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彩赟 《学习月刊》2012,(10):132-133
进城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出现的一个群体.他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能否得到提高.而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增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直观反映。河南贫困农民要想率先脱贫,就必须重视农村发展中影响贫困农民增收的现实障碍,针对这些障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村贫困农民增收。这是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阶段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赵慧 《党的建设》2008,(9):40-40
"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这也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4.
民子 《唯实》2003,(12):29-3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非常突出的重要位置。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 ,深化农村改革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深化农村改革就必须建立农民土地的个人所有权制度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社会公平 ,就必须建立农民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制度 ,给进城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关乎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年龄小,自理能力差,或由爷爷奶奶照顾,或由亲戚照顾,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乏,这便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表现出自卑、胆怯、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各级教育机构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空巢"孩子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孩子"问题背后是中国农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社会对农民的关心还远远不够.农村"留守孩子"所存在的问题如不及时予以解决,社会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对"问题孩子"进行社会矫正,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人口质量.因此,关爱"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问题是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缩影。农民工的称谓、经济能力低和公平感影响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成为困扰农民工的问题。为此,要积极引导,改变农民工的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行农民工“公民”身份,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合;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工利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小小年纪便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成长环境令人担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失学、犯罪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问题,也不仅仅是“三农”问题,而是一个急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期特推出一篇反映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和对策的调研报告,以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偏低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提高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农民的收入,关键是要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农村职业教育,通过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农村,由此便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趋严重,造成农村家庭、社会的不和谐,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隐患,这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打破瓶颈的关键是“汝果欲支农,工夫在农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西部农民贫困问题,统筹西部城乡经济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农业外部途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鼓励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与和谐农村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农村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父母监护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及发展权等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界应提高认识,共同努力,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消除农村社会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造成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更能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当前农民工进城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障碍,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使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5.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常态,他们的周期性"候鸟式"流动一方面促进了流出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村级组织弱化和难以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村级组织的重构和村务管理的转型.重构村级组织就是要增强村级组织特别是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对流动成员的管理.村务管理转型就是要更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流动农民权益.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剩余资金,倡导农民加大对子女的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5,(11)
<正>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省妇联统计,黑龙江省目前约有农村留守儿童17.8万人,占全省儿童的3.45%。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对个人、家庭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一、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压低了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成本,在短期内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从长远看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根本出路,须发挥集体经济的组织优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全面放开城市户籍限制,实现农民工与市民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就地城镇化,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儿童被留守的经济性和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8.
当今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在家的农民子女教育问题成了普遍现难题,因此,要高度重视留守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中的实用人才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要解决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基础性问题,关键就是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而广大农民需要有人引导、有人带领,才能转变落后观念,掌握先进技术,找到致富门路,成为新型农民。因而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和保障。人才兴,则农村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前景广阔。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决定性的因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需要人才。因此,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在土地调整、土地流转、国家征用土地、农业企业化经营、城乡建设用地等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文章认为,只有不断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保护,才能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具体措施有: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规范和完善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完善农民土地交易市场;依法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建立农民权益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