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引进、学习和模仿,是当今中国企业拥有愈来愈大世界影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企业不仅要成为"实践的巨人",更要成为"思想的巨人",这就必须实现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本土化。而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关系"现象因其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很好的视角和途径。但是,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选择"关系"视角,既不能仅满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也不能仅止步于"关系"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研究,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将"关系"视为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一种"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农"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并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毛泽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有失误;邓小平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理论,解决了中国的改革战略和策略问题,实现了伟大历史转变;江泽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理论,开拓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之路和农民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针对这一命题各抒己见,虽精彩纷呈,却莫衷一是。甚至有学者认为,国家治理的概念来自西方,将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还津津乐道于用西方治理理论来进行解读,成为西方学术的"俘虏""传声筒""留声机"。殊不知,与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显示了"中国历史""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优势"。其一,国家治理的历史来源不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国家发展与治理的历史来源和历史轨迹是不同的,特别是近现代化历史发展轨迹根本不同。今天的中国是前天的中国(1840—1949年)、昨天的中国(1949年之后)内生性演化而  相似文献   

4.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的生成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文明交流思想是其理论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其理论底色,西方和谐思想和全球治理理论是其理论借鉴。全面考量习近平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对于系统认知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开启新时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龙 《世纪桥》2015,(12):18-20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领导的党中央集体先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重要战略理论。这一重要战略理论的提出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伟大实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全面深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理论,将其付诸实践,就要对其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做到深刻认识与正确把握,要知道其不但对实现中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有着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四个全面"战略理论的深刻内涵展开细致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升华和最新成果,是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方案"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它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其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还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更有其哲学逻辑。它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流、交融和交锋,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交互推进和层层递进的结果。"中国方案"作为中国的发展理念及实践经验与全球各个领域的治理现状相结合的产物,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在学习、研究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时候,"鞍钢宪法"是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理论话题,尽管五十多年过去了,但今天回头看看,这个理论话题仍然给我们很多教益和启迪。"鞍钢宪法"大家都知道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思想,就是当年北安庆华工具厂和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创造的走群众路线管理企业的形式,具体来讲,"两参"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就是工人、  相似文献   

9.
张早林 《探索》2011,(1):189-193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中国模式"的普遍性意义,是深化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性的理论需要。"中国模式"的普遍性表现为中国人民开创民族发展历史所秉持的主体自觉性和自主性,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创新性,将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依归的政治上的人民性以及把人类解放作为终极目的的国际交往的和平性。这些普遍性的意义在于其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由此中国模式将开创出社会主义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5年之后的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执政党的转型和国家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转折性的意义,说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这样的重大转折绝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全面和深入转型的需要,一方面,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提出有着历史、经济、社会和执政党哲学认识方面的深刻背景;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后现代化国家中的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先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有着明显的重要的区别:在现阶段的中国,所谓国家治理问题与西方国家是完全不同的——特殊的发展方式积累起来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独特的政治制度促成了中国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注意到,目前中国的国家治理问题的关键应该是"治理国家",也就是进行深入的执政党建设和国家基本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挑战,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向度、治理目标、治理途径、治理理念和治理逻辑等多个维度展现出其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不断探索与推动意识形态管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的转变,是新时代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3.
从西方“滞一缩”理论看中国通货紧缩的政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艳萍 《探索》2002,(5):67-69
199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治理通货紧缩成为政府和理论界百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介绍了西方“滞一缩”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通货紧缩的政策成因。对我国通货紧缩的治理和宏观政策的合理运用具有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改革已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触及深层次的利益矛盾。要清醒认识中国特色制度变革的历史,正确把握中国改革的方向,有必要对"华盛顿共识"的政策和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重新认识。"华盛顿共识"全面私有化的观点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其大爆炸式的激进改革方式的失败对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提供了反面教材,其反对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为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信心。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制度变革方向,是国际形势和国内条件的必然要求,也是吸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小康社会思想的发轫。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初衷是:反对急躁冒进,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反对照搬西方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理论提升,将其反对急躁冒进、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的内涵发展为小康社会思想,将其反对照搬西方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涵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研究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有助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治国理政,一者以"法",一者以"德"。在当代中国,它们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德"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主要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者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两大支柱,这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法律是道德的"护卫  相似文献   

17.
十五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当然包括“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在内。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作为当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与文化理论、行为科学相交汇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切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为此,本文围绕“中国特色企业文化”这一专题就有关学者的研究综述于后,以期推动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回顾20年来我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深刻感到"新时期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当代中国历史的分水岭,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居于特殊的地位。这次会议的关键是它解决了一系列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一"。即:请出了一位巨人——总设计师邓小平;恢复了一条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到了一条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立了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个伟大理论——邓小平理论。这"五个一"以其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在与社会主义实践的"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或民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在这一"结合"过程中推进了唯物史观,在社会主义历史领域获得了新的系统知识。其中主要有对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新思路、领导力量的新认识、历史阶段的科学判断、社会本质的新发现。这些"成果"之所以视为"收获",在于它们在理论层面"自洽",在实践层面被"证实"。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它们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体问题,是上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着重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问题,是下篇.它们这样的关系定位必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凝聚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