范围和比重大为缩小,市场调节作用明显扩大;在计划调控手段上,行政手段明显弱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作用逐渐增强;在计划组织体系上,突破了单纯按照部门、地区行政系统垂直相联系的做法,纵向、横向和交叉的多方位计划联系格局逐步形成,在计划对象和方法制度上,重视了计划内容和计划范围的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术界毫无怀疑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但是,在我看来,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用语。首先,这一提法没有内含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说不清我们所要发展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哪种类型的商品经济:是自然商品经济,自由商品经济,垄断商品经济,还是现代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4)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将计划与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制度属性。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过程,这将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是商品经济关系,那么,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在理论上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过去我们的经济理论在研究所有制问题上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把所有制问题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单纯地归结为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就限制了经济理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发展.实际上,所有制从包括的对象上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制;从包括的方面来看,是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所有、占有、使用、支配的统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又称为生产条件,生产条件在生产过程运用的结果形成  相似文献   

14.
读了《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这篇论文(以下简称《挑战》),对如何正确认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问题,受到不少启示。但我们不同意《挑战》一文把当前社会上和党内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统统归咎于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看法。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在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对不按客观要求,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而强制推行“平均主义”、“穷过渡”的一种否定。实践和理论都证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合我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认识的新发展。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不但是物质文明领域的伟大变革,而且对精砷文明领域也将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下面,仅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活力作些粗浅的分析。首先,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那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封闭半封闭的自我感觉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实行改革注进了活力,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曾经在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的改革。企业改革不能放松,步子不能放慢。当前主要还是进一步完善承包制,在承包制的基础上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深化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治理、整顿中研究并建立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经过多年的改革,在我国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济形式发展了,商品经济发展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整个经济搞活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宏观管理显得更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党内和社会上所存在的不正之风是不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互相抵触的、还是相辅相成的?不弄清这个问题,改革就会出现理论上的混乱,改革便无法深入进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阐明商品拜物教是不是社会主又商品经济的固有属性。所谓商品拜物教,就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并使人们盲目地为这种物与物的关系所支配、以至倾心追逐价值的增殖。归根结底,它是一种特有的生产关系物化的表现,决定着并反映于人们的意识。这种人们让客观经济规律盲目支配的现象,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固有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有两个不足:一是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不足;二是政治方面,民主不足。我们在吃够了两个不足的苦头之后,才深刻领会了下述两个真理: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两个真理之间,揭示一下商品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与解决改革中的难题紧密相联的.在过去的九年里,经过艰苦的努力,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效也是显著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遇到的矛盾、困难也越来越多,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同志为此感到困惑、担忧.应当看到,所有这些矛盾、困难,其产生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旧体制、旧秩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新体制、新秩序还没有、或者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面对这种状况,无非三种选择:一种是退回去,使改革半途而废,这是没有出路的,也是违背发展规律和十亿人民意愿的;另一条是绕开去,但国际和国内的历史经验都已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文分析了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利”和“弊”的双重影响,这个总论点是符合实际的。但却缺乏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整体分析入手,只是简单地、模糊地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这必然会引起误会,无助于把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首先,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内涵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存在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个体所有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独营的国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