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政府行政能力是政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履行自己职责的本领和条件,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把政府行政能力作为评判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行政能力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保障,更是一个国家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体现政府的有效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履行自己的公共责任,须具有相应的行政能力,尤其是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社会治理能力。因此,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统筹治理的出现既是行政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对从传统行政管理到现代政府治理改革实践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它以整体主义和战略思维为基本理念,试图通过统一的谋划、统一的安排和统一的行动实现公共治理的整体效能。统筹治理模式下的政府治理能力要求实现从协调到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转变,发挥其整体效应。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能力运行的逻辑,通过目标掌控、资源整合和工具优化,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性重构,并具体化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迫切需要通过转型来提高治理能力.基于此,从行政透明、行政执行、行政效率三个维度来研究地方政府转型,有助于明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地方政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断增加行政透明度、不断提升行政执行力、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整体性绩效.  相似文献   

4.
基层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政府职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三个方面。基层政府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可行路径,如加强行政文化建设、运用新的治理工具、塑造责任政府形象、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等,提升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公共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实现对疫情的预测、控制和干预。在中国,地方政府是构建和运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的关键主体,它们需要在应对疫情时综合协调包含行政体系、医疗机构、供应商、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关系。在涉及多元主体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治理机制中,政府需要承担元治理角色,核心责任是为多元主体的有效互动提供规则、建立秩序、促成集体行动。湖北省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表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采用了行政主导方式来应对治理难题,而且行政体系的治理能力较为有限,影响了疫情防控效果。如何完善地方政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治理机制?在信息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建立更加多元、透明的信息渠道,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敏锐度;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数据开放,更好协调多元主体的自主治理。在决策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应完善更加全面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明确行政部门和志愿部门、社区等职责,提高应急决策水平。在执行机制方面,地方政府既要加强行政体系内部的资源调配能力,又要提高与市场主体、志愿部门的合作能力,确保应急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信息时代的迫近,必然带来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的变革。而在同国际管理水平接轨的过程中,中国的行政领导将同政府一道经历世界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洗礼,共同承受着自身体制改革带来的阵痛。这就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在行政改革浪潮中,不仅要把握社会治理的理念和趋势,更要不断提升行政领导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包括:依法行政能力、德治行政能力、透明行政能力和高效行政能力的建设。为此,本刊邀请国家行政学院胡冶岩教授就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可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强化政府治理的责任感,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实践中,我国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与公众的协商合作理念尚未成熟、公众监督行政机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治理中的思辨式公众参与效能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政府治理主体应协调行政组织意识和公众个人利益认知间的关系,从立法层面规范思辨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规则,建立健全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能评价体系,以提升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8.
王峰 《实事求是》2017,(1):23-28
改革开放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开放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挑战,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角色之一的地方政府,若要实现公共行政的整体效能,更要通过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来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优质高效地向社会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在地方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境。本文试图从行政公开、行政执行、行政效率三个维度的立体框架来分析地方政府转型的绩效困境,探索政府转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对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目前行政权责清单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简政放权实效与社会民众期盼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10.
公务员队伍行政道德建设,历来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公务员队伍行政道德建设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时代使命。因此,在政府新的治理理念下,加强公务员队伍行政道德建设,探析其建设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王雅君 《求实》2017,(11):24-34
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压力型动员体制下的行政发包和统合治理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官僚制(科层制)断裂和分税制条件下治权残缺以及职能异化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县级政府的治理能力,阻碍着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要按照现代治理结构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合理配置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的平衡,特别是中央与县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平衡,建立县级整体性政府,弥合断裂和残缺的治理结构,以此提高县级政府的协同治理能力。同时,中央政府要向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实行行政性分权,从而增强县级政府治理的自主性和活力,推进县级政府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正政社互动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而村居社区是社会主体的重要单元,因此提高村居治理能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政社互动的前期,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机制创新,逐步厘清政社之间的权责边界,从尊重社会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政府依法需要村居协助的事项采取了契约模式等,规范了政府的行政权力,减轻了基层自治组织的行政负担,释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省嵊州市积极创新乡镇治理模式。2013年12月正式在黄泽镇、仙岩镇开展创新试点,通过完善乡镇职能、整合干部资源、改革行政架构和运作模式,切实提高乡镇治理水平。一、改革的动因(一)上级精神明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又强调指出"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  相似文献   

14.
监管型国家建设是全球推进政府行政改革的新浪潮和新趋势。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实现有效的政府监管是推进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在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的新形势下,文章提出了政府监管体系与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政府监管体系与能力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社会领域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分离,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自主治理域态。现阶段,推行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同脉逻辑。政府需要在行政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廓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和职责。如何实现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相对自治,提高城市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是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先行任务。文章基于对城市基层社区自主治理一般模式的分析阐释,通过对B市某花园社区业主委员会自主治理实现过程的研究,探寻中国城市社区自主治理的现状和路径研究,唤醒城市基层自主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城市政府—社会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16.
李汉卿 《唯实》2010,(2):89-93,59
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治理体制是实现此目标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政府治理创新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政府治理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也不能另起炉灶。政府治理创新应汲取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经验智慧,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借鉴国外行政改革领域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处理好汲取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域外经验与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与整体衔接、"体"与"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用问题的治理构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治理的重中之重,这一方面源于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信用治理中的标杆性地位,另一方面在于引发政府信用问题的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及由此带来的治理困顿。这些交织性因素大体可以分成两类:从政府自身来看,主要有政府责任与能力的失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责不对等、政府的利益化、公权力难以约束;从政府外部看,主要是信息传播的便捷和社会力量的兴起。在新政治生态下,应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公民社会培育为基本路径,以信息公开和社会参与为切入点来促进我国政府信用问题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家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政府公共决策模式的内在逻辑是基础。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模式的内在逻辑经历行政集权、政企合作、多元选择的演化阶段。应以国家共振作为政府公共决策模式内在逻辑的优化导向,通过转变政府公共事务治理理念,打破不同决策主体思维边界,推进公共决策模式多样化实践,优化和重构当下政府公共决策模式的内在逻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利 《理论研究》2004,(11):25-27
民族地区的行政成本管理受到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制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体现出不同于一般地区的行政管理特征。民族地区降低行政成本 ,实现低成本运行的思路 ,一是建立适度规模政府 ,减少行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带来的浪费 ;二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提高行政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