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买了一张规格别致的床,为了配一张合适的弹簧床垫,几乎跑遍了广州所有的大商店,回答都是“没有”。抱着试试能否订做的心理,深冬的一个晚上,我来到了东山百货大楼。不料,服务员听罢我的要求。却耸耸肩磅:“订做?麻烦得很,算啦!”当我失望地走出商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辆载满床垫的蓝色的汽车正在店门口卸货。我走过去:  相似文献   

2.
灰姑娘礼服     
前几天,我翻出一张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的我身穿一件合体的黑色天鹅绒礼服。这张照片使我想起了这件礼服所蕴藏的魔力。穿上这件礼服的女人,经历了一场感情洗礼,就像从一条绿毛毛虫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样。第一次在商店货架上看见这件礼服时,我就感觉到了某种力量。我把这件礼服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当你迈步走进广州上下九路的时候,展现在眼前的仿佛是一座颇有规模的“皮鞋城”,瞧“蔡记”、“和记”、“国汉”、“冠城”……鞋店、鞋铺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一场颇有特色的“皮鞋战”——“三老牌”之战。战火早在八三年的秋天就已点燃,那时一天之内大小鞋店、鞋铺都挂起了一块块赫然醒目的广告:83新潮“瑞装”(懒佬鞋)现价35元!穿新潮“瑞装”够威!够劲!吸引着不少来往的顾客。“国汉”鞋店更是一鸣惊人提出:生产“瑞装”要做到多、大、新。品种多,  相似文献   

4.
我们这一代似乎与旗袍无缘,而只能在时装表演、豪华餐厅、选美活动和怀旧影片中欣赏到她的风韵。奇怪的是,在各款新潮服装争妍斗丽的今天,被誉为国粹的旗袍在大街上竟觅不到踪影。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她才会被身材匀称、气质优雅的南国女性大大方方地穿在街上,甚至手里还可以抓一把绢扇? 我很喜欢旗袍。前几年到珠海出差;在一个星级宾馆的旅游商店里买下一件刺绣的丝质红旗袍;当我试衣的时候,旁边的欧洲女士还连连竖起拇指哩!然而,我这件旗袍的使用价值太低;在公共场台只穿过一次,自然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充当一个晚会主持人时。之后,曾一度当作居家服,一天朋友光临寒舍,看我穿着旗袍,以为当天有什么盛事。三思之后,决定把它束之高阁,现在放哪里,  相似文献   

5.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11,(14):25-25
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苏轼有一首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  相似文献   

6.
几块肉     
有一件事,是因为几块肉引起的,我伤害了一位老人,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一直不能忘记,感到惭愧,内疚. 那是我二十岁的时候,刚参加工作.一天中午,我在单位吃午饭,食堂做青椒炒肉,芹菜炒熏干,这两样菜我都不爱吃,就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去吃午饭. 这家小饭馆临近大马路,又处在闹市区,名义上是小饭馆,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商店,卖什么的都有,卖百货的,卖鲜果的,卖面包牛奶的,炒菜吃饭的,样样俱全,人来人往,很杂乱.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恭恭敬敬地去鉴赏一种泡在宽口玻璃瓶里的红褐色的神秘液体,味道酸酸的。酿造液体者告诉我:天天饮用。益寿延年……后来我便发觉整座城市都疯了似的去饮用、去酿造这种又名红茶菌的玩意。这就叫潮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南方城市。回过头去审视昨天所热衷的饮红茶菌、注公鸡血、甩手街头等城市潮流,会觉得那多么不可思议。但我们却往往陷在今日的这潮流那潮流中不可自拔,从而留下明天的话柄。你看我现在,在小儿子近似无赖的纠缠下只好赶紧跑去商店给他买一种潮流看好的“闪灯波(球)鞋”,却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做梦也在迷恋足下的“正军”(说白了就是军人穿的鞋子),潮流?潮流! 生活在如今改革开放的南国土壤里,信息发达,沟通快捷,我们更无法抗拒潮流。尽管我们对潮流的成因知之甚少,但不妨碍我们投入潮琉中去操求各种各样的生意方式,去把握社会发展的变化脉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识潮流亦然。本期“南方潮流版块”的尝试,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感觉。有请读者朋友踊跃参与到这个“版块”里来,请多多关照!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在大学里为我们班的足球队呐喊助威。当足球赛进行到最精彩的时候,只见我方的一位同学慌忙跑下场,大呼小叫:“我的鞋底没了!”一句话,引起了观众的一阵哄笑。在我的追问下,还知道他的这双鞋只碰过四五次球。笔者深有同感。前不久,我在一家商场中买了一双皮鞋,可不到半月,鞋底就脱胶了。于是,凭发票又换了一双,可还是“脱胶依旧”,在此,想借贵刊一角,忠告那些生产这种鞋子的厂家——上帝都在叹息和埋怨,难道你们还不忏悔吗?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春节后,住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班村的拉祜族老汉扎母,收到了女儿从浙江松阳村寄回的信:“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我们隔山隔水不隔心,我的心每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就跟你们在一起。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这边过得很好,不穷吃不穷穿,想吃什么就有得吃,但是我有得吃时就想起我的女儿,我最当(担)心她,我害怕以后也见不到她,爸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该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告诉我好吗?他们这边说要我生小孩,但是我很害怕,妈妈你不在我身边,没有人照顾我,所以我决定不生给他……”扎母的女儿娜约今年22岁,春节前,她不辞而别嫁到了浙江农村。这…  相似文献   

10.
我的军营梦     
从小,我心中就有一个军人情结,每当看到电视里手握钢枪的解放军战士们英勇杀敌、冲锋陷阵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充满向往,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穿上绿色的军装,走进铸就钢铁的军营. 我有个堂叔是退伍老兵,我经常缠着他给我讲军营里的故事,他也乐此不疲,跟我讲军旗、讲军装、讲战友、讲训练,讲他在军营里经历的点点滴滴……每一次,我都听得心驰神往,好像我也穿上了那身帅气的军装,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军营……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不是美国的一件外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爱把少数男性在婚姻问题上歧视女性的 行为称之为“把女人当作一件外衣,需要的时候穿上,不需要的时候就扔在一旁”。现在,美国对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需要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打联合国的旗号,得不到或者不需要的时候,就甩开联合国单干,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那些歧视女性的男性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战迪 《工会博览》2006,(10):52-52
在所有款式的鞋子当中,细跟鞋是最经典、最能体现出女人妩媚性感的鞋款。穿上精致的细跟凉鞋,你的重心移向前脚掌,身体自然地挺拔起来,小腿线条也因唯美鞋跟的装饰而显得更加纤长。不可否认,穿细跟鞋是件辛苦事儿,但长期穿细高跟鞋让小腿肌肉变得结实。从2~4厘米的细跟鞋,到8厘米以上的细跟  相似文献   

13.
同事大年     
乔健 《工会博览》2014,(12):50-51
大年是我在工厂时的同事,也是好朋友,后来当了厂长.1976年我进厂的时候,大年还是个维修工,负责全厂大小机器的维修和保全。那时,他总是穿一身油渍麻花的工作服,腰问扎圈儿电线,满世界转。  相似文献   

14.
免费=最贵     
佚名 《法制博览》2011,(4):36-36
据说,在没有鞋的古代,有一个国王出巡的时候,脚被石子硌得很疼。于是他下令把全国所有的路都铺上牛皮。他认为这样一来,全国人都可以不被石子硌脚了。一个大臣建议:其实人们只要把自己的脚包上牛皮就可以了。国王猛醒。皮鞋就这样发明了。  相似文献   

15.
下班后,我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她这次又想买件新衣服,接着又叮嘱了一些和衣服款式有关的话。我一听,顿觉有些无奈。老妈年近五十了,可老当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喜欢穿适合年轻人穿的衣服。我在城里工作,每个月都会回去一趟。以前,我会打电话问老妈需要什么,可她总说什么都不缺。没办法,我只好随便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广州惠爱西路(即今中山六路),近西门口处有一档个体经营的鞋店叫“何礼记”。店主何礼,乖巧过人,用出奇制胜的办法,打出局面来,这就是抓“两头——只卖最贵与最便宜的两种皮鞋。最贵的皮鞋,无论质量款式都不亚于“来路”(进口)鞋,而且可让顾客来店度脚制模,尽量造出舒适合穿的鞋,再加上他用料上  相似文献   

17.
妈妈有位好朋友,每回见到我就说:“唉呀,转眼就长这么大了,真快!你小时候呀,最爱跳舞。到了阿姨家,只要我说一声,你就脱了鞋爬上床,大大方方跳起来。”我脸儿一红,跟着一笑,就算作回答。只是不好意思问,为什么我非要在床上跳,是不是为了有个舞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西班牙"鞋都"的这起烧鞋事件,连同当地人随后两次针对华商的示威抗议活动,并没有让在祖国和欧洲两地奔走的温州鞋商气馁。在冷静达观的温商看来,1987年和1999年杭州武林门的两把火,都把温州鞋烧出了名堂,这次也不例外。事实上,温州鞋去年冬天就曾在罗马被烧,今年还被尼日利亚列入了进口黑名单,而在最近三四年间,温州鞋在俄罗斯也反复被扣查过,今年2月的一次损失就达3000万美元。众所周知,温州鞋廉价、低档、市场占有率高,这在国外常常引发对象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激化利益受损者的全球化市场仇恨。本次烧鞋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 《法制博览》2010,(16):54-54
到不丹去。下飞机,先过海关。男女官员皆穿一种特殊土布服装,图案是朴素的小格子。刚开始我以为那天是一个节日。印象中,我们似乎只有过节和歌舞的时候,才穿民族服装。后来方知道,这就是不丹的国服,由国王亲自制定样式,并且身体力行。宣传画上,不丹的五世国王,全部着这种服装。  相似文献   

20.
翻看照片时,偶然问看到了这张旧照片,思绪也随即回到了那个时候.那是2008年的9月份,我来到工会刚刚三个月,有一天突然接到区总工会通知:9月12日与区总工会组织各乡镇工会工作者参观北京残奥会.接到通知那一刻,我很激动,我要去鸟巢了,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太高兴了.接到通知的当晚,我激动的睡不着觉,整晚都在想着鸟巢,想着我要穿些什么,我的言谈举止要注意什么,我可不能丢咱工会人的脸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