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毋庸讳言,当前社会生活中,最薄弱、最缺乏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而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礼诚信”显然是基础性最强、普遍性最高的。我们讲的“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无不与诚信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造成衮衮诸公纷纷落马的原因,除了外部的“硬件”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自身内在的“软件”出了问题。“软件”的核心是德。德在社会、工作、家庭中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德”。腐败分子的蜕变往往肇始于违背家庭美德,继而违反职业道德,直到违反社会公道,沦为社会的蛀虫、人民的公敌。所以“三德”也应该是考评党员干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放松德的要求,就是对社会和人民的不负责。在这一点上,德并非难以定性把握、定量评析的可有可无可伸可缩的软指标,“三德”就是其具体表现。本刊将从第 5期起开辟“热点透视”专栏,就“‘三德’建设与防止腐败”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理论工作者及广大读者能关注、支持这一栏目,并踊跃参与,积极投稿,各抒己见。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三德讨论”字样。  相似文献   

3.
各地联网     
《党建》1998,(8)
各地联网三德一体塑形象河北省冀东水泥厂要求职工在厂讲职业道德,在家讲家庭美德,在社会讲社会公德,并聘请了105名监督员,对职工进行监督,职工做到“三德一体”,才能当选文明职工,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为此,该厂荣获了1998年“河北省最佳形象单位”称...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职工群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利益、权利、人格的关心、处理和尊重也不一致,并通过日常生活影响每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面对新形势,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整体设计、不断创新,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1、完善道德评价标准,加大舆论环境建设的力度。搞好道德评判,要坚持以立为本,以正面教育、正面宣传为主。要结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三德”教育,倡导职工在工厂做一个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并围绕“三德…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石家庄市从1994年开始,启动“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工程,6年多来,坚持不懈,使市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规范和完善“三德”教育的内容,建立一整套“三德”教育体系,石家庄市先后出台了《市民文明公约》、《市民道德规范》、《市民行为规范》、《“三德”教育读本》等一系列道德建设规范,同时指导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制定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规范措施,初步形成了具有石家庄特色的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当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导向作用,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社会公德是指全体公民在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透过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就能看出这个社会普遍的文明程度。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社会公德概念,需要以对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的精神重新再界定。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特征有:普适性、集群性、持续性、准法律性。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
诚实守信     
高占祥 《奋斗》2006,(8):2-4
人生在世,“必诚必信”,就是说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诚实守信。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鄙弃虚伪,实事求是;守信是指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这既是社会公德对人们处事待人的要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诚实守信,故有“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的谚语流传。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现实的道德生活是复杂多样的,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其中最基本的三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三德”的基本规范,本刊特请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郭广银撰写了此文。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号召我们:“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我认为这其中的具体事件就是要着眼于现实,着眼于社会的每一件事,对社会,对个人,要求从起码的为人之道做起,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从社会公德抓起,才易于着手,才有措施、有方向.一、社会公德的范畴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从2006年起,我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建立良好道德规范和共同理想信念为目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组织实施了“三德工程”: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实施“孝德工程”,突出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的主题;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实施“诚德工程”,突出忠诚事业、诚实劳动、诚信待人的主题;社会公德以“爱”为核心,实施“爱德工程”,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一、实施“三德工程”的动因科学…  相似文献   

12.
社会呼唤公德□张卓桥近年来,人们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当我们干瘪羞涩的口袋鼓胀起来时,猛然发现,大脑却日渐苍白、空虚。任凭物欲信马由缰,精神文明就会因饥渴而虚脱。人们对社会公德的渴望与呼唤,便是置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什么是社会公德?简而言之是指社会公共道...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社会公德建设的着力点赵野田社会公德是用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调节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尽管社会公德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公认的,大家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但是,社会公德不会一经提出就得到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地遵守,...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为了维护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种道德准则。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是对我们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由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化的时代,经济体制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相应地,社会公德也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首先,社会公德的评价标准被重新确认。过去,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年代,“假”、“大”、“空”的政治宣传广泛渗透于道德,甚至代替道德。社会公德中非阶级性的内容,常常被贴上了阶级性的标签,把非阶级性的内容的社会公德硬当成是阶级性的思想政治觉悟.在这…  相似文献   

15.
诚实守信     
高占祥 《共产党人》2006,(6):31-31,3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人生在世,“必诚必信”。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鄙弃虚伪,实事求是;守信是指恪守信约,履行诺言,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这既是社会公德对人们处事待人的要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重视诚实守信,故有“诚实贵于珠宝,守信乃人民之珍”的谚语流传。  相似文献   

16.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从基础工程抓起。基础工程是什么?就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工程,是由其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精神文明建设分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精神文明律论中.恩提拒腐律设隼中体现了精神才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表明,在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工程中,社会公德是基础。社会公德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社会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运行包含有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诸多环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陈需要法律、法规和行政的规章制度进行调节规范之外,还需要社会公德的规范和约束。所以说,在强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问题都告诉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刻不容缓。这是因为:其一,在改革过程中,不合理的旧体制尚未完全破除,新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个过程,政策法规还不能配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辅以社会公德的调节作用,就会出现大量的“钻空于”现象。…  相似文献   

18.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行为规范的约定俗成的道义准则。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道德滑坡、道德无序、道德沦丧、道德危机这类词句频频在报刊出现,不少公民都遇到甚至品尝了非道德的苦果。因此,加强道德建设非常重要。公共场所与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维护正常生活秩序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公德盛者其群必盛,公德衰者其群必衰。”近年来,一些人的“缺德”行径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石凳石桌,不仅被游客弄得脏兮兮的,常常还“缺胳膊少腿”;街头的公用电话亭等设施…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体系建设,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工程。抓好道德体系建设,必须在强化道德教育的基础上,把握好三个环节。其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巩固和发展道德教育成果的重要措施。因此,要以“三德”为主线,紧密结合各级各类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职业特征,科学地制定好人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守则,并注意抓好检查考评工作,务使落到实处。其二是要树立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20.
李明 《前线》2012,(4):34-35
从“十一五”时期开始,我们积极实施“三德工程”、“四德工程”和保护未成年人“心灵工程”,即道德建设“4+1”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强道德建设关键要在“真”上下功夫,在“实”上见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