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廖康 《两岸关系》2014,(2):40-41
<正>2013年10月底,推崇"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汇聚天下浙商财富和智慧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举办。浙商大会两年举办一次,是浙江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浙商盛会也是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战略平台。第二届浙商大会期间,以"情系浙江互融发展"为主题的浙台经贸合作平台推介暨台湾浙籍乡贤交流座谈会作为专题活动之一,由浙江省台办、省发改委、省工商联同时主办。  相似文献   

2.
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广大浙商积极响应,唱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旋律,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前,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已进入深度推进的重要时期,要紧紧围绕"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大招商、大转型、大突破、大动作”的思路,全力构筑浙商创业创新T: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董祖德 《今日浙江》2013,(22):30-30
自2012年全省开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工作以来,杭州引进浙商回归资金已超600亿元。今年1至10月,杭州引进浙商回归引进项目549个,到位资金325.76亿元,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的95.81%,同比增长21.5%,持续保持全省领跑位置。  相似文献   

4.
正"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5.
确保全年红     
刘奇 《今日浙江》2014,(12):23-23
宁波市坚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商回归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督查有力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6.
我省积极构建政策体系,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让企业家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2011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引导境内外浙商  相似文献   

7.
吴坚 《今日浙江》2013,(21):23-25
回报桑梓故里情,同归创业正当时。 金秋十月,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住杭州隆前举行,2000余名海内外浙商代表作家乡的阳光下,共谋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8.
甬政办发[2013]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根据《2012年度宁波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甬政办发[2012]46号)精神和2012年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实绩,在综合考评的基础上,经市政府同意,评出2012年度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先进集体,现予通报表彰。一、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宁波发展工作优秀单位  相似文献   

9.
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广大浙商积极响应,浙商回归引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两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浙商回归"作为浙江经济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已经也必将在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广大浙商积极响应,浙商回归引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两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浙商回归"作为浙江经济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已经也必将在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卫 《今日浙江》2014,(2):17-20
"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12.
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浙江是浙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以浙商的健康发展促进浙江的改革发展,既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贯理念和长期政策,又是新形势下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决策。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今日浙江》2014,(12):25-25
正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常委会传达贯彻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精神时,强调要狠抓浙商回归工作,让浙商回归得更快些。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推进转型升级和"两美"建设最为活跃的主体力量。各地各部门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更有创造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省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省外浙商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鼓舞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激励下,进一步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叶慧 《今日浙江》2013,(7):10-13
"你快回来,浙江因你而精彩!"2012年,省委、省政府向750万海内外浙商发出最深情的召唤,推动"浙商回归"。"我要回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响应召唤,省外浙商热情高涨,1298亿元项目到位资金,这是他们一年来回馈家乡的重礼。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一年,复星集团联合七大浙商投资百亿元的东阳木雕文化博览城开工了,浙商创业创新杭州新天地东方茂项目进入地下室桩基施工阶段。曾任上海浙江商会会长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担当了浙商回归的排头兵。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集团联合新光控股、横店东磁、阿里巴巴、美特斯邦威集团、杉杉集团等浙商一起投资了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这是上海浙江商会回乡投资十个百亿工程中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17.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商贸类高职院校,经过30年来办学的实践和积累,确定了"以浙商精神为内涵,以浙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学院把研究、汲取"浙商文化"的精髓,作为发展和完善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建造"敬商、重商、亲商、勤商"四大平台,在提高学生创业创新素养、培养"浙商新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2008年,学院"浙商文化"项目被浙江省教育厅确定为"2008年度省级高校校园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8.
浙商之春     
《今日浙江》2013,(7):10
大力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2年,全省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为浙江扩投资、兴实体、稳增长、促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浙江人事》2008,(10):35-35
杭州上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于2006年9月成立,以杭州上城区科技创业中心和工业功能区为依托,按实体和概念相结合的原则向全区辐射。园区成立以来,以“引智引资,创新创业、扶优扶新、育业育人”为指导方针,出台优惠政策,提升优质服务,努力创造高品质的创业环境,积极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优秀留学人员企业和企业家,实现区域经济和企业人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华水 《今日浙江》2014,(17):41-41
正近年来,永康市着力解决浙商创业创新中存在的"投资难、融资难、落地难"等问题,全力打造全省首个县级多功能浙商回归创业创新中心,实现"一凤高歌"到"百鸟和鸣",浙商回归工作成效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永康市有超过10万的永商活跃在全国各地,64.8%以上的永商有着回归投资的强烈意愿。我们依托30个省会城市的永康商会,构建了全国浙商回归信息服务网络,成立了10家商会人才工作联络站和由11家五金专业市场组成的全国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