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丛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丛书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出版物,在此我们真诚地邀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丛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丛书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出版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刊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刊物,在此我们真诚地邀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1.稿件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10000字,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附寄打印稿一份。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或职务)、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  相似文献   

9.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丛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丛书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出版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1.稿件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10000字,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附寄打印稿一份。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或职务)、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E mail,便于联系。3.来稿须有20…  相似文献   

10.
约稿启事     
《仲裁研究》是广州仲裁委员会创办的一份主要研究仲裁理论与实务问题的学术丛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旨在为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把本丛书办成一份高质量的出版物,在此我们真诚地约请国内外法学界、仲裁界及所有关注中国仲裁事业的专家、学者惠赐稿件。来稿一经刊用,稿酬从优。现将有关事宜说明如下:1.稿件字数一般控制~10000字,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附寄打印稿一份。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称(或职务)、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E mail,便于联系。3.来稿须有200字以…  相似文献   

11.
<正>《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刊登池漫郊"缺员仲裁的合法性"一文后,缺员仲裁迅速窜升为我国法学界、仲裁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连篇累牍的发表文章,一边倒地肯定缺员仲裁具有合法性,阐述缺员仲裁在提高仲裁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断言对缺员裁决"予以承认和执行是仲裁制度发展的趋势"。〔1〕与学者们溢美讴歌缺员仲裁相反,各国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内法学界与体育学界研究体育仲裁的热情也在升温。为了促进国内外学者对体育仲裁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2006年10月20日至22日由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和北京仲裁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仲裁法研究中心承办的“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学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仲裁协议第三人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子新  王红艳 《河北法学》2004,22(10):157-160
其他国家关于仲裁第三人的立法多把进入仲裁后的第三人认定为当事人,我国仲裁法学界大多数学者则将其称为仲裁程序进行中的第三人,两种倾向均有偏颇。通过重新界定仲裁协议第三人这一主体的概念消除我国仲裁法学界因主体定位错误造成的目标主体与论据主体的冲突,揭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本质涵义,并定位仲裁协议第三人进入仲裁后的主体角色。  相似文献   

14.
傅林涌 《中国律师》2013,(12):57-59
一、UNCITRAL仲裁规则与临时仲裁 UNCITRAL仲裁规则.即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为贸法会)仲裁规则,最初系依据1976年12月15日通过的联合国大会第31/98号决议而颁布,其中开宗明义地表明:大会深信制定为法律、社会和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都能接受的专案仲裁规则.将大有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和谐发展”,正如国内外仲裁理论与实务界的通说,UNCffRAL规则是专门适用于“临时仲裁”而制定的仲裁规则。  相似文献   

15.
余子新  甘玲 《法学杂志》2004,25(3):36-38
合同第三人与仲裁第三人分别是合同法学界和仲裁法学界颇存争议的问题。仲裁第三人与合同第三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两者既非同一主体,也不存在一一对应的主体关系。仲裁第三人是指执行以仲裁协议为条件的实体权利义务条款的非协议签字人。它不可避免地要向合同第三人延伸,又不可能延伸到合同第三人所能达到的广度。  相似文献   

16.
简析仲裁协议中“仲裁机构的约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仲裁法第18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很显然,这是将仲裁机构的约定和约定的明确性作为仲裁协议有效的一项强制性认定条件。这项规定或要求是否妥当,法学界已颇有微词,本文亦就这个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17.
仲裁制度一直是中国法学界边缘化的研究课题,尽管也有一些或系统或零散的著述,但大都从纯理论的角度研究很少有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是作者深入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仲裁机构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撰写的研究论文,文章认真剖析了中国仲裁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尤其是逐一剖析了地方仲裁业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同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仲裁业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说服力,是一篇对中国仲裁制度进行实证研究的有血有肉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议修改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994年 8月 31日 ,第 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9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下称《仲裁法》) ,次年 9月 1日起开始实施。在《仲裁法》实施已过 5年之后 ,无论是仲裁业 ,还是其它法律实务部门以及法学界都发现 ,现行《仲裁法》的规定已远不能适应今天仲裁实践的需要。自《仲裁法》颁布以来 ,最高人民法院已发布了 30个以上的司法解释 ,非司法解释类的答复则更多 ,其中的很多作法已完全突破了现行仲裁立法的规定。一些仲裁机构在其仲裁规则里 ,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对《仲裁法》进行查缺补漏。一些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仲裁机构 ,包括参与立法的专家 ,亦开始酝酿修订仲裁法。法学界探讨仲裁制度改革也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热点 ,并有大量的论著发表。2 0 0 0年 ,宋连斌博士与赵健博士 (李红女士后期亦参与合作 )基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实践 ,撰写了《关于修改 1 994年中国 <仲裁法 >若干问题的探讨》① 一文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仲裁法》的修改问题。《国际经济法论丛》、② 《人民法院报》、③ 《中国仲裁 /中国对外贸易》④ 以及JournalofInternationalArbitration⑤ 等国内外刊物 ,作了转载或摘录。国际上 ,J·Cohen教授在其合著的DoingBusinessinChina(Kluwer,2 0 0 2 )亦有专章论及相关问  相似文献   

19.
何晓微 《法制与社会》2010,(34):391-391
民间性是仲裁制度的基石,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由以及种种现实因素相作用,我国仲裁制度遭遇行政异化,法学界普遍认为还原仲裁制度的民间本色是最根本的解危之途。本文对仲裁民间性的内容做详细解剖,以期对完善仲裁制度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稿约     
《知识产权》2009,19(3):F0002-F0002
《知识产权》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管,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的法律类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知识产权》的主要栏目为学术论坛、工作研究、调处&#183;仲裁&#183;诉讼、百家言、世界知识产权。本刊坚持以质选文,欢迎选题新颖、主题明确、论证充分、语言规范、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文。竭诚欢迎法学界、知识产权领域等人士有针对性地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