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所谓华盛顿共识,给拉美国家及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当华盛顿共识的影响在全球蔓延时,也客观上对我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2.
刘志明 《人民论坛》2012,(22):66-67
"后华盛顿共识"虽然自诩以超越"华盛顿共识"为目标,但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它只是对"华盛顿共识"的部分修正或者改良国际金融危机后,境外不时有媒体宣称所谓"华盛顿共识"因"中国模式"的影响而被终结,  相似文献   

3.
“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雷默作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演讲以来,“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已成为世界讨论的热点。“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有何相同和相异点。是否完全同一,能否并如何区分之以使我国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北京共识”和中国模式之分野,驳斥了中国发展将对世界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如“中国威胁论”等错误论调,提出正确理解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的意见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建 《人民论坛》2012,(15):38-39
美国竭力推行作为"华盛顿共识"核心的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政策,会误导中国的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改革,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保持警惕争议八:私有化是国企改革方向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30年的中国》,建议中国应该将国有企业的比重再降低63%,并主张让国有企业按更加商业化的模式运行,由此再度掀起各方对国企前  相似文献   

5.
因应"五一口号"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制定新中国宪法性文件的职能,在"五一口号"的指引下,参与政治协商的各个群体的代表以达成宪法性文件的共识为目标,以协商作为达成宪法性文件的方式,形成了参与政治协商各个群体共识的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参与政治协商各个群体代表真实意思表示基础上最低限度的共识定型化,新中国的社会各个群体应当"共同遵守"。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的。这一制度以团结合作为典型特征和独特优势,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和规则运行有着浓厚的政治共识主导倾向。革命共识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支配地位,而革命共识依赖对政党制度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困扰。在同质信仰弱化、阶级阶层共同利益模糊的"后革命时代",如何延展革命共识成为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中国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雷默(亦译为拉莫),对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就及其经验作了全面理性的思考与分析,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往历次重大改革都是在执政党和社会内部达成某种"妥协性共识"的情况下出台的,因而,也在最小阻力下取得了最大的成就。而目前却出现了改革共识难以出台的困境,并在相当程度上危及到"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改革共识"缺位的原因,可归结为利益分化、权力失衡,以及共识平台的缺乏等。为达成新的利益整合和力量制衡,就必须反思目前自上而下进行的价值整合模式,即从单纯地追求"凝聚共识"转为建设"共识平台"。这就意味着,需要借鉴其他国家以"政治市场"等"共识平台"成功整合国内共识的经验,通过自下而上的路径凝聚"深化改革"的新共识,为长期的观念和价值整合创造全新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光远 《同舟共进》2011,(12):15-16
中国人均GDP已达4000美元左右,正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过去30多年,中国走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种以“摸着石头过河”著称的改革形式,近年来又被冠之以“中国模式”,并被广泛讨论。作为一种与“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的模式,尽管“中国模式”一直没有很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但这并不妨碍各界对它的赞扬或批评。特别在今天,当中国的改革再次站在十字路口面临方向性选择时,对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寻找改革新的共识和突破口,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改革之初进度不畅,党内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是否允许农民包产到户分歧很大,争论不断。改革者进行了各种努力,从个别试验争取农民拥护到总结经验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持;从争取政策松动到寻求政策推行。最终,全党达成了农村改革的共识,包产(干)到户借中央一号文件之势迅速普及全国。总结当时全党改革共识形成的经验,对于当前深化改革、凝聚共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意识是在国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中产生的,因此,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或有助于我们洞察中国改革共识的形成模式及其嬗变历程。就理论而言,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时代的制度遗产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主义的目标,相比市民社会的视角,国家合作主义视角或更能解释中国改革共识的形成模式。就现实而言,尽管"原合作主义"和"国家合作主义"这两种国家主导的模式,分别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两次改革共识,但该模式却遭遇了新环境的挑战。为了形成某种新型的改革共识,寻求某种新型的合作主义模式或是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及其世界命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于"北京共识"的"中国模式"是对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现代化路径以及文明推进方式的概括.本文正是要在"中国模式"内涵理解基础上探讨中国的改革发展方式能否成为他国或地区改革发展的范本,探讨中国的现代化模式能否成为他国或地区现代化路径上值得仿效的范型,进而探讨作为"中国模式"根基的中华文明能否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模本.  相似文献   

1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14.
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实现中国梦,是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人心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受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制约。人心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持的狭义的人心概念是指一种观念性文化。凝聚人心是为了凝聚共识,凝聚共识是为了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才能实现中国梦。"人心齐,泰山移","得民心者得天下"。凝聚人心,凝聚共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和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孙莹 《求索》2014,(8):77-80
约翰·罗尔斯后期的道德哲学中最著名的理念之一,即为"重叠共识"理念。"重叠共识"理念是否能够实现,决定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问题——现代自由民主立宪的社会的持久稳定统一问题能否最终得到解决。由于认识到现代民主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罗尔斯从《正义论》中假设一种普遍的完备性的正义观念转向了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构建一个特定的政治领域的正义观念。罗尔斯认为,持有各种不同且不可通约的完备性学说的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在单一的政治正义观念上达成的"重叠共识",将可以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合法性基础。由此可知,探讨"重叠共识"的可能实现与否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转向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也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现实关注如何实现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6.
李科 《人民公安》2014,(1):22-23
<正>由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协调局共同指导,正义网主办,中国警察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协办的"政法新媒体年度峰会"2013年12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就"汇新媒力量,聚法治共识"的主题展开高端对话,并举办了主题为"变革——新媒体助推法治中国"、"应用——新平台践行群众路线"、"管理——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分化严重、冲突加剧,凝聚共识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的客观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共识;发扬学术民主以探求真理、在协商民主中求同存异是形成共识的有效方法;调整利益格局、推动社会公平、实践社会民主则是凝聚共识的基础。在民主的创新实践中凝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推动改革与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路径与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话语体系之型构关于中国话语、中国模式的讨论,近年来成为国际政界、学界,乃至企业界纷纷关注的热点,"北京共识"、G2模式等西方学者的新提法不绝于耳,此问题也是国内或左或右各种思潮冲突论战绕不过去的交锋点。中国话语、中国模式、学术话语、语语权等概念,虽难以清晰准确地定义,但首先应对其基本内涵和  相似文献   

19.
马光远 《乡音》2012,(2):41-42
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左右,正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走了一条极具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种以"摸着石头过河"著称的改革形式,近年来又被冠之以"中国模式",并被广泛讨论。作为一种和"华盛顿共识"相提并论的模式,尽管"中  相似文献   

20.
张过 《传承》2013,(6):42-43,57
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客观条件是两岸政策的改变与相互交流需求的相互促进;两岸以先后成立的海峡两岸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载体,在事务性商谈中确立了"双方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口头表述及函电证明,"九二共识"的存在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