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病毒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使用过电脑的用户对电脑中的病毒都“感受深刻”,几乎所有的电脑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病毒的侵扰,而且病毒的网络性、传播性、破坏性都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大大增强了。这也说明,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电脑病毒也随之广为传播,反病毒应该成为所有计算机用户都必须认  相似文献   

2.
目前 ,电脑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提起电脑病毒 ,人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CIH”、“爱虫”、“红色代码”、“WORD宏病毒”等等 ,数之不尽 ,电脑病毒会降低计算机的性能、破坏你的整个硬盘、甚至改写BOIS设置 ,给你带来巨大的损失 ,几乎每个常和电脑打交道的人都受过电脑病毒纠缠的苦恼。在此 ,我们对电脑病毒的历史、类型及其采用的新技术作简单的探讨。   1 电脑病毒的起源电源病毒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 1 949年 ,电脑的先驱者约翰·范纽曼 (JohnVonNeumann)发表了一篇论文《复杂自动装…  相似文献   

3.
黑客技术,是指电脑黑客用来在因特网上进行窃取他人资料、毁坏电脑设备、攻击网站等破坏活动的电脑技术。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一个网络、数字化的世界正向我们快步走来。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黑客问题的困扰,电脑黑客凭借其掌握的先进技术,非法侵入、攻击政府要害部门的信息系统,窃取国防、军事和商业机密;设置网络陷阱诈取钱财;攻击银行、金融和证券机构,扰乱和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已成为网络世界里的“害群之马”。但是,黑客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就可以令其改邪归正,“黑客不黑”…  相似文献   

4.
王佳 《时事报告》2007,(5):62-62
2月3日,“熊猫烧香”电脑病毒的制造者李俊在武汉落网。“熊猫烧香”被列为2006年十大电脑病毒之首,曾让上百万台电脑受害。李俊被抓获让很多人心生惋惜,多难得的一个网络天才,怎么就走上了犯罪道路呢?分析李俊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因素,对正在成长的我们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犯罪———“未来的浪潮”因特网作为信息社会的象征已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 ,其用户正以成倍的数字逐年猛增。与此同时 ,因特网自开通以来就成为罪犯们觊觎的对象 ,如今网上犯罪更是花样翻新 ,层出不穷。因特网最触目惊心的罪行不仅仅是传播色情资料、贩卖枪支、毒品 ,更令人担忧的网上犯罪是窃取商业机密、偷盗知识产权、破坏数据、释放病毒、从事电脑恐怖活动和网上欺诈。新近提交的一份报告估计 ,仅美国金融服务部门每年因遭计算机侵袭所造成的损失就达24亿美元。随着电子货币的出现 ,网上资金交换和网上购物已成时尚 ,据估计…  相似文献   

6.
警惕“迷魂汤”○闻生小的时候,大人们常给我们讲“迷魂汤”的故事。说是妖怪常常给人喝“迷魂汤”。喝了“迷魂汤”就会听妖怪的话,妖怪叫干啥就干啥。等给妖怪办完事后,妖怪就会把喝“迷魂汤”的人吃掉。长大以后才知道,所谓妖怪是不存在的。但耳闻目睹喝“迷魂汤”...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指出 :“因特网可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大量有用的信息 ,但也存在大量的信息垃圾和虚假信息。如何区别网上哪些信息是真实的 ?科学技术本身难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互联网的局限性。故此在代表网络文化先进性的同时 ,其消极面也已逐渐显露 ,主要有 :一是它的无序化、无控制、“无政府”、“自由化”的倾向 ,就互联网的硬件结构与软件程序而言 ,网络总体上是有序的 (在电脑病毒未入侵的情况下 ) ,也是有网络控制中心的 ,无序与无控制将导致系统的崩溃。这是就系统自身来说的 ,而实际上在网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 ,却有许多无序现象。如 ,由…  相似文献   

8.
因特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免费信息,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找到许多与教学有关的信息。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电脑价格、电信资费的下调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因特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笔者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搜集有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资料。比如视频、音频、景观图片、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网络化”已使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虚拟的电子空间也成为人类社会的支撑。网络的触角无处不在,网上的斗争无处不有。一条信息从美国传到中国也不过半秒种,一个身在大洋彼岸的“黑客”不到一秒钟就可能打入你的计算机,平均每20秒,就有一起“黑客”骚扰。可以说“电脑病毒”无时不在,“电脑间谍”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0.
“熊猫烧香”案件的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岁末,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大规模爆发,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病毒通过15种以上的方式在互联网上疯狂传播,核心功能是盗取网络游戏用户的账号和口令,特征是受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图标变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该病毒给上千万个人用户、网吧、企事业单位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2006年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十大病毒中排名第一,人称“毒王”。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因特网。短短几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因特网对我国传统信息传播业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近年来“法轮功”组织利用因特网,散布其歪理邪说蛊惑人心,发展壮大其组织,破坏社会稳定,更是对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信息传播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互联网的应用使信息达到的范围、传播的速度与效果都有显著增长和提高。世界各国争相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和改进对外传播手段。我们必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强信息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一个愉快的早晨,颜先生坐在宽敞的总经理办公室,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邮件,但不愉快接踵而来,全公司 50多间办公室传出惊呼:闪亮的电脑屏幕突然黑了。电源显示供电正常。电脑遭遇了病毒的侵袭,而不知名的电脑病毒就藏匿在颜先生查看的电子邮件中。颜先生警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电脑网络系统无法正常办公,公司在福州一个工作日将遭受上百万元损失。受惊吓的颜先生第二天就以总经理办公室的名义发出通告:上班时间,禁止在企业办公室上网查看私人邮件。站在电子商务门监上的企业拉响了“网禁”警报。为减少病毒侵袭、数据流拥堵和安全监管失误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因特网?身处于信息时代,最时髦的话题就是“上网”。那么“网”是什么,什么是“上网”?“网”上有什么?“网”指的是国际互联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因特网,即Internet。它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国际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上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因特网上每一台计算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上的计算机,也不管是MAC机、IBMPC机或是SUN的工作站,在因特网上传输和共享信息时都享有同等地位。您可以把因特网看作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  相似文献   

14.
因特网上的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保护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特网作品是保护的重点对象。由于越来越多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在因特网上发生,却难以找到单个的传播侵权信息的用户,而服务商们处于管理因特网系统的地位,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大众指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传媒若干问题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上的信息传播非常不对称 ,语言鸿沟进一步加深 ,这是因特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实现因特网作为新的传媒应该产生的跨文化传播效应 ,就必须让更多的人利用因特网 ,研究和开发多语种信息服务 ,建立国际普遍接受的规则 ,加快发展中国家因特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的普遍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年底制定了被称为“因特网条约”的两个新条约,以适应全球信息网等高科技对版权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国应在数字化作品及其版权归属、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限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回应,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7.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因特网正在全 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不仅对传统传媒构成有力的挑战,而且为信息的跨文化传播提 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交流渠道,而在因特网上占据强势的西方文化迅速扩 张,则对处于相对弱势的文化构成了较以往更强大的挑战。应对这一新的挑战,一 方面要有计划地大力扩展汉语和多语种的网上信息服务,努力扩大自身文化的影 响;另一方面要加强跨文化传播中舆论引导问题的研究,增强舆论引导的清醒和自 觉。  相似文献   

18.
“一口流利的台语,夏天常是一件T恤、短裤、穿着凉鞋,一副没睡醒的样子。”这是陈盈豪在同学眼中的典型形象。然而,就是这个貌不惊人的陈盈豪,却写出了世纪末震撼全球的CIH病毒,造成全球数千万台电脑“中毒”的巨大灾难。4月26日,CIH电脑病毒在全球肆虐。CIH病毒的发作有两种结果,一是硬盘消失,二是硬盘消失和基本输入输出被改写。这两种结果都将导致数据消失,一时间人们谈毒色变。全球同患病CIH病毒到底有多少受害者?有关统计数字显示,从去年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至少已有6000万台电脑受害,而且据台湾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毒王”李俊制售电脑病毒月获利15万元,对其如何量刑成为法律空白。办案人员呼吁亟待完善网络立法。  相似文献   

20.
林华 《观察与思考》2007,(16):40-42
<正>7月26日,瑞星公司发布的《2007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电脑病毒疫情&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瑞星共截获13.37万个新病毒,比去年同期增加11.9%,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500多万台电脑曾经被病毒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