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是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前提,同时"政治参与"是以人民参与国家权力为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的本质就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当家作主。而在西方政治学中对于"政治参与"的界定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基本上都认为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西方政治制度框架下"政治参与"仅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集体活动开展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研究生群体作为一个具备完整知识体系和思想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知识分子,对于在思想政治教育集体活动中的参与有着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参与意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着力倡导和推广民主参与,将会有效提高集体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参与主体、参与内容、参与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集体活动中民主参与构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主的要求成为必然,人民民主必然也成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我国的政治学家也认为,从现实政治的角度看,协商民主也是当代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政治发展之一。协商民主是西方民主思想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存在着体现协商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如今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政治文明"的概念,但其理论体系中已包括了丰富的政治文明思想。其政治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民主政治是目标,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提高政治意识、政治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他认为我国政治建设不是自发的,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建设的经验。解读他的政治文明思想,对我国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发展的第二阶段需要两个条件:大工业的物质条件和民主政治制度、集体劳动权利制度。正是民主政治、集体劳动权利制度使无产阶级没有进入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第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阶段)。这一理论和历史的总结,值得执政者深思:今天不就面临同样问题吗?不就应将中国当代产业工人(农民工)纳入体制内,消解他们的制度性不满吗?而这,就需要赋予他们以集体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正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现代化的一些主要成果,如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公民素质提高、社会动员等,往往加重了政治体系的负荷,从而促进政治发展.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然而,随着政治发展研究的深入,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在当代政治学中有了区分,正如亨廷顿指出的那样,两者在发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诉求是不同的.政治发展注重于"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而政治现代化则注重于"政治参与的扩大即民主化".当然,政治发展最终是以民主为目标,但在改革的实际过程中更多地是注重制度建构的强化.我国学者王沪宁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建立适应一个特殊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要求变化的稳定的政治体系."(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37页.)保持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体系自身存在和运作的需要,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小平同志曾提出稳定压倒一切,但同时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辩证地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关于深化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政治建设的水平要提高,建设思路也要进一步深化。这应包括:在坚持宏伟目标中进一步明确具体的现实方位,在讲求实效中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遵循实体性民主中尤其突出程序性民主,在自上而下的方式中切实重视和推动基层创造,在充分尊重民意中不断延伸正确引导和法治规范,在循序渐进中确保迈出扎实的步伐,在强调稳定的前提中着眼于自主的动态稳定,在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更积极借鉴国外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民主的"特色"。加强协商民主是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为了在制度上更加适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的新要求;为了更好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协商民主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