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据微信发布的《2017年微信春节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到460亿个。而在全民发红包拜年的热闹景象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看走眼,结果红包没收到,钱包却瘪掉。最近记者发现,微信朋友圈里时常有人转发类似“顺丰集团上市,回馈社会发放百万元现金红包”“女神节,天猫红包大派送”之类抢红包的消息。点开链接后,通常会显示一系列用户名称,并滚动提示“全民疯抢中,用户×××抢到了××元,赶紧来”,具有强烈的诱惑性。  相似文献   

2.
正马年春节,微信红包大热。据统计,从除夕到大年初一,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平均每分钟有9412个红包被领取。微信红包,加上之前微信对于通过嘀嘀叫车软件叫车的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补贴等,使得微信支付的桅杆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3.
一些企业请领导干部出席庆典、主持剪彩仪式。是以“红包”作诱饵的。而领导之所以逢请必至。乐此不疲。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红包”的诱惑。剪彩与“红包”的关系,其实已成为一个通行于官场和市场的潜规则。成为一些官员“灰色收入”的来源。当然也是滋生腐败的一个温床。  相似文献   

4.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春节依然很重要。那么如果时光倒流几千年,中国古代那些为朝廷工作的官员,他们的春节是如何放假的呢?春节按“单双号”上朝和休假古代官员过的新年,其实是指农历年,即正月初一。唐玄宗颁布的“红头文件”《假宁令》写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春节将至,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头头们,打着为单位办事方便的幌子,纷纷给握有实权的上级领导拜年。在声声恭贺、频频握手中,递上一个沉甸甸的“红包”(慰问金)。因所花的钱都是公款,群众称此为“公”贺新禧。  相似文献   

6.
正微信红包这两年非常流行,因为微信抢红包发生争执的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发出微信红包后究竟能否要求抢红包者返还呢?转账红包发错对象,有权要求返还微信红包有支付、转账的功能,实践中,常有人通过微信红包进行钱款支付,如果发红包是用于向特定人进行支付、转账,在这个过程中,若发生支付错误的情况,可以要求收到红包者予以返还。例如,甲借给乙50元,乙欲通过微信红包向甲还款50元,但因为乙操作  相似文献   

7.
<正>红包是我国社会人情往来中常见的现象,但透过诸多官员贪腐的案例,人们总能从中窥测到"红包"的影子。还有官员专门设定红包金额限制:每次收受红包数额控制在5000元以内,超过数额的要退回一些。作为人情世故表达载体的"红包",缘何会成为诱发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的"脓包"?"限额红包"或可折射出官员群体中某些普遍性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8.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平同志在讲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曾经说“要照顾左邻右舍”。这话现在是不大有人提起了。广东普宁原市委书记丁伟斌腐败案发后在看守所里写的《我的悔过书》中,却讲到了另一种“左邻右舍”。原来,丁伟斌也曾想当一个清官,也曾努力拒贿,他采取了四种方法终于失败。他在春节、中秋等节日过后把收的红包上缴时,引来了不少议论,“连一些外地的老同志都说我不应上缴这么多,以免影响左邻右舍关系。”丁伟斌在节后主动上缴收到的红包,为什么“左邻右舍”会有意见?这里的“左邻右舍”显然是指那些差不多的大小干部。1996…  相似文献   

10.
惯例     
在陕西省山阳县猛柱山水电站的开工仪式上,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县委、县政府几位剪彩的领导,竟然当众收受红包。一时全场哗然,台下嘘声一片。这件事,主办者办得确实有点蠢。他们把数份很厚的红包放在托盘上,上边用红绸盖住。等几位领导剪断红绸之后,便“绸落红包见”。接着,他们又当着大家的面,拿起红包,恭恭敬敬地递到几位领导的手中。弄得这些领导很为难,不接吧,“盛情”难却;接了吧,可台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据说,这几个领导的表情也各有不同。有的很“坦然”地接过红包,装入自己的腰包。也有的面露难色,最后还是半推半就地接了过去,场面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1.
违规送礼出现“新神器” 【互联网+】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利用微信红包、物流快递、支付宝转账、电子充值券等方式收送礼金、礼品等。  相似文献   

12.
廖正彩 《廉政瞭望》2003,(9):16-16,19-20
2002年12月27日下午,刚到任三个多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县委书记汪浞波在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大会上字正腔圆地强调:“元旦、春节快到了,作为领导干部要廉政,不能收礼、不能收‘红包’,更不要送礼。我们要以身作则……”台下响起阵阵掌声。但谁也没有料到,就在汪浞波慷慨陈词之时,纪检机关的工作人员正在台下等候  相似文献   

13.
在反“四风”活动中,某些地方领导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并将承诺书刊登于机关报纸。近年来,官员宣誓“当官永不贪污’:医生宣誓‘拒收红包,杜绝回扣’:企业家集体宣誓“不欠薪”等类似的宣誓和承诺,屡屡出现在热点新闻里,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看病送“红包”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显规则”。然而,就在“红包”之风屡禁不止的大环境下,也有这样一方净土:医院成立18年来,保持了医疗零事故、“红包”零投诉的骄人纪录,成为人所称道的“菩萨医院”。这,就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4,(3):9-9
平日里,官员们在公务和日常生活中会客访友;电子时代,微博微信也改变了官员的社交生活。官员在微博、微信上做什么,他们的朋友都有谁呢?  相似文献   

16.
正"叮叮叮……"除夕之夜,微信提示音响个不停。我打开手机一看,其中一条信息让我既惊讶又激动——刚刚学会使用微信的老父亲给我发来微信"红包":"今天过年了,发个红包给你‘压岁’。"年近半百,我终于补上了从小到大没收过压岁钱的缺  相似文献   

17.
<正>平日里,官员们在公务和日常生活中会客访友;电子时代,微博微信也改变了官员的社交生活。官员在微博、微信上做什么,他们的朋友都有谁呢?  相似文献   

18.
蓝天兵 《廉政瞭望》2006,(10):39-39
众所周知,对于一部分有实权的官员来说,红包、好处费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以至有的贪官在腐败行为行将暴露的时候,转移赃款还不忘在床下留下100多万,说“逢年过节的红包礼金,有个百来万是正常的……”对于这部分礼金,在一时还没有有效的方式加以规避的时候,允许那些良心未泯  相似文献   

19.
温暖红包     
《廉政瞭望》2018,(13):56-56
6月26日下午,四川广元的恭娜给只见过一面的房东发了条微信,表达歉意。她前段时间生了场大病,近日病情又复发了,不能如约租房。本以为房东会“斥责”她,还可能要赔偿违约金,但没想打开微信收到的是红包和安慰的话。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上海的医疗服务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针对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或拿药品“回扣”;对病人态度冷漠,服务不够周到方便;收费不够规范等问题,上海市卫生局决定多方面采取措施医治影响行风建设的顽症,其中之一便是严禁收受“红包”和其他馈赠。凡是接受“红包”、接受医药企业“回扣”情况严重的,按有关法规吊销医生执业证书,或清除出医疗服务行业。上海:收“红包”拿“回扣”者取消从医资格@学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