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伟大工程.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背景下,法治体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法治能够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李岩松 《奋斗》2023,(1):41-4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进一步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尤其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等方面,积极实现制度创新,以满足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法治黑龙江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4.
司法体制改革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命题,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分析司法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和维护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揭示司法体制改革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骏 《唯实》2021,(1):17-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全会闭幕后不久,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推进这一复杂工程的重要力量。人民政协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组织与实践特质与治理的多元、协调、民主、法治等理念是相通的。人民政协推进国家治理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政协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同时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开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正>记者:李所长,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不但在实践上协调推进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化建设,而且从理论上围绕依法治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么,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个重要论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既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国家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要从法制建设、运行机制、法治文化、社区依法自治、以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石泰峰书记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宁夏建设""让法治成为宁夏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级政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党内法规作为党内治理的自治性规范,并不意味着它与法治国家建设没有关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实际上就是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格局的动态过程。党内法规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党内法规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制度构成,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建成意义重大。党内法规能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立足"中国特色"和"中国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制度化、法理化。党内法规能为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创造性方案与法理支撑的同时,调整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法律所难以深入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以公益诉讼助推社会治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检察公益诉讼作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王香平 《新湘评论》2014,(19):12-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需要法治作为保障,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式。而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要看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更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如何把《民法典》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融入国民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动我国加快落实法治国家建设,提高国民综合法律素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运行结构"立法—执法—司法"与治理结构"治理主体—治理权力—治理规范—治理效果",都蕴含着法治的治理效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应重视从治理结构中发挥法治的治理效能。充分调动治理主体,合理配置治理权力,有机整合治理规范,精确反馈治理效果,是构建法治的治理结构并从中发挥治理效能的重要措施。探寻新时代发挥法治治理效能的路径,必须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进我国法治的理论建构、制度建构和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基层的依法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中的关键作用,必须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和基层法治队伍建设,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法治干部队伍下基层活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环境法治是实现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想,就必须突出法治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法治建设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环境立法滞后、环境执法不严、环境司法不公和环境守法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将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正>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法治可以分为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国内法治含纯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不完全等同于国际法治,二者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图1可见,“A涉外法治”与“B国际法治”不完全一致,而且二者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而是交叉重叠的关系。那么,“C国内法治”中调整外国人方面的法律法规,属于涉外法律,不属于单纯的国内法,也不属于国际法治范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2013年)属于涉外法律,不是纯的国内法,也不是国际法,它调整的关系属于涉外法治范畴。全球各国N个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构成了图1中的“D全球法治”。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党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任务与政治保障。依法治党须夯实党依法执政的法治基础,落实好党内法规建设,做好基层治理法治化工作,处理好法治建设中"依法治军"、"一国两制"以及"涉外法律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执政党自身建设搞好,保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