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国内外长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都确认,人(动物)的经穴具有相对低电阻的特性,并且这种低电阻电学特性的变化与相应内脏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内脏的病变,并已用于针灸的临床诊断治疗,我们使用自己组装的经穴探测仪,在实验室条件下,对18只绵羊作了部分相关经穴电阻变化与子宫机能状态的关系的初步观察,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和家畜处在一个千变万化的客观环境之中,为适应这种变化,机体内部各系统形态功能须求与外界的统一,这统一性在经穴皮肤电学特性上可表现为时变性、非线性、频率特性、相对性、个体差异性。低阻点的显色反应也是受这些变化规律的影响。实验证明,影响经穴低阻点显色反应的因素甚多:电流强度和电流作用的时间,被毛的不同预处理方法、电荷在探查(穴位)电极上的密度大小,动物品种,营养状况及环境气温等。认识这些易变因素,控制某些条件,能使我们有可能揭示经穴这个谜。  相似文献   

3.
针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考证,古今中外学者很重视经穴的研究,较系统的探讨了经穴的位置、循行路线及其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的作用;并对经穴的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古人对经穴的认识和现代经穴研究简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5头绵羊共计939穴次的循经声信息特性的声发射检测研究,其本经穴位声信息本底频率为3.4次/秒,激发频率为4.7次/秒;本底幅值为1170μV,激发幅值为2190μV。其声发射检测阳性率及其频率幅值激发前后增加百分率本经穴位均大于对照穴点,其中幅值增加百分率本经穴位与对照穴点、本经穴位与非本经穴位及非本经穴位与非穴对照点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了绵羊循经声信息具有循经、双向传导及重复出现率高,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循经声信息的传导速度为6.67cm/秒。左右侧本经穴位声信息特性是基本对称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开展生猪新针疗法治疗病猪过程中,普遍碰到的困难就是背、腰中线上和胸壁两侧穴位的取穴。因为这些部位肌肉丰厚、无法通过触摸关节及肋骨来取定。起初,我们曾经采用量度的方法和应用屈(横)指定穴。解决了部分穴位的定穴困难。但胸壁两侧的穴位仍按历来沿用的固定尺寸定穴。在实践中因猪有大有小,有肥有瘦,各人的手指长短大小不  相似文献   

6.
背俞穴既六脏俞和六腑俞,包括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12个“特定穴”,属后肢太阳膀胱经。由于背俞穴靠近内脏并与脏腑相关联,故对于诊察和治疗有关脏腑的疾病具有直接重要作用。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在兽医针灸新技术的发展中,对家畜背俞穴各穴位的机理和效能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现就其经络穴位、生理功能、临床应用、免疫、镇痛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一组电麻新穴位——颞窝颧弓穴(暂定名),经做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其麻醉效果令人满意。 (一)取穴方法 根据动物种类的不同,可分三种取穴方法。 1.马属动物:位于眶上突后缘的颞窝内、颞骨颧突(颧弓背侧)与眶上突交接处的背侧前约0.5厘米处,紧贴眶上突后缘。左右各一穴(见图1)。  相似文献   

8.
于仔猪后海穴注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疫苗,观察了三窝仔猪督脉经百会穴,任脉经中脘穴,膀胱经肾俞穴及非穴点低阻抗的变化。结果,督脉经百会穴在注苗后0~3小时间与注苗前生理值比较呈显著下降变化,而中脘、肾俞、非穴点却无显著变化,三窝猪所测各穴低阻抗在注苗后24小时又已基本恢复到注苗前的生理水平。证明后海穴注苗能增强所在经穴阻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兽医界对激光临床应用研究较多,并取得一定成效。经临床外科学者试验,认为夹脊穴组为激光手术期前麻醉最佳穴组,但对该穴组的局部解剖结构罕见报道。为探讨夹脊穴组的麻醉原理与经络关系,进一步阐明临床应用该穴组的依据,特对夹脊穴组的解剖位置、结构、神经来源及其分布等作了观察,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0.
穴位 直接注入痛点。若痛点不明显时,可根据跛行情况选穴注射。 注射 常用10%葡萄糖溶液,用量根据痛点或穴位部位肌肉的深浅和取点(穴位) 的多少而定,选用2~3个痛点或穴位时,每点注入40~60毫升为宜。注射后局部常有轻度肿胀、疼痛反应,个别病例出现发烧,但经一天左右可自行消失,故最好隔两天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11.
(一)穴位的定位及操作1.主穴:肺俞穴。位于倒数第六肋间与髋关节水平线相交处,左右侧各一穴。在临床上,因猪的皮下脂肪比较肥厚,肋间不易摸准。故以最后肋骨后缘至肩关节的中点引垂线与髋关节的水平线相交处作为进针点。采用左侧和右侧横卧保定。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研究动物体经络感传现象,探讨经络实质,阐明针麻原理,提高针麻和针灸临床效果,我们于今年4~6月份在安徽省选用10只健康绵羊,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对羊胃经循经感传线进行了信号接收的观察。共检测32只羊、66侧次(左侧32、右侧34),总共检测1504穴次。方法是按人医足阳明胃经及其穴位的循行方向和位置,相应的在羊的身体上进行观察。同时还作了对照经的检测。应用有刻度的弹簧压力棒刺激足三里穴,用锆钛酸铅(P_zT_5)压电陶瓷制作的声发射传感器(即探头)转  相似文献   

13.
自1986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迷交干”穴位注射药物的方法治疗患消化道疾病的家畜31例,其中牛21头、马5匹、猪5只,治愈29例,治愈率达93.5%。 (一)穴位及注射方法 在马、骡颈静脉沟上1/3和中1/3的交界处,鹘脉穴的稍上方取穴,左、右侧各一穴。常规剪毛消毒后用16号注射针头,沿颈静脉的背侧垂直皮肤刺入皮下,然后针头向对侧的稍下方刺入约3.3cm,接上注射器注入药液。一般行单侧注射,根  相似文献   

14.
磁穴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在人医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疗效甚佳。在兽医临床上用于外科疼痛性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磁穴疗法的止痛效应的研究尚缺乏系统资料。为此,我们进行了本实验,现将其结果总结如后。 实验方法 (一)实验动物 健康家兔25只(体重2公斤左右),随机分为三组,磁针组10只,磁穴组10,对照组5只。成年马3匹,成年驴2头,同编为磁针组。 (二)实验器械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们采用“定喘穴”包埋蟾酥治疗猪喘气病四百余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一)定喘穴 位于两前肢中最高点(胸骨脊),在理中(膻中)穴前方。 局部解剖:猪的胸骨体是扁平的,与牛相似。剑状软骨较小,在胸骨下,两胸后深肌之间,有胸腹侧神经、胸外动脉、肋间神经末端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结果。根据激光的特性和兽医临床的特点,我们在传统的中兽医针灸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家畜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筛选并拟定了进行家畜激光麻醉的穴位组合——夹脊穴组,并且提出了适合兽医临床应用、有效而安全的家畜激光麻醉方法——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法。实验证明,采用夹脊穴组进行激光穴位刺激,能使家畜产生强而持久的镇痛后续效应;施行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则能克服进行激光穴位刺激和手术操作的矛盾,保证手术顺利地进行。 其次,本文也提出了进行兽医激光手术期前麻醉的激光光源种类、强度(照射功率)、单个穴位最佳刺激时间、整个穴组的累积刺激量以及选择激光刺激穴位的依据等资料,可供今后开展家畜激光麻醉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临床用放四蹄头血方法来治疗蹄叶炎、蹄冠炎、球节扭伤、蹄部钉伤、痉挛疝、结症、中暑等病。从防病角度看,放四蹄头血也少生病,马血多而精气少,故马必于针刺出血少生疾病。 蹄头穴的部位,一些书籍记载:蹄头毛边上缘3分,从正中向外旁开4~8分的血管上,此穴血管较粗大,按压时略有波动感,前蹄较后蹄偏的多些,每蹄各一穴,急刺3分,出血量300~500毫升(《兽医手册》兰州兽医研究所编著,1972)  相似文献   

18.
我院附属兽医院使用“两条龙”的针法,治疗破伤风,笔者曾治疗患畜9例(其中骡5例,马3例,驴1例),治愈8例。 (一)取穴 锁口、开关、伏兔、百会、肾角、曲池、耳根四周。先在颈、背中线下3~4指处,自伏兔穴开始至肾角穴,每寸一穴;又自肾角开始沿肌沟(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形成之肌沟)至曲池穴,每寸一穴。以上穴位,包括左右两侧。 (二)方法 (1)尽量找到伤口,彻底消毒后,用烙铁烧烙,或周围乱刺后涂擦浓碘酊。 (2)患畜于六柱栏内保定,加肚带。穴位剪毛消毒,由术者和助手持小宽针,于两侧同时操作。第一次针锁口、开关、耳根四  相似文献   

19.
天门穴在中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感冒、癫痫、破伤风等,但尚未见有关针刺该穴下中枢神经的报道。1978年以来,作者采用针刺天门穴下中枢神经的方法对全放血牛进行保定,经54例的实验观 察,证明有效率在92%以上,保定效果迅速、可靠,收到了节省人力、物力、安全、放血充分等效果。另外,还对12只家兔和10只鸡的天门穴区下中枢神经进行针刺观察,收到了相似的效果。(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与针具:选用健康黄牛54头,家兔12只,鸡10只,性别、品种(兔、鸡)不限。牛用自制的直径3~5mm、长150~200mm的粗圆利针;家兔和鸡用6~9号注射针头。  相似文献   

20.
4月19日,“中国—利比亚学者对话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的利比亚学者一行5人,他们都来自利比亚最高学术院(以下简称“最高学术院”)。中方与会者主要是国内从事中东非洲问题研究的学者,以及财政经贸研究方面的学者。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研究员主持,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杨光研究员致开幕词。利比亚学者主要向中国学者介绍了利比亚外交政策、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经济改革和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最高学术院非洲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阿卜杜尔·哈米德·纳密教授首先向中国学者介绍利比亚的外交政策。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