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0,(5):60-61
世博园区共设13个出入口,包括8个地面出入口、1个轨道交通出入口和4个水上出入口。其中浦西3个地面出入口、1个轨道交通出入口和2个水上出入口,浦东5个地面出入口、2个水上出入口。交通方式有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对江轮渡等三种免费公共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基础和关键。随着轨道交通运行里程的不断增加,北京和上海轨道交通千万级大客流已成为常态,轨道交通已成为城市中心城区交通出行的重要方式。2014年昆明火车站"3·01"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内相继发生多起乘客恐慌奔逃事件。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相较,具有人员密集程度高、抗击风险能力弱、安全防范难度大、疏散救援难度高、人员逃生能力差、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是城市的基础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对城市的功能建设意义重大,对市民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目前我市轨道交通一号线项目已获批准,今年要确保一号线建设工程全面开工,确保二号线工程批复,同时确保余慈地区线路前期工作全面启动。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性工程,也是功能性工程,更是一项支撑宁波发展的设施性工程。市第十  相似文献   

4.
春城"有轨"     
《创造》2010,(6):66-67
一位交通科研学者也说:"没有轨道交通,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短板'。"有了轨道交通、有了地铁,市民才能成为驾驭时间空间的主人,昆明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5.
域外传真     
正韩国晋州建设无障碍都市韩国晋州市拆除现有障碍物,增建残疾人、老人、孕妇、儿童等弱势人群皆可使用的基础设施,在韩国首个推出无障碍城市建设。其主要措施包含:在城市公交车站、地铁站等公共交通场所出入口增设残疾人专用设施,拓宽盲道;扩大公共设施盲文标示、残疾人专用道路,公共场所礼堂设置专属席位和残疾人卫生间等;市政厅重新规划弱势人群休息室及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增加残疾人便利设施,去除幼儿园等儿童集中场所的自动门设施,为行动不便者提供轮椅升降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10,(3):4-5
日前,国际残疾人奥委会无障碍专家将到广州考察场馆及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借助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推动广州城市文明实现无障碍对接将是广州52万残疾人的期盼。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市内诸多无障碍设施“被障碍”。而在一些专为“迎亚运”重新铺修的人行道上,大理石路障竟被“合法化”竖立在各人行道出入口,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初期起步阶段,做好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布局,恰逢其时。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与城市建设的接合,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期望城市建设能抓住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形成互动,产生良性循环,达到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与城市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由大量的人、物、活动组成,处在不停的运行和变化之中。而且城市人口、建筑、设施、活动高度密集,要求每一个来到城市的人按规矩有秩序地使用城市设施和空间,否则就会发生故障、事故和混乱,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城市管理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引导人们有序使用城市空间、正确使用城市设施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城市综合管理包括了对城市基础功能的维护和公共空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紧紧围绕首都功能拓展区的总体定位,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伴随路网结构优化、轨道交通的延伸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快速的城市建设和新的规划布局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环卫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形态、土地利用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和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选择北京轨道交通快速扩张的2001-2008年和2008-2013年两个阶段,考察北京新增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对地区就业增长的影响,借助双重差分模型讨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否有助于促进城市内的产业扩散。结果显示,随着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向郊区的扩张,新建轨道交通线路的确会促进新增站点所在地区的就业增长,引导产业向轨道交通带集聚,但其对城市整体产业布局的疏散效果十分有限。事实上,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扩张,城市中心区作为轨道交通可达性最高的地区,其可达性最强的地位会不断被强化,进而吸引产业集聚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可见,整体上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是产业的向心化集聚。因此,推动北京中心城区的产业疏解,不能单纯依靠轨道交通或者城市交通网络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其他促进产业疏解的政策措施,否则城市交通系统的改善可能只会加强产业向城市中心区的集聚,而达不到产业疏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从城市交通体系的合理建立、交通路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的设计等角度 ,研究分析了如何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骨干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直流牵引供电产生杂散电流的原因和杂散电流对金属腐蚀的危害 ,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类型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复杂社会问题的一种新型分析工具。犯罪类型学研究必须坚持类型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其基本步骤有三项,即确立分类标准,建立"理想类型";以"理想类型"为参照,将具体犯罪现象予以归类;在诸类型间进行比较,考察类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犯罪类型化三层次理论,构建出我国犯罪现象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口剧增与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已逐渐地趋向于向高层化发展。由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随之而产生。在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的研究开展得较晚,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高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所产生的纠纷不断发生,因此,确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实践中有关区分所有权纠纷主要发生在各区分所有权人有关共有权的问题,而且共有权是建筑物区所有权制度的两大灵魂之一,所以,本文旨在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中难点问题——天台、电梯和停车位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绝大多数纠纷。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剧增与城市建筑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导致城市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已逐渐地趋向于向高层化发展。由此,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问题随之而产生。在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的研究开展得较晚,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高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部分所产生的纠纷不断发生,因此确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已是势在必行。实践中有关区分所有权纠纷主要发生在各区分所有权人有关共有权的问题,而且共有权是建筑物区所有权制度的两大灵魂之一,所以,本文旨在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共有权中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绝大多数纠纷。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方法及清洗机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清洗城市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外墙的目的和意义 ,对现有的高层建筑外墙清洗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一种提高清洗效率的清洗机械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Jong-Ho Jeong 《当代中国》2014,23(86):330-350
This paper explores why Zhejiangcun's Wenzhou migrants and Wangjing's Chaoxianzu migrants were able to maintain and actively restructure their settlements in Beijing while Beijing's other migrant settlements either disappeared or were forced out from their original locations.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e Wenzhou model in Zhejiangcun and that of the transnational ethnic ties in Wangjing, this research illustrates how certain rural migrants emerged as a new social group by utilizing their cultural capital based on native-place and ethnic ties and newly found economic power.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urban space of Zhejiangcun and Wangjing where alternative sources of economic power and social networks were created and utilized and therefore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by locating a specifically-founded ethnographic analysis within the general debate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post-reform urban space.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划分生态用地,实施分类管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了学术界对生态用地的概念和分类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大城市生态空间的管控经验,探讨了适合上海这样的沿海大都市的生态用地范畴,将上海生态用地分为“生态保育型、农林生产型、空间引导型和生活休憩型”四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要求和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资源空间组合的互补性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 《中国发展》2004,2(3):38-43
现有的城市空间的经济学分析,大多是通过地租变化与聚集效应的相关性来建立城市空间均衡理论的.笔者认为,不存在地租收益增加导致聚集经济也增加的因果关系,因而建立上述理论的路径存在逻辑错误.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资源之间的互补性.互补性越强,聚集经济越大,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因此,本文主要提出了城市资源组合互补性的概念,并由此深入分析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均衡理论和发展城市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