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时代的呼唤和自身成长的需要。当前我国青年法律意识淡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和法律信仰培育机制落后交织在一起,给青年法律信仰的养成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迫切需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力量积聚,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青年全面发展的点睛之笔。因此要通过构建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提升法律信仰感染力、创新法律教育模式和营造社会法治氛围来培育青年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1)
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推动实现中国梦、练就过硬本领、提升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的殷切期望。但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双方面的不利因素,教育效果不甚明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阐明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加强目标考核机制、管理帮带机制和软硬环境机制建设,确保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重视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科学理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回归生活世界、拓展比较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4.
李应东  陈维国 《学理论》2012,(20):262-263
青年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的后备培养力量,而青年学生又是其中的重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好地为党培养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说,大学生党员的信仰问题关乎我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发展党员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当前形势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维特点,笔者认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弘扬民族文化相结合信仰是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持有和选择,必须由人们自己来选择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6.
人的精神生活是由心理与情感生活、道德与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存在方式。近年来,受后现代思潮及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加上青年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价值观在思想中产生碰撞,使青年学生出现了理想信仰世俗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世界不断"宅"化等不良状态。其深层原因在于市场化的深入导致价值观的物化、日趋激烈的竞争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化、自我认同的危机导致主体选择的盲目化等。优化青年学生精神生活需要重塑信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培育青年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导致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认同呈现出学习探究认知不到位、流于形式;认同因时而动嬗变不定、信仰不坚定;青年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问题上缺乏示范性;理论教育内容狭窄僵化、缺乏有效性等一系列鲜明特征。强化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认同的教育引导,亟须创新学习探究方式、强化信仰认同教育;深刻认清形势变化、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丰富信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7)
网络通信技术带来了社会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网络环境监管的复杂性也频繁地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和差异化,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产生较为明显的误导。以大学生的信仰建设作为研究对象,从网络发展和该青年群体信仰变化的现状出发,研究网络环境带来的双面效应,得出大学生信仰危机与网络对信仰的推动作用相伴发生且呈现日益扩大化的趋势。通过对信仰引导内容、网络建设、情感疏导和法制完善等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积极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李其平 《学理论》2010,(11):115-116
预防青年学生犯罪已经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当下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青年学生犯罪也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建立青年学生犯罪的防控机制与网络成为应对青年学生犯罪的关键举措。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法制教育是防范青年学生犯罪的内在根本。  相似文献   

10.
吕琦 《学理论》2013,(12):379-380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状况,深入探究并分析信仰缺失的原因,试图有效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根基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弄清少数大学生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积极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基本要求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生、高校以及国家的精神文化与信仰建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空间,这种社会空间发展状态对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很多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务必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切实做好开发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平台,掌握网络平台的话语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积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空间;坚持外在教育引导与自觉学习提升相结合的办法,从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知、认同与践行等三个层面,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丰富与提升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教育与信仰空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1)
政治信仰是信仰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影响下,通过对政治认知对象的全面了解和深度认知的基础上,对理想的政治制度、政治目标或理想的政治境界所持有的态度和信念。解决好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和现实社会政治的迫切需要,为此,青年大学生需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开展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使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问题日益迫切,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生活化既是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欣艳  范晓锐 《学理论》2012,(32):284-285
当今大学生信仰多元化,各种信仰出现在大学校园,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在学生群体中占首要的地位,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生信仰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全球化背景下多元信仰的外部冲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及其信仰教育内部缺失两个方面,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6)
教育信仰是人生最有效的"赋值"方式之一,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教育生活需要信仰,教育信仰教育能很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教育信仰作为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具有现实性要求。教育信仰教育,必须追求教育的本真价值,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理性维度;必须在教育活动中增强人文关怀,筑牢学生教育信仰的感性维度。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在信仰上呈现出主导信仰模糊、功利化与世俗化、信仰缺失等问题,究其成囡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要明确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信仰教育,不断革新和完善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乔镜如  吴惠敏 《学理论》2013,(18):220-223
近年来,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通过高校学生信仰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存在共产主义信仰动摇、宗教信仰抬头等状况。分析得知,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高校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以及宗教团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而重塑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关键则在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三大方面来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9)
分析了医学生对党的信仰与入党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和信仰问题做了相关调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对党的信仰与入党动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医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及入党动机教育的对策和建议:一是优化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环境;二是加强大学生的医德教育;三是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机制;四是完善医学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1)
自媒体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这些思想不成熟的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对传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主要体现在对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信仰教育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批判思维方式的教育;加强媒介素养教育;鼓励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规范自媒体网络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