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随着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交互化,治理对象的流动化、碎片化以及治理事项的复杂化、动态化,精准化治理正逐渐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治理模式。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地理定位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精准化治理已具备了推进的技术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摒弃和减少了一刀切、一把抓、一禁了之、一封了之、一堵了之等简单化甚至极端化的措施,注重精准施策、精准识别、精准封控和精准服务,精准化治理新模式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2.
精准治理与模糊治理在治理实践中以不同的治理方式显示了其治理效能,但在治理机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这就意味着单靠精准治理或模糊治理均无法实现对社会的善治。只有基于对两者的辩证思考和优化融合的智慧治理,才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智慧治理的突出特点在于治理主体的能动性、治理成本的可控性和治理效益的持续性。未来,智慧治理应从治理目标出发,确定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精准治理与模糊治理的程度与方式,以实现两者在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有效互补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扶贫成败与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巨大关联.脱贫治贫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福州市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精准扶贫的要求相比,仍还有差距,要以问题为导向,下大力补齐短板,完善战贫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减贫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求实》2021,(1):16-31
整体性治理思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整体性治理是策略路径,精准指向是靶向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紧急程度、公共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属性是驱动整体性治理的刚性约束;中央高层自上而下的动员部署,统合“党政军群”一切力量,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是整体性治理的运转轴心;地方基于突发公共事件约束力,塑造体制联动效应以回应治理任务是整体性治理的纵向逻辑;寻求社会共识构建和资源支持,调动社会主体参与是整体性治理的横向逻辑。“精准防控”和“科学救治”是整体性治理的精准靶向目标。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Y村的精准扶贫实践来看,在村庄这一精准扶贫的微观场域内,驻村扶贫干部、村庄经济精英、村庄干部以及村民这几个不同的行为主体通过"关系""人情""面子"等非正式政治影响了扶贫资源分配。在此过程中,非正式政治虽然阻碍了精准扶贫资源的精准配置,但也降低了精准扶贫工作在村庄开展的交易成本,在正式政策与乡土社会之间起到了润滑作用。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是复杂、多元的。非正式政治之所以能够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是由制度的压力与空间、乡土社会催生的非正式治理路径依赖以及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共同作用形成的。非正式政治对精准扶贫资源配置的影响过程表明:国家尝试通过制度化、正式化的治理手段来实现对基层的有效治理,但在村庄实践中,却往往遭遇政策、权力无法下渗,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在这个过程中,乡村已有的非正式治理途径,一方面对国家正式治理手段产生了消解,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正式治理无法触及的领域形成补充。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中,需要协调好基层治理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政治的关系,使得二者能够相互补充促进,从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力服务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甘谷县委遵循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甘谷实际,大胆创新实践,在全县实施"1311党建工程",即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紧紧抓住"一个龙头、三支队伍、一个抓手、一个平台",精准发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相似文献   

7.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以"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广元市作为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必须突出党建引领,整合力量构建精准帮扶体系,切实汇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光辉 《求实》2016,(10):87-96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扶贫开发模式正面临着技术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信息比对分析、数据失真难以形成有效的精准扶贫治理参考、资源分散难以产生精准扶贫的整体性治理成效等发展困境,需要从大数据技术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视角来探讨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从大数据精准扶贫理念转变和大数据精准扶贫定位两个方面深入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全面应用,实现大数据扶贫的减贫绩效。  相似文献   

9.
一把手负总责 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 ——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人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相似文献   

10.
"上门摸底,评级授信,结对帮扶,金融宣传……"这是遂宁"金融村官"的日常工作.今年4月,在遂宁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推动下,293名"金融村官"走马上任,入驻全市323个贫困村,以金融的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了"金融村官",贫困村党组织与农商银行党组织实行"党建共建、资源共享",探索构建出贫困村"5+1"扶贫工作新格局,一场"党建+金融"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变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对象学习需求的精准识别、教育效果的精准评估及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都为教育的精准化变革提供助力。但高校思政课教师缺乏大数据治理理念、高校缺乏相关的数据平台建设、精准化教育评价受数据壁垒的阻碍及数据信息安全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的实现。因此,高校应重视教师数据治理理念的培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完善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安全保障机制,为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先锋》2017,(5):59-60
抓党建就是抓生产力。2016年,崇州市观胜镇探索"党建+精准扶贫"的工作方式,把党建工作做在田间地头、做到精准扶贫村、做在产业发展第一线,实现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基层社会治理共同推进。通过党建引领新型农村治理,打造了一批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农村,青柳村就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正互联网时代,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上海市宝山区探索建立了以党建为引领、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以居村党组织为核心、以居村委为主导、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治理系统——"社区通"。2017年2月创立以来,全区567个居村全部上线,73万名居村民实名加入,7.3万余党员在线上亮身份,成为宝山信息速递的窗口、思想教育的阵地、为民服务的平台、"四治"一体的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雅安市创新"民薪工程"治理模式,紧紧抓住欠薪治理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和实名制管理这个"先手棋",实施责任明晰、源头预防、常态治理、实名管理、多方联动、标本兼治的欠薪治理思路,着力实现欠薪治理可防可控、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整体质效,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遂宁市针对基层发展新情况、社会治理新问题、人民群众新要求,实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推动"三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升全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提供最坚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老城是北京历史文化凝聚融汇、传承积淀的文化宝藏,需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的全过程。在老城的腾退保护中要依法拓展多元化解决途径,通过法律途径规范文物的活化利用;依托社区治理充实老城保护执法方式,通过精准立法完善老城保护法律体系,避免文物的不合理使用风险;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融为一体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7.
"冬至到,包饺子,情谊浓!"2021年冬至,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南苑社区召开"五社联动"治理联盟茶话会,社会组织、热心商家、小区居民汇聚一堂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谋划下一步工作.会议结束后,大家一起包饺子,欢欢喜喜过冬至. 社区越来越温馨,离不开"五社联动"带来的治理活力.去年以来,泸州市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是兼具城乡两方面特征的治理单元,也是城乡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部分.自贡市沿滩区聚焦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普遍存在的治理主体缺位、基础设施薄弱、共治活力不足等问题,坚持抓机制、强组织、优服务、促自治、塑文化"五维联动",着力提升城乡接合部新型社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村务公开与精准扶贫是我国基层治理的两个方面。在理论层面,村务公开贯穿于基层自治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经济学、政治参与和社会组织的理论视角下,村务公开的核心内涵在于对基层自治的回应和补充;精准扶贫作为制度支撑基础上的具体扶贫方式,其政策设计中包含管理和治理两方面的逻辑。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维度建构二者的关系,即理论互通、功能互补、实践互动是延长扶贫效应,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基础。通过对村务公开和精准扶贫的理论性解释,激发基层内生性脱贫,为完善基层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如何在贫困村发挥好"精准扶贫"应有的突出作用?攀枝花市仁和区的10名第一书记,从"三个给力"入手,找到了发挥作用的"金钥匙",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