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们队员当年和朝鲜阿妈妮的合影,她可是有名的‘母亲英雄’。”黄德琼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1953年10月,还是10多岁小姑娘的她就参加了文工团.到朝鲜参加慰问演出。当她得知征集抗美援朝文物的时候,她特意召集了几个当年的文工团员,拿出一本《留住昨天》的画册,向我们说起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海英  薄凤玉 《党史纵横》2002,(10):31-32
从朝鲜战争开始到$&'(年,中央人民政府先后组织五次大型赴朝慰问团。$&'(年初,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赴朝慰问活动中,我作为团省委办公室主任,非常荣幸地成为辽宁省唯一的代表参加了慰问团。$&'"年,我在中央团校学习期间,响应党组织号召,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先被分配到志愿军后勤汽车营,后来到驻扎在沈阳的东北空军司令部作战处任参谋,具体负责东北各机场的警卫工作。$&')年初,朝鲜停战,当年在中央团校参军的东北地区的青年干部全部留在东北,我也告别了朝夕相处的空军战友,来到地方工作。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我未能亲临前线作…  相似文献   

3.
1950年 6月,美帝国主义疯狂地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纷纷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自 1950年 6月至 1953年 3月,共有 292位凤城籍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当中,只有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戴静。岁月已流逝了半个世纪,然而,戴静当年积极报名参军的往事,仍在人们的记忆中闪光。   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之后,经常派飞机越过鸭绿江轰炸我国领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年仅 15岁的初一学生戴静,下定决心,要到朝鲜前线去参加战斗 !她和班主任老师商量此事,老师说:“你年纪小,还是先安心…  相似文献   

4.
正"邓书记,麻怀现在的家底厚实呢!""是啊!"邓迎香笑呵呵地,"还要再加把劲!"麻怀村的家底都有什么?"我们麻怀的家底,有开山凿路的精神。"邓迎香告诉记者,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参会回来,她立刻组织起麻怀村村民召开宣讲会:"我邀请总书记来'天眼'、来麻怀村看看,总书记说'我会去的'。我们要感恩党中央的关爱和嘱托,继续发扬当年打隧道的精神,不要在温床上睡懒觉。"  相似文献   

5.
方国 《党建文汇》2010,(12):36-36
最近,当年朝鲜战争的参战者鲍里斯·阿巴库莫夫的新书《不为人知的战争》,揭开了苏联空军秘密参加朝鲜战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1952年,第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接受了中国人民的嘱托,赴朝鲜战地慰问,中国京剧院、中国评剧院的一些著名演员都踊跃地参加了慰问团,到朝鲜战地去给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演出。   小白玉霜非常高兴地参加了慰问团,诚恳地表示一定要好好到战地演出,时时处处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志愿军学习。她临行之时,出现了一件意料之外的情况,她的个别亲属错误地认为,小白玉霜有可能会牺牲在朝鲜,于是背着小白玉霜密谋并写下所谓遗嘱,言说小白玉霜如果牺牲在朝鲜,她的家产应由她的某些家属继承等非理之言,小白玉霜得知此事,非常气愤,…  相似文献   

7.
夜深了,她案头的灯还亮着,伏案工作的身影被灯光拉长投射到墙壁上.从整理好的一堆资料中抬起头,她揉了揉酸疼的肩膀,又在心里过了几遍出差前要完成的工作:制作党课课件,制订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党员学习计划、家有中考生的党员心理疏导计划……确定一切安排妥当,她才走进卧室,疼惜地抚摸着两个孩子稚嫩的脸颊——次日一早,她就要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又要好几天见不到这两个小家伙了. 她叫李雪莹,是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中四采油队第27任党支部书记.七年来,她和其他班子成员勠力同心、并肩作战,带领24名党员立下"让'三老'不老、让'四严'更严"的承诺,用超高质量、超高标准的协力工作,让"三老四严"这个大庆人心中的"传家宝"形神俱升.  相似文献   

8.
《福建党史月刊》2007,(4):30-31
耄耋之年的福建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严检行曾是一位新四军女战士,在她的记忆中,当年不到20岁的她是从家里逃出来参加新四军的.  相似文献   

9.
温暖的时刻     
知书 《党员文摘》2018,(7):21-21
刚刚丧失视力那一天,我很伤心,不小心在路上撞到一个正在吃冰激凌的女孩。蛋筒从她手里飞了出去。她尖声叫道:'你瞎了吗?'我转过身,说:'我的眼瞎了。实在抱歉,我再给你买一个。'而她则说:'噢,天哪,实在抱歉。不要紧,我自己再买一个。'于是,我们一起走到冰激凌店。  相似文献   

10.
省气象局离休干部丁茵是一位1945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对她而言,加工被服,支援前线,是当年她最光荣的职责,也是她参加新四军后上的第一课.  相似文献   

11.
思旭 《党史纵横》2010,(11):15-16
1950年至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们,仍难忘记那惨烈、悲壮的岁月。前不久,当年赴朝参战的老同志、原辽宁省档案馆馆长孙景悦,回忆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2.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在板门店正式签署,部队暂驻朝鲜.1955年,我任五十四军政委,军长是欧阳家祥.一天,志愿军政治部电话通知,要我们军被总政评为将军的同志于11月20日赶到沈阳军区参加授衔仪式.消息传来,大家都非常高兴,虽然将军礼服和相应的配套衣服早就提前发到个人手上了,但是在授衔命令没有公布之前,我和欧阳家祥都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把将军礼服穿过一次.我们稍做准备后,第二天便从朝鲜乘火车到达沈阳,住进了沈阳军区招待所.在所里,我们见到了许多兄弟部队参加授衔的战友,大家兴高采烈,互相问候.  相似文献   

13.
杨名 《党史博采》2009,(4):10-12
朝鲜战争一直作为美苏全球冷战大背景中的一个局部的热战吸引着学者和人们的眼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美国学者对此历史事件的研究是最早的,其公布了许多关于朝鲜战争的档案,同时许多当年参与朝鲜战争的军人和政客也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4.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02,(10):19-21
问: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怎样认识彭真的? 答:我认识彭真比我二姐张洁清早.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我们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所以毛主席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我是1 934年开始接触革命的人和书,1 935年参加"社联",那时我上高一,16周岁.1936年暑假后,学校把我和另外参加革命活动最积极的同学,以旷课等"罪名"开除了.我就到天津找我的姑姑张秀岩、姑父李铁夫.他们是天津党组织的领导人.我那时候最佩服的是我的姑父李铁夫.李铁夫是朝鲜人,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被通缉,站不住脚了,才到中国来,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真是完全彻底,他把中国革命事业看成自己国家的革命事业.他对我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2002年,她响应团场号召,在农七师一二九团果园队承包了3座大棚,她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都是按时施肥、灌溉、化防、移栽,做好大棚内的保温保湿工作,在试种当年,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鲜菜投入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年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16.
地处太行山腹地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省涉县,当年曾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政治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也是朝鲜义勇军转战华北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斗转星移,时空变幻,然而巍巍太行却永远抹不去那遥远的记忆。1919年,朝鲜“三一”独立运动失败后,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青年流亡中国,继续进行谋求朝鲜独立的复国运动。1937年7月,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一部分朝鲜革命青年开赴陕甘宁边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斗争。1938年2月,日本颁布“朝鲜征兵制”,并在北平、天津等地建立了“朝鲜征兵特别训练所”,强行征集华北敌占区的朝鲜人,组…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6,(1):90-91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第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夏天,我们应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邀请,去北京参加长篇4文学专著《石勒传》的定稿会。在京期间,我们曾慕名专访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大使、朝鲜著名作曲家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女士。在台基厂大街的一幢典雅别致的红砖楼里,我们叩响了丁雪松家的大门。听说我们是从太行老区来的,丁雪松显得异常激动,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热情地款待了我们。一阵寒暄之后,我们的思绪便随着丁雪松那刻骨铭心的记忆,一同回到了她曾经度过的那段早已成为历史的岭联岁月。丁雪松祖籍四川巴县,她早年曾参加中共在重庆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抗战…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63周年,也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60周年。当年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我们随志愿军总部3年间辗转过6个驻地:大榆洞、玉泉站、君子里、上甘岭、空司洞、桧仓,经历了残酷的战斗与艰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1月5日,在蔚蓝色的天幕下,牦牛群在冬季牧场悠闲地吃草踱步.在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四组,75岁的波底正和孙女沙姆一起晾晒牛粪.她带着记者参观了冬季转场"帐篷",她所说的"帐篷"其实是板房."每年10月到第二年5月,我们都会转场,住进冬季'帐篷',以前住的帐篷只能点煤油灯,现在我们住在固定板房内,用上了水电,看上了电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不晓得好了多少倍."红原牦牛乳业公司奶源部经理华洛翻译了波底的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