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梁华林 《前进》2009,(6):52-5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努力创建人口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内涵是围绕“人”这个社会主体而展开,因此,人口和谐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奠基工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诗堂 《前沿》2010,(6):67-69
作为一种以社会和谐为追求目标的学说,社会系统论本身就是"和谐哲学",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社会系统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原则与理论指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充分体现和实践了社会系统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桂梅 《求索》2008,(10):71-72
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理念,它的提出对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和谐,是指主体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同时代和社会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和谐社会理念,提出主体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实现主体和谐既是人自身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认真学习和把握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人各尽所能,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使人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6.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终极意义上说,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于最基础地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健康的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心理平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因此,培养社会成员健康的心理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系统整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形塑生成于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过程中系统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在动态平衡中以实现系统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实践目标在于通过系统整合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其具体实施过程应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确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并充分发挥各社会管理主体社会建设的功能.同时,要积极推动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制度上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能动作用的一种社会意识和实践精神,伦理道德必须要反映这种全新的变化,特别是要反映出整个社会利益诉求的变化。这种决定着伦理道德,并为伦理道德反映的利益诉求,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和哲学意蕴,它的最本质的内涵就在于它基于正义,高于正义。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伦…  相似文献   

10.
吕妍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7):44-45,47
功利主义作为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曾经在传统的价值观中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对立物而受到否定和排斥。马克思主义认为,功利主义自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不能一概地否定.而应该用社会主义去改造功利主义,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从和谐的视角看待功利主义,用和谐的因素引导功利主义,不仅有助于中国市场经济摆脱唯利主义的诱惑和道德伦理的束缚,而且有助于公民的道德建设,对建设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种新的理想社会方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总任务.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体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展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而可靠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社会阶层及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心理满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现实的精神支撑.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刘明华 《前沿》2010,(1):45-47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理想社会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设立了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精神的张扬,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积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法治建设则是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环节.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繁荣、多元利益得到平衡、不同意见得到尊重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并且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理想的实现,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根据,并将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及其理性定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社会发展视为一个系统工程而给予全面考虑,这是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研究的主导价值趋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所谋求的是“以人为本”地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整体质量,彰显出发展的人文价值。因而,从文化的视角把握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强化我们的认识共识,增强建设和谐社会实践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等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根据社会发展的状况,全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并以之作为社会主义每一个阶段性发展的价值追求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思维方式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方面基本特征统一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和谐的根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本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论域下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诚 《长江论坛》2011,(4):46-50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价值意义上来说,就是要追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良好人际关系,追求一种公平正义、和谐双赢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社会政策实施的主体应该着力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人权,以公正理念为核心价值追求,及时选择、制定和实施关乎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各方面社会政策,缩减社会发展的代价,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分层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历史的、必然的社会现象.大到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小到婚嫁观念中的“门当户对”,都与社会分层息息相关.从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分层结构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与主题就是社会各阶层.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来解读和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意从分层角度来探讨和分析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陈江玲 《前沿》2007,(8):164-1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奋斗,要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等多方面入手,拧成一股包括基本动力、活力、能力和主力在内的合力,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献茹 《人大研究》2006,(11):32-35
一、和谐社会的本质所谓“和谐社会”,指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和谐社会一词从不同方面给予不同阐释。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相适应的社会;是以公平正义为基石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是能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