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法学对现代西方社会法律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质疑,有其特 定的思想主旨。应理性对待后现代法学,其有应加以批判之处同时也有合理的一面,为现代法学研究提供 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范式,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竖向民主,是作为一种统治制度,抑或说是作为一种统治系统而存在,与横向民主相区别.竖向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的民主,主要产生于二战以后,曾在亚洲国家的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它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客观地评价这一阶段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民主发展的历程,正确地认识现代世界进程中民主的多样性具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更芳  迟慧 《理论导刊》2023,(4):95-101
政治德性教育似乎恰是后现代思潮中“规训”一词的所指,而由于福柯对现代社会规训性质的强调,这一词汇在后现代思潮中具有了一种贬损性意涵。但是,作为政治德性教育的基本要求,规训又具有长期性、时间性和非强制性,这无疑体现了政治德性教育和后现代思潮之间的张力。根据当前我国政治德性教育建设的情况,有必要将后现代因素纳入政治德性教育建设之中,并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不断拓展政治德性教育的内涵,最终建构一种针对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政治德性的更为宏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学生偶像崇拜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闵丽 《青年研究》2003,(3):9-14
偶像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当代中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已经不满足于模仿和神化,而是体现出“后现代”的一些特征。偶像崇拜新规则的出现标志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现代教育需要尊重和发掘这种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理论探索》2007,(4):35-37
当代西方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根源。它在新的层面上继承并张扬了现代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取向,成为后现代哲学的一种主要思潮。它的主要表现是真理的放逐、价值的失落和历史的碎裂。哈贝马斯等人的反理性主义则与其他流派不同,他们是站在理性的基本立场上,通过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建立起自己的交往理性理论,以适应西方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政治生活中,官僚主义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了。从政治体制的发展演变历史来看,不管是专制政治还是民主政治,都产生过和存在着官僚主义这种病态的社会政治现象,甚至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官僚主义也并未被克服。这说明,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的官僚主义,是相当顽固的;当然,这本身也说明,现代社会还并没创造出完全根除产生官僚主义的条件。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感到,官僚主义与现代政治文明的对立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尖锐  相似文献   

7.
张小山 《理论探讨》2007,(3):153-15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社会理论逐渐发展成为显学,在西方的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后现代社会理论涉及到大量极其模糊、混乱的概念和术语,人们往往在非常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它们。对某些经常被混乱(或交叉)使用的、与后现代社会理论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做一梳理和辨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异常复杂的后现代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9)
"民国"时期因为新旧时代嬗变的社会背景,新儒学流派新生的同时伴随着一众优秀新儒家学者的涌现。张君劢作为其中一员,其新儒学思想体系可以用两层面三维度来概括,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层面,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和文化复兴三维度。"内圣外王"作为近现代新儒学流派发展根本方针,如何在实现"内圣"的同时拓新"外王"道路,可谓是几代新儒家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后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在让张君劢新儒学思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成为解决现代性难题的一剂良药,就需要回归本体、解构和重建思想内容,探究新儒学思想中现代性成分,构建现代性话语体系以适应现代发展之所需。  相似文献   

9.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消费文化也拥有了众多的后现代文化元素,过度消费、炫耀消费及非理性消费等倾向对社会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笔者通过分析总结后现代消费文化具有符合化、享乐性、审美平面化、商业化及全球化等特征,重塑消费文化价值观、资源均衡分配、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消除消费主义文化负面影响、构建社会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之正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正义观都要反映出其时代特征和要求.在当今时代,是建立社会合作体系的基础,也是法律的价值目标之一.经济法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和一种后现代的法律,其正义观从对弱势主体的关怀和对人的角色的界定以及达致平衡协调的终极目标等几方面体现出来,并通过国家干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