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元 《中州统战》2003,(1):34-34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拜年是春节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的形成与“年”的来历有关。“年”最初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一种欢庆。在甲骨文中,年字是“禾”字下面一个“人”字,意谓人背庄稼,喜获丰收。《说文解字》也说,“年,谷熟也”。古人年复一年地欢庆农业收  相似文献   

2.
侗族大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地区和鄂西一带的侗族,是一个喜乐善歌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的瑰宝,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它已走向世界,为国外听众所倾倒。侗族大歌也和其它侗族歌种一样,有自己的流行区域,侗族分南北两大方言,侗族大歌流行于南部方言侗族地区都柳江水系的黎平、榕江、从江三县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二千九”以及与之毗邻的地区(包括广西三江侗  相似文献   

3.
侗族《玩山歌》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玩山歌》是侗族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情歌。分为《初相会》、《请坐歌》、《齐会歌》、《久伴歌》、《送别歌》、《苦情歌》、《失恋歌》、《逃婚歌》、《伴嫁歌》等等。从形式上看,多半是四句一首的;但有的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几十甚至上百句为一首的。一般一句歌7个字,但也有9个、11个、13个字为一句的。它们从爱情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侗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侗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愤懑,对自己婚姻的强烈追求。侗族民间不少优秀的“玩山歌”经久不衰,至今唱传,实为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4.
西汉刘向所著《说苑·善说》中记载的《越人歌》的族属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争论不休。 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越人歌》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认为《越人歌》与壮族有关者,如韦庆稳、白耀天两先生;有认为《越人歌》与侗族有关,如张民、林河两先生,以上观点都是从语言学、文学的角度去研究而得出的。邓敏文先生运用历史地理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壮族和侗族今天的分布断定:《越人歌》是侗歌  相似文献   

5.
侗族“嘎登”(古歌)是侗族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历史内容为题材,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侗族先民的自然观。如古歌《人类的起源》中,叙述了上古时代天地的形成;在叙事古歌《侗族的祖先哪里来》和念词《人类起源歌》中叙述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关于自然观 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天地(宇宙)的起源和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侗族先民认为天地起源于“混沌朦陇的大雾”。“远古时代混混沌沌,直到朦胧初开才分天地。“起初天地混沌,世间还没有人”。“万年以前,天地不分。大雾笼罩,世上无人。这就是说,天地之初是混沌朦胧的一片大雾,这片混沌朦胧的大雾不仅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而且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种混沌朦胧的大雾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相似文献   

6.
鄂西侗族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期间,我有机会先后听取了中共恩施地委统战部和宣恩、恩施、咸丰、利川等县县委统战部有关同志关于鄂西侗族情况的介绍。参阅了《湖北省恩施市委统战部侗族资料》、胡挠同志写的《鄂西侗族简况》、姚祖瑞同志“关于宣恩县侗族文化、信仰、习俗情况”的发言材料,对鄂西侗族作了初步考察。在这期间,我又在湘西的芷江、新晃等侗族地区作过调查发现鄂西和湘西两地侗族有历史渊源关系。现综合论述如下,不妥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腊更”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侗族聚居和侗苗杂居的九洞、六洞、千七、千三(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广西三江等地),历史上有一部分被贬称为“腊更”(侗崽)和类似“腊更”的人,他们社会地位低下,依附于一部分自称为“腊卡”(客家崽)和类似“腊卡”的本地人。从他们居住的情况看,有的单独居住在一个村  相似文献   

8.
《黄埔》2010,(4):64-64
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评委评价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文中“陆梁”一词之义,向来说者解释不一。 司马贞《索隐》曰:“南方之人,其性陆梁,故曰陆梁。”张守节《正义》则曰:“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此两说乃唐人之见,事实上并非如其所说这样简单。故现今学者多不以为然,谓之曰“义不可通”;“皆牵强附会,有失原义”,并分别提出了如下见解。 戴裔煊说:“越人姓骆氏,古无所谓姓,骆为其族名”,“越人本来称号应为骆”,“‘陆梁’即‘骆’音之长读,秦始皇开拓岭表,置3郡,其地取诸陆梁;换言之,桂林、象、南海3郡,本为骆亦即陆梁之居地”。“骆称之由来,滥觞于骆田,为其始源”。 前几年出版的《古南越国史》一书说:“陆梁”是岭南土著民族语言的译音。“陆”是山麓的“麓”,“因为岭南多山麓,本地民族以此相称是合乎情理的”。“陆”又转而为“雒”,两字音近互通。“梁”有两种解释,一是山坡的“坡”,今广西壮族及粤方言均称山坡的“坡”为“lcη”,与“梁”音近,“陆梁”是“麓坡”的意思。“梁”的另一种解释是“佬”,岭南越人习惯称“佬”,“梁”是“佬”的音译,“陆梁”就是“雒佬”的意思。“‘佬梁”(亦即雒佬)既是岭南越人的自称,也是兼指岭南地  相似文献   

10.
张永文 《人大论坛》2010,(10):20-22
虎年阳春三月,侗乡万象更新,一个凝聚着黎平县52万人民群众共同心愿的重大决定、开创县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先河的“地方法规”——《黎平县侗族大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该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这为贵州省首个列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享誉全球的侗族大歌贴上了“护身符”。  相似文献   

11.
<正> 日前,周杰伦(Jay)在香港尖沙咀出席了演唱会《无与伦比》的记者招待会。而他的个唱将于今年11月11至14日在红堪体育馆举行。记者会当日,Jay 身穿皮褛并以留须新形象出现,他透露将首次在四面台演出,届时会有许多新歌及翻唱别人的歌,同时也会试唱广东歌。Jay 说,到时他会邀请嘉宾一起合唱,“我有很多选择,希望愈多愈好。”当有记者问他会否请绯闻女友,台湾歌手蔡依林(Jolin)担任嘉宾时,Jay 用广东话回答说:“应该不会,因为我怕绯闻。”而被问及择偶条件时,被誉为香港歌坛天才的 Jay 则说:“喜欢  相似文献   

12.
何新莲 《当代广西》2008,(22):21-21
作为“民歌十年”的总结,“大地习歌·2008”着力创作独具民族特色的壮族大歌《父母恩情广》、苗族大歌《蝴蝶双飞跳坡场》、侗族大歌《侗族蝉歌》、瑶族大歌《蝴蝶歌》,这些原生态野味与现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的民族歌舞,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民歌,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也给今年的民歌节增添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一、侗族的族称问题 侗族的族称和族源问题,是侗族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至今学术界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1987年10月笔者的《侗族源于“干越”考》(《贵州民族研究》第4期)认为侗族自称的kam~(55)与干越的“干”有音义上的对应关系,汉语典籍中释干为“水傍,故停水处”(《易·渐卦》《释文》引郑玄注),又联系侗族“依山傍水”的居住特点,认为侗族自称的kam~(55)、am~(55)、也都是江边、水边、河边的意思。现在看来侗族的自称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不能作出那样简单的解释。因此本文想从语源学和民族学的新角度对侗族自称的音义重新作出解释,以修正以前的观点,但本文不否定前文侗族与“干越”有族源关系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南部侗族,过去每建新寨,顺遵古规,先置“地祗”。侗语谓之“堆头”,或曰“堆柄”。即《祭祖歌》和《巫词》说的:“未置门楼,先置地祗。未置寨门,先置‘柄地’”。前者系地神之所,后者系侗族供奉的女神之名之处。现在两者同是一址,同属一神,一并供奉,称为“然萨”(祖母屋),或“膝萨”(祖母坛)、“堂间萨”(祖母殿);汉曰“圣母祠”、“社稷坛”、“威宁祠”。称其神为“萨柄”,或“萨麻”、“萨岁”、“萨堂”。尊其地为神圣不可侵犯之境,奉此神为至高无上,保境安民之神。其址:一设在露天,一设在室内。前者垒土成丘,形同祭坛,上植株黄杨,旁置一伞;后者于室中积一白石堆,中插一半开半合,上披红  相似文献   

15.
辞旧岁迎新春春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们习惯把春节称为“过年”。过年的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腊祭”是史前部落的“岁终大祭”。《礼记》载:“天子大腊八,伊耆氏(神农氏)始为腊。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意思是说:当一年农事完毕后,为报答神恩,便在十二月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实在古代,各朝代的正月都不相同。据史书记载:夏朝规定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阴历正月相同;商朝却把阴历十二月定为正月,十二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周朝又把十一月当做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把现在的十月定为正月。直到汉朝…  相似文献   

16.
侗族堂萨的宗教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著名学者O·A·魏勒说:“几乎所有宗教,差不多所有民族,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都认为女人比男人低一等”。恰好相反,侗族认为“客家庙大,侗家萨大”,也就是说汉族以供奉神仙的庙宇为大,而侗族则以祭祀祖母的“堂萨”为大。很明显,侗族的宗教将女人看得比男人还要高一等。为了弄清“堂萨”的宗教性质,笔者在1986年曾写过《黎平县肇洞侗族的丧葬和“多堂”礼仪》的调查报告,现很有必要对该问题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夜郎国的历史多被学者所误解,没有一个正确的结论。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400余年以前,已被《水经注》解决了。今依《水经注》及最早一些著述,再次解答于次。若有不当,欢迎指正。 一、夜郎国疆域概况 据《水经注》卷36所载。“郁水,即夜郎(之)豚水也。”又说:“有竹王,兴(起)于豚水。”考郁水即是今广西之红水河、广东的珠江。古人误指北盘江为珠江之正源,故有此说。虽然郁水即是豚水,也应有上游、下游之分。依《水经注》之含义,在夜郎境和谈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侗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早在明代,邝露在其所撰的《赤雅》一书峒人(侗人)条中说:“峒(侗)亦僚类。”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峒(侗)僚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 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一书中写道:“狪(侗)人其移殖中华,较汉人之本族为早。其  相似文献   

19.
仡佬族在商周时属于“濮”族群。春秋战国时,广西进内的部分越人,溯水北上西进,移入西南地区。杂居于西南地区的濮人、越人生活习俗互相影响渗透的部分,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族群———“僚”(“僚”原写作“獠”,作为族称当读作“佬”)。战国时期即有“僚”人出现。《华阳国志·蜀志》载,保子“帝攻青衣,雄张僚”。汉代的僚人已是夜郎国的主体居民。唐初,僚人中的一部分发展为单一民族———“仡佬”。《六祖坛经·行由品》载慧能法师语:“汝是岭南人,又是葛僚,若为堪作佛。”《元和郡县志》卷三十载,洛浦县“甚险固,仡僚反乱,居人皆保其土…  相似文献   

20.
侗族有丰富的曲艺,这是毫无疑义的。侗族曲艺有哪些曲种?目前尚无定论。普虹兄在《浅谈侗族曲艺》(见《贵州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一文中,把侗族曲艺分为四种:“刚锦”——即说故事、“多锦”——即唱故事、“刚锦多锦”——即说唱故事、“刚款”——即念诵款词。我认为他关于侗族曲艺的分类似乎失于琐细,有些提法可能不够准确,因此不揣冒昧,试着讨论讨论,以就教于普虹兄和各位读者、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