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超教育而言教育"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就教育而谈教育了,必须超越教育而谈教育问题.我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 去年我和北大的志愿者一起作了一件事:为教育界前辈高仁山先生出文集,建墓立碑.高仁山先生是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教育系主任,也是中学教育改革的一位先驱.他后来成了国民党的左派,参与革命活动,因而成为继李大钊之后第二个被张作霖杀害的先烈,而且他是被押送到菜市口公开问斩的,是北大唯一的一个如此惨烈牺牲的教授.但人们却把他遗忘,几十年无人问津.我们这些北大的教师、学生也是因为偶然的原因,了解到高仁山先生的事迹,深感有愧先烈,经过好几年的努力,才在香山植物园将他迁坟安葬,也借此机会,重新认识他的教育遗产.他的教育思想有两个要点.  相似文献   

2.
孙燕青 《岭南学刊》2013,(6):130-132
<正>时下,不少学者不把专业当职业和事业,而当饭碗来经营。有的玩吸引眼球猎取"名家",有的追逐俗风成时尚。论著多了,思想和厚重感却少了。最近,我读钟阳胜著《领导工作与社会协调》(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显然属于另类。本书出第一版在1991年,当时被评为"全国第二届优秀领导科学著作",出第二版在2012年,相距21年。书中有的篇幅曾在1983年发表(如《社会协调规律论》)。新版补充的第三部分《关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有  相似文献   

3.
去年仲秋,张黎洲同志寄来了新著《纵横集》。作为新闻战线的前辈,张黎洲是人民日报的老作者,一直关心、支持理论宣传工作。作为相识多年的后学,我编辑过他的不少文章,也非常爱看他的作品。这次接书之后,我立即认真拜读,一个鲜明的感受是,《纵横集》思想深刻、感情充沛、笔力雄健,从中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教益和启迪。《纵横集》分为“感悟篇”、“评说篇”、弹击篇”、拾零篇”四个部分,有思想评论、理论思考、工作研究、世事评说,思想评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作者倾力较多的正是思想评论,他为人民日报撰写的几十篇文章主要…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教育理论专著《中庸》中有一句名言:"择善而固执之。"说的是选择善道并且要牢固把握。我从自己多年的委员履职生涯中深切感悟:这不啻是对广大政协委员弘扬正义,忠诚履职的真实写照。20年来,我写过不少提案,其中有一件提案跨届连提4次,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2001年11月2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由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少年版今年设奖101万元,举办了一项"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活动,大赛的两个作文题是:《2050年的班会》、《假如我乘上宇宙飞船》,主要是考察学生想象力,大赛共收到8万多份来稿.《美文》杂志副主编穆涛说:"我们差不多是在中学生中搞了一次科学普查,从来稿中看,我国中学生在科学想象能力方面严重不足,我国科学素质的教育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6.
黄健 《当代广西》2014,(23):54-56
正9月9日深夜时分,躺在床上刷微信看新闻,突然从微信群里得知汤一介先生驾鹤西去,享年87岁。还有一天就是9月10日,第30个教师节,先生没等到这一天,就离开了他心爱和钟情一生的北大,离开了朗润园,离开了他坚持编撰10年的《儒藏》。群里满是回忆和哀痛,学生们感念先生的一生,感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真谛。为了悼念汤一介先生,北京大学在人文学院1号楼108室设置了灵堂。9月12日下午,我与在北大工作的女儿,专程吊唁汤一介先生,表达敬意和缅怀。汤先生原定出席9月3日在北大举办的北  相似文献   

7.
根据教研部的分工,我承担《避免由消防队自身引致的"混乱"》的英文校正工作.校正工作的本质是在语句准确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地将原著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在李宏老师翻译稿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与原著作者兰特院长比较熟悉的便利,针对有歧义的地方多次和他沟通,尽最大可能的表达出他在书里想要表达的原意.兰特院长作为一名专业消防指挥官,非常敬业和严谨,他的这本书凝集着他20多年来消防专业生涯的经验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偶然看到一本台湾出版的《现代名人录》,书中第二百二十八页上刊载有老同学吴文忠的照片和简历.文忠与我从小学起就是金台书院同学,直到中学毕业.在中学时,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打篮球,"七七"事变后分离,不见已经五十年了.看到文忠兄的照片,长长的面庞,依然那样熟悉.从刊载的经历看,文忠兄几十年从事体育工作,撰写出版过多部著作和专文著译一百多篇.在见到那本名人录之前,我也听到过文忠的一些消息.文忠的老同学兼好友、世界武术协会秘书长张震海兄,四年以前自美国给当年"国体"的老师程登科教授来信中,还说文忠打算赴洛杉矶参观奥运会.年已"望九"、卧病多年的程老读信后,曾唉声叹气道:"文忠是我的好学生,几十年不见,我很想念他;若不是我现在一身病,能去趟洛杉矶和他见见面  相似文献   

9.
果子 《小康》2012,(8):99
《中国天机》腰封上,有几个粗体大字很是显眼:我要跟你讲政治!7个字,仿佛一拍惊堂木,让人不自觉提起精神,准备聆听。这样的气势,唯王蒙这样经历、背景的作家才有吧。王蒙自然有理由"跟你讲政治"。按他自己话讲,5岁到11岁,他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11岁开始,追求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15岁,他已离开学校,成为一名青年工作干部了;19岁,他开始对文学义无反顾的追求;23岁,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相似文献   

10.
我和学良是老朋友了。老到什么程度?我在北京,他在沈阳,一年里见了8次面,够老的吧!学良大名叫赵学良,说起自己的名字,他戏称:"绝对的东北特色:取张学良的名,采赵四小姐的姓,侠骨柔肠集于一身!"他的本职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副编审,由于自身是残疾人,对残疾人题材的图书出版自是情有独衷,大型残疾人丛书《天行健书系》,反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第一部图书《走进我的梦》,都出自他的手。他似乎不大愿意多谈自己的编辑工作,说起协会工作,他一下子兴奋起来,伸出了四个手指头,一个个掰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今日新疆》杂志社编辑部:我的一位朋友张某去年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公司与他签订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在公司规章中明确规定了"末位淘汰"制度。张某工作一年多了,前不久,公司根据季度考核结果,确认张某属于"末位淘汰"人员。半个月之后,公司书面通知张某,原因是他已经被  相似文献   

12.
邱君德昌是我老乡,更是我大学时的同窗,我常叫他"老班长"。他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参加工作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诗集两本、长篇小说两部。最近,他捧出由海峡书局出版发行的诗集《山水性灵》,送我一阅。细细翻阅、品味他的诗集后,我的思绪里流动着一条名叫"乡愁"的暗河。乡愁是什么?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1):24-25
吴娟芬(桐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我是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从事人大工作14年,《浙江人大》陪伴了我10年。每当收到新的一期《浙江人大》杂志,我总会迫不及待地翻翻看看,学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寻找履职的方法和可借鉴的经验。从阅读中感悟,从平凡中提炼,从点滴中发掘推动人大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初次听到叶辛这个人物,是在《孽债》这部电视剧广为传播的时候。那动人的情节,忧郁的音乐,至今还让我心口隐隐作痛。剧中那首“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也没有我的家”的歌的余音,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对叶辛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又陆续拜读了他的一些作品,如《蹉跎岁月》和新近出版的《华都》等等。我对他的作品总的看法是特别耐看,每看一遍,都会增加新的认识,并有新的感悟。最近,我在书店里又看到了一部叫《爱也无奈》的作品,虽然这本书收录的都是叶辛2000年至2003年所发表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正>我于2012年6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2014年3月任农工党巴中市经济科技支部主委,2016年12月当选为政协巴中市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个人先后被农工党中央、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表彰为"先进个人",市政协表彰为"优秀政协委员";带领的组织先后被农工党中央表彰为"社会服务先进基层组织",被农工党四川省委会表彰为"先进基层组织"。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对处理好党务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有些心得体会。认真践行"一岗双责"(一)在宣传舆论中有发声。近几年,立足全市党派工作,先后撰写党务宣传信息40余条,理论文章10余篇,通讯报道10余篇,其中《我就是孩子的家长》《400名党员就是400簇星火》等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度广西民政系统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社会管理与民政创新"专题研修班47名学员,于2012年9月8日至14日赴清华大学学习培训,感受"学在清华"的幸福,获得了一种难以言表的精神享受和人生感悟。感悟一: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大学校训,做奋发向上的领导干部。这八字校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7,(10)
正1930年,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国家观。他的政治理想是"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他认为人本身才是国家存在的目的:"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我在《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及其研究的意义》(《东南学术》2016年第2期)已有论述。有人问,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者是谁介绍的,他怎么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的确,这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个谜。对于这个谜,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筋斗"。"一个筋斗"是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和论证的。"一个筋斗"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作为认识论,它有一个自己的内在机制。研究马克思"一个筋斗"的思维方法,在现在很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海宁司法系统率先借助"全面开花"的微博"集团军",探索出一条社会化管理新模式,推动了司法公开,为传统工作方式转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微博局长打造微博"集团军"2012年3月11日对很多嘉兴人来说实在是个热闹的日子,"歌神"张学友演唱会令嘉兴人狠狠high了一把,而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也在当天的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中与主持人撒贝宁对话法政微博,引来不少网友围观热议。截至2012年6月18日,金中一的微博"@中一在线"粉丝数量已达772253多人,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