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创立过程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密切联系在一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的过程,与此相应,他的哲学的创立也经历了从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实践活动的过程.所以,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推动人类社会伟大变革的同时,客观上也使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科技与价值分裂,理性与入伦疏离,已经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故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对科技异化的成因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找到消解异化影响的手段,从而合理规避风险,才是科技兴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交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其意义隽永。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商品拜物教是资本主义交往异化的现实表征,资本逻辑是交往异化的根源所在。资本逻辑主导下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分别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物化与被物化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异化关系。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交往秩序,拟在内容上实现“物的膨胀”向“人的发展”转变,本质上实现“资本逻辑”向“人本逻辑”转化,关系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人平等互助,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主导下交往异化的批判与超越,又是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逻辑旨归。中国式现代化使人类社会历史遵从“人本逻辑”的发展规律,真正实现从“自然的人”向“现实的人”再向“自由的人”转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突破黑格尔的精神异化和费尔巴哈人类本质异化理论的局限,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脱离人而成为否定人的对立物的劳动异化论;并通过自我异化的扬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两者终极价值的逻辑统一,也是异化谋求自己发展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自然的学说,所具有的自然秉赋终究是要充分地发展出来的,这样历史也就体现为是自由与理性的发展过程。这是康德对人类历史的逻辑规定,而这种发展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漫长的过程,它还必须有现实的手段将它实现出来。在康德看来,这种现实的手段是以人性为基础的,这就是以人所具有的“非社会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先人的理想,而且是今人的追求、后来人的实际生存状态."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社会的人的理想状态,到社会主义国家生存实践的理性要求,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存在状态的演变,从人的本质,到人的思想文化,再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内容的演变,深刻凸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孜孜以求和不懈探索,也进一步彰显了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成熟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7.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化观是解答当代价值观的一个核心问题。马克思的物化观有一个从早期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理性批判到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分析的问题域逻辑转换过程 ,对物化观的经济分析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确立的基础。物化实质上体现了作为商品的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利益关系下对主体 (劳动者 )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否定关系。正如消灭异化要以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前提一样 ,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改变滋生物化的特殊经济利益关系 ,建构一个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的自由人联合体 ,劳动 (实践 )创造的产品才会体现对主体 (人 )生存和发展的肯定关系。这就是马克思物化观问题域逻辑转换的价值指归。而卢卡奇把物化从经济因素中剥离出来 ,按黑格尔理性革命观的图式将其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 ,它无疑为一切把客观的经济利益关系当作价值事实的唯意志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近代启蒙理性观与古典自然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古典自然法的方法论模式,分析了古典自然法的数学模式、第一原理、论证逻辑及其潜在悖论,说明了古典自然法的产生、发展及其危机都根源于人类永恒的理性。本文同时探讨了理性在现时代的发展困境及其给自然法发展带来的两难,指出了消除“应当”与“存在”之间矛盾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终结”中透露着“回到”.一种强劲的思想张力从亚里士多德向着目的“善”之实践到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最后返回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出“人类给自己造成的未成熟状态”.这条思维的逻辑线路整合于资本主义从原始积累时代的“恶”到后消费社会的“酷”向着自身否定之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逻辑考量,高考制度的设计与改革,不仅需要实现教育公平、完成教育资源的配置与管理,还要实现人才培养基本目标.高考制度改革呈现多重逻辑博弈状态,凸显强大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之难、理性设计与制度异化之困以及利益统领与利益多元之窘等特征.面对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在复杂逻辑共同影响下,实现并保持国家逻辑、市场逻辑与教育逻辑的平衡,为此,可以尝试作出如下选择:从国家统揽到国家主导;深化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关注相关行动主体的存在与诉求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检察监督制度与列宁的检察监督思想虽具有明显的逻辑联系,不少技术性规定甚至有照搬之嫌,但这种联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演变而发生了微妙变化。在新时代下,列宁的检察监督思想处于欧美经验及本土生成的双重夹击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正阻碍中国法律制度尤其是刑事司法制度的良性运作。故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列宁的检察监督思想可视为特定政治、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传统",而不宜视为"正统",更不宜通过政治话语获得永久性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2.
消费观的演变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实质就是人类在消费观念上由线性思维走向非线性思维,以非线性思维为思维基础的可持续消费观是人类消费观演变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3.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运用谱系学方法和自身建构的微观权力理论分析了从中世纪末期到近当代的刑罚演进历史,指出所谓监狱与刑罚制度的改革不过是在人道和人权的幌子下所作的规训方式的的进化,这一观点显然有别于传统的刑法学观点,因此有必要从刑法学角度探讨福柯论证的内在理路及其见识。  相似文献   

14.
任何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不仅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理论建构过程,也是一个从继承到创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应然逻辑表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然逻辑,也是改革开放实践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报编辑加工稿件,要具有写作学的视野。从古典文论及写作学中汲取营养,能使我们在阅读稿件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逻辑的角度言,重点要观其文题、整体架构和段落排布;从语法的角度言,不但要观其句子主干,更要留意其枝叶;从修辞的角度言,既要整体审视其是否“合体”,又要从细部斟酌其语词的运用,还要注意其表明观点和态度的语词。  相似文献   

16.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质变和量变相统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立案与侦查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简单对刑事诉讼中立案与侦查两程序的先后顺序进行判断不符合诉讼规律。从司法实践、法律检讨、诉讼价值、哲学理性、逻辑推理、制度比较等多角度、多层面纵横立体以及动静结合透视立案与侦查之关系有助于不断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从而提升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动力,明确改革方向,重新科学合理设计、构建立案与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学发生的内在动力源于寻求制度理性,以规避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悖论下"合成的谬误",寻求理性与美国进步时代的外在压力促使了公共行政学的发生,寻求秩序的理性贯穿于公共行政的整个历史进程。将技术理性与公共行政的结合视为建构美好未来的途径致使人们遭遇了现代性的困境,如何探求宏大的科学理性是未来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法学是研究国家和法的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逻辑学.民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部门法学是从民事法律方面向人们明确概念,叙述判断,阐述推理的.然而一些民法学教材忽略了思维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体现在具体的民法学教材中,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理不合乎逻辑、论证没有说服力的现象时有发生.从逻辑角度分析一些民法学教材在明确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逻辑错误纠正表述这些民法学概念的语词,这样才能揭示其内涵,确定其外延,使其既符合法律,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20.
墨家逻辑产生于春秋未战国初期的百家争鸣的时代。本文从墨家逻辑的宽泛性、直观性和“辩”的特征,阐述了墨家的逻辑体系,分析了墨家逻辑的兴衰史,为当前我国逻辑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