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学理论》2016,(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认为社会主要有三个构成部分,即前提性构成、基础性构成和上层性构成,是物质基础、决定力量、有序保障和智力支持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内蕴含丰富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明了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诉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公民社会,致力人与社会的和谐;重建精神世界,实现自我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我们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和谐社会的构建,就必须坚持人的主体性,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建设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充分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运行特征,深入挖掘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内涵,提升它在中国现代化实践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价值。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就是社会有机体不断分化与整合的过程,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对社会主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所有社会生活方面加以考察,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当作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结构来把握。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不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变迁的整体性视域,而且对成功推进中国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任何社会都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还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蕴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之中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奠定了哲学基础和依据,也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的有机体理论与其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其最根本特征在于其理论是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之上的。这种有机体理论把社会看成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突出了整体性、动态性等特征,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志山 《理论探讨》2007,1(5):43-46
建构良性互动和有序整合的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总体目标,在当代全球一体化趋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之际,为我们进一步阐扬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意蕴提供了实践论基础;而彰显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和谐社会意蕴,又为我们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也必将拓展和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领域和阐释力。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一个诸要素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立足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从人及其人的现实活动和实践出发,对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从哲学上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动态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王聚芹 《理论探讨》2008,1(2):19-22
由于传统跨越无法有效协调自身诸多的二元性困境,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只能陷入全面的冲突.马克思晚年为东方社会筹划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指明东方社会可以走和谐转型之路,成为人类和谐跨越的元理论,它是开启东方和谐跨越之路的檄文.党的十七大报告预示了和谐跨越工程的全面开展,是东方走向和谐之路的又一檄文.  相似文献   

9.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辩证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机体学说的思想养分,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图式的高度浓缩。其历史生成至少经历了三个阶段:莱茵报时期、唯物史观形成时期以及唯物史观深化时期。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依据和方法论基础,当代中国发展在基本立意、价值取向、运行机制、认识方法等方面延展了其思想蕴含。理解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历史生成和当代延展,对于不断丰富社会演化图景的认识具有重要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1.
斯宾塞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但他的理论具有内容牵强,思维机械而且认识极端的缺点。马克思在实践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说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及其上的上层建筑可以理解为社会有机体的结构,生产力可以理解为社会有机体的功能。社会有机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体现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提出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期真正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提出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同步发展。而马克思对这四个问题都曾分别有过探讨:涉及分析了城市化的城乡分离和城乡对立基础、以及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趋势;指出城市化的起点和动力是工业革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给城市带来诸多弊端,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乡融合是治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社会和谐与进步、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肯定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对加速城市化有着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为我们走"新四化同步"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3.
张娇 《学理论》2013,(20):36-37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构建中的一个基本标志。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7)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是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其他思想的形成。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并通过人与社会的互动,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的构成。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客观性与人本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继承性与重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域中的制度是对象化活动尺度的具体化以及社会有机体运行关系的集合,其自身亦具有"对象化活动"的属性。作为总体的社会运行机制,是在历时与共时的发展中规范着社会有机体整体及实践主体的人的发展,作为具体的社会运行机制,则是包括社会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机制在内调节社会有机体诸要素和关系协调、良性运行和发展的规范性总和。同时,制度本身对于社会有机体的运行亦具有积极与消极作用,制度创新与变迁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关于和谐社会理念的先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关注人的需要,并寻求满足人的需要的现实途径,是马克思一生从事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哲学层面讲,和谐社会包含三个视阈,即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在其需要理论中分析了人、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辩证关系,这实质上是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提醒我们要从需要的角度去了解人、社会和自然的本质,而和谐社会的理念恰是人、自然和社会在实践领域中的一次综合。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李晓晴 《理论探讨》2007,1(4):66-69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在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现行制度展开深入批判时,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的和谐思想。他们意识到人类已经深深陷入了异化状态中,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已经被破坏,因此,他们积极努力于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我及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重要论题。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思路的需要,我们力图破除机械思维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精深之处。本文力图追根溯源,基于逻辑与历史的方法,从四重维度:前提性维度(自然环境)、关键性维度(实践)、共时性维度(社会结构)、历时性维度(社会形态),梳理并透析社会的有机特性,形成对社会有机体的全面把握,以更深切认识"五位一体"总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0,(7)
马克思的全部学说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社会风险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遵循。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视角下,社会的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下的"渐整体性",社会在分工的形式下各领域逐渐连为一个整体。社会中的人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人与社会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下表现出了社会风险的连锁性和全面影响性的特征,对于风险的治理要发挥人民的总体性对社会进行全域治理,并要进一步提高国家总体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