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个"三位一体"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清醒判断和现实考虑。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人,全面有序地推进这些方针,中国所寻求的主要外交目标基本上都得以实现。以此为基础的新中国的以和平为基调的外交事业在曲折中与时俱进,从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边倒”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为新中国确立的外交方针之一。从形式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国际统一战线模式;从本质上看,“一边倒”是毛泽东构想的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权宜之策。它是在对美外交努力夭折的情况下,毛泽东做出的倒向苏联的无奈选择。由于美苏援助新中国可能性的存在和要价的不可避免性,既不能断然否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历史作用,也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巨大历史性成就之一是在毛泽东制定的战略思想和对外工作方针指引下,中国从百年屈辱中站起来,以大国的姿态登上国际舞台,并努力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道路,从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环境。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深情地指出:"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其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明确宣示新中国将走社会主义道路,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此,1950年代的中国外交,按照中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总结,大致可以称为"一边倒"外交。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外交家,他同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和方针的制定,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他把中国革命的根本经验运用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述论高屹邓小平是一位具有非凡洞察力和创造精神的战略家和思想家。在新的历史时期,他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外交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战略思想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朝霞 《理论学刊》2004,4(4):80-83
“一边倒”不是新中国的一贯外交方针,它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从“使中国成 为沟通美苏之桥梁”到“放弃中间地带论”,再向苏联“一边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外交方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和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外交哲学的理论,通过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梳理,从邓小平坚持的外交原则、提出的外交战略以及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从而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外交思想中蕴含的主和精神。既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和为贵"的思想,又指导当今我国"和谐世界"的外交思维。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我国当代最伟大的外交家,他同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外交基本政策和方针的制订,从根本上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创建了新中国的新型外交。他把中国革命的根本经验运用到外交领域,创立了以独立自主为基本立场,以和平共处为目标的崭新的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全方位外交思想。本文拟就此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和平发展征程中的中国文化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和平发展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政府围绕构建"文化中国"的战略大局,积极实施文化外交,这不仅表现在文化外交工作日趋理性、自觉和务实,而且,文化外交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多样化。中国的文化外交虽然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但文化外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以改进和完善。唯此,才能增大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是当今中国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发展全方位外交。在外交实践中,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指导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对领会十八大报告的外交战略精神和指导我国当前的外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50~60年代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睦邻外交是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周边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则是睦邻外交的重中之重。本文拟结合我国50、60年代的一些外交实践,对中国对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外交思想作一探讨。 一:以“和平为上”为基准,与民族主义国家展开睦邻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来自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组成的“三重包围”,要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包围封锁,必须把发展同毗邻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新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目标。 民族主义国家作为战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新独立…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以“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为主题,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部分做了精辟有力的论述。十八大报告的外交部分准确分析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确定中国的身份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中国新时期的外交理念和外交策略,勾画出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蓝图,为正在稳步发展的中国外交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报告中还包含诸多的亮点和新提法,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新中国的外交是与周恩来紧密相关的.新中国建立前,周恩来与毛泽东一起致力于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订.194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新中国诞生后,周恩来出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外交部成  相似文献   

16.
正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北京出版社推出了由钱其琛副总理作顾问的三卷本著作《新中国外交50年》,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新中国外交事业从草创到全面发展的壮丽画卷,描绘了新中国外交半个世纪中取得的光辉成就,歌颂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江泽民等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领域表现出的雄才大略和建立的卓越功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多年中,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和压迫,沦落于半殖民地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思来确定的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说,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张政文 《唯实》2014,(10):92-9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外交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其外交实践来看,充分暴露了美国外交的恶质性,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中美关系产生了严重冲击和影响,甚至有导致中美之间发生"第三方冲突"的危险,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应对。一、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恶质外交众所周知,美国外交的目标是追求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对日外交的主线是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通过中日两国的和平友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两国的"合作共赢".新中国对日外交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民间外交走向官方外交的开拓阶段、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拓展阶段、"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合作与竞争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对日外交从理论到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9.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方针.在建国前夕最终确立之前,它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出色的谋略,在"联苏"和"抗美"问题上与大国针锋相对,成功解决了革命胜利后新中国所要解决的重大外交问题,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一部首次以全景式地展示新中国的外交历史的电视剧《外交风云》,在观众中引发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这部电视剧以1949年新中国诞生为起点,以1976年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尼克松、指明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方向为终点,艺术化地勾勒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为推动刚刚站起来的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使新中国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