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逃离     
一直都想要出逃.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那时总觉得世界很大,而自己那么渺小.于是我要计划一场浪漫奔放的出逃,来让所有人突然问想起我的存在.我要悄无声息地溜出充斥着父母争吵的庭院,我的书包里没有书和文具,只有我收藏的糖纸、花火、泥人、知了壳.  相似文献   

2.
常常感动     
母爱的力量去年秋天,有一次我在野地里漫步,正走着,忽然听见草丛里一阵响动。我驻足观看,一只老鼠从我面前“嗖”地窜了过去。草丛中,一窝刚刚长毛还不会走的幼鼠正蠕动着。我转身走去,想到那边找一块石头回来砸死它们。当我捧着石头回来,却被眼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3.
马德 《新青年》2006,(5):32
黄昏来了,天色逐渐地暗下来. 父母下地还没有回来,我便把书包扔在老五子家,跛腿的五婶正好在,她把我扔在炕边的东西往里收了收,顺手从瓷盆里拿出些吃物来给我,我便又一蹦一跳地出去玩.这是我记忆中童年的影像,清新而真切地沉积在了我人生的大幕上.  相似文献   

4.
千祺 《新青年》2005,(10):23-24
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见我的初恋情人迎面走来,牵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她笑起来很甜美,我在心里想,和他很配。我们讲了些老同学的寒暄话,然后告别。过了不久我在网络同学录上看到他的结婚照,他与她幸福地依偎着,让我羡慕。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我相信有一个人会突然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带给我爱情与幸福。在我不太年轻的时候,我相信这个人之所以还没有出现,是因为要等待最恰当的时机。而如今,我开始老去,我怀疑是否真的会有这样一个人出现。在我失落失意的时候,他都没有出现。所以渐渐地我已经变得冷漠,我不再在乎他还会不会出现。我决定去…  相似文献   

5.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6.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7.
姐姐     
阿瞳 《新青年》2004,(2):48-49
姐姐走了,她扛着一大袋子旧衣服心满意足地走了。从车站回来,我上了公交车。拥挤的车厢里拥挤着一群面无表情的人,人群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人:站着的和坐着的。车子开得很快,女售票员高声嚷嚷着,叫路旁的行人快点闪开,我扭头向窗外张望,情不自禁又想起了姐姐。在我的印象里,姐姐的面孔永远是真诚的、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哥哥,你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们都在传说,你一定会回来。那年麦子正泛黄。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邻居家的孩子用绳子拉着一个河蚌,大大的、笨笨的外壳,让6岁的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那么讨人喜爱的河蚌,我求他让我玩玩,他怎么也不肯。恰在这时,哥哥,刚刚8岁的你回来了。你弄清了原委后对我说,弟弟咱不要他的,哥哥明天就去河里给你捞。我信了你的话,跟着你乖乖地回了家。自从我记事起,我们多少次干了“坏事”回到家,父母知道了,你都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父亲很严厉,每次干“坏事”回来,你都…  相似文献   

9.
那一年的夏天,是段喜忧参半的日子。先是在忐忑不安中等待高考成绩,而后,又在喜鹊的“叽叽喳喳”中,迎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扬着手里的通知书,兴奋地交到父母手里,我分明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一条一条地舒展开。那个暑假,我的两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都没有回来。我兴奋地将好消息在电话里告知他们,他们先是祝贺一番,然后无一例外地让父亲接电话。我听见父亲压低声音说“:学费的事,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朋友1999年去了美国,虽然我送给她的明信片上有我喜欢的梁实秋的一句话“你走的时候我不送你,但如果你回来,不管多大的风雨,我会去接你”,我仍然忍不住去送她。我们是从小到大的同学,算起来相识了有20年了。她走了以后,这个城市会平白地空旷许多。她的妈妈还是忍不住眼泪,母女俩终于在上火车之前抱头痛哭,我们都笑笑地劝,又不是不回来了。朋友终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我们离开火车站时,她妈妈嘴里还在向我唠叨,去的这么远,轻易是回不来了。我笑着安慰她,你想她了就我叫她回来好了。心里想着要常去探望她,可是敷衍着琐碎…  相似文献   

11.
青春那么暖     
安安 《新青年》2006,(9):4-5
12岁那年读初一,我开始习惯妈妈频频地坐火车去"监视"爸爸.她一走就是一个月,有时候甚至更长,长得我几乎想不起来她是什么模样.回来的时候如果有爸爸,她会笑成一朵花;否则就与刚去的时候一样,铁青着脸,有点儿像萝卜皮,辛辣又冷硬,剥到最内里也是一样的味道.不过对于我来说,这并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2.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2008,(10)
电视里播放着二战时候的资料片,有一段画面是关于"飞虎队"的: 随着一架架战斗机的平稳落地,又是一次空战回来.跳下飞机的飞行员们都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彼此庆贺着对方又活着回来.  相似文献   

14.
长钩流月     
长生 《新青年》2005,(12):12-13
站牌处,一只小狗汗津津地从远处蹒跚着小跑而来。那样子显然已经是跑过很长的路,天又热,丝毫没有意识到后面公交车已经快要触到尾巴了,蒙头蒙脑地跑着。或许是狗太小,司机也没有注意到它就在车轱辘底下,眼见就要轧上了,我急忙一伸脚把它勾了过来。幸好公交车也到站减速,仅仅是把拖鞋刮到了车底下。司机回过神来之后,开窗破口大骂——上海话。自知理亏,反正也听不懂,全当听沪剧了。那小狗无端被撩了个跟头,受了莫大的委屈似地,翻起身来朝我望望,又耷拉着紫红的舌头渐跑渐远了。不是我多么心地善良去甘冒风险,而是它长得像极了母亲的宝子。长…  相似文献   

15.
一双布拖鞋     
在外出差几天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好不容易挪到了家门口。称作“家”是我在心里一种温馨的叫法——我一个20来岁的女孩子,一个人租住在这幢小区的五楼,平时上下班就孤零零的,家中父母我没有接来,也还没有男朋友,怎么能叫做“家”呢?我摸出钥匙的那会儿,看见门口赫然摆着一双布拖鞋。我心惊了一下,莫不是有人进了我房间?我又仔细核对了一下门牌号,没错啊,我没有找错呀。用钥匙插进锁孔的刹那,隔壁家房门轻轻地开了,探出了个40多岁妇女的头:“姑娘,你回来了。我是你新搬来的邻居,你房门前的布拖鞋是我放的。”我惊疑不定地望着她。“…  相似文献   

16.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乔乐跟往常一样奔向公司,没有闲暇去欣赏周围的景色。到了公司就收到一个让他心惊肉跳的消息“我回来了”。秦阳回来了,乔乐心里扑通扑通的跳着,仿佛丢了魂一样。  相似文献   

17.
旷野里,一朵花经阳光雨露的滋润笑开了,它伸长脖子四周望望,发现除了漫无边际的野草、荆棘,再没有谁像它这样美丽地绽放着。于是,它想,我肯定是这个地方最美丽、最受人追捧的花儿。它高兴又骄傲地迎风跳起了舞蹈,摆出各式各样艳丽的花姿。一种野心随着它身体的长大越来越膨胀起来,它认为天生丽质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王小船 《新青年》2004,(3):20-22
我都25岁了还在学校里泡着,美其名曰“读研”,实际上是实在没事儿坐在学校里混时间。有老爸赚钱,我可以逍遥自在地过我的日子,缩在父母和哥哥的保护伞里享乐,然后等父母转手把我放在另一个保护伞中继续我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第一任民选总统王鼎昌突然于今年2月8日逝世 ,令我大吃一惊 ,心情非常沉痛悲伤。去年底 ,即2001年12月6日他曾给我回信说 :“我身体还好 ,不过医生劝我到美国查看治疗。12月10日我将飞往纽约 ,28日返回新加坡。回来后我再告诉消息”。他还祝我新年快乐 ,生活幸福。我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好消息 ,但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亲密朋友会突然病逝 ,令我十分悲痛。王鼎昌于1936年1月22日出生在新加坡 ,当日正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廿八日 ,新春佳节来临 ,出生三天就已两岁 ,父母欢欢笑笑。王鼎昌先生去世的时间是2002年2月…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张望     
王宪中 《新青年》2005,(10):7-7
离家3年的朋友要从外地回来,朋友的父亲从早晨开始就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一直张望到傍晚朋友进家门。朋友无意间说起此事,却勾起了我对父亲的回忆。父亲养育了我们6个儿女,在艰辛的生活中,却把我们一个个像风筝一样从偏僻的村里放飞,每个子女回家的时候,他都要像朋友的父亲一样一直站在村口长时间地张望。记得我考上师范的时候,报到的时候是个雨天,父亲打着赤脚,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送我到十几里以外的县城坐车,到车站后饭没吃,歇没歇,就在我迷蒙的泪雨中又走进了雨中。第一年寒假,在一个飘雪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中,母亲说:“你父亲听说你要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