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该文开宗明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首先,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迫剥削中国人民。中华…  相似文献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载体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政治协商制度的载体是全国和地方各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常委会。惟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尚未制度化,也没有载体。为了使多党合作这个植根于中国革命历史又为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所迫切需要的原则落实,有必要立即着手组织“全国多党合作会议。”  相似文献   

3.
《前进论坛》2012,(1):38-38
在2011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锦涛同志的"同心"思想,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对多党合作理论的最新发展,是引领多党合作事业取得新辉煌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全国各族人民无不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要成员,各民主党派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90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最近,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同心”思想既是多党合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多党合作未来发展的更高追求,是对新形势下多党合作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同心同德是思想上的最高境界,同心同向是目标上的高度契合,同心同行是行动上的根本准则。“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多党合作的本质内核,高度凝练了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集中体现了多党合作的政治优势,明确提出了多党合作的目标方向。  相似文献   

7.
林莉 《前进论坛》2012,(6):28-29
在2011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胡锦涛总书记的“同心”思想,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9.
葛剑平 《北京观察》2009,(11):76-79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60年,也是党领导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60年。60年来,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风雨同舟、团结奋斗,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法宝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我国几十年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多党合作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项制度的产生、发展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及统一战线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2.
安阳市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年来,安阳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普遍提高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意义的认识。他们给合本地、本单位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中国。砖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懈探索,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刊以“同舟共济创伟业、肝胆相照谱华章”为主题,从本期开始连续刊发专访各民主党派主要领导人的文章,努力展现90年来中国统一战线、多党合作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光辉历程、宏伟业绩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主革命中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的原因游洛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多党合作理论的重大发展林祥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我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建构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理论体系,是这一制度的奠基者;邓小平同志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在多党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对我们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半个多世纪团结合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搞好多党合作的重要遵循。一 努力创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由我国多党合作的长期性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面临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的艰巨任务。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组织性和革命性最强的阶级,但人数很少,…  相似文献   

17.
研石 《乡音》2013,(11):25-2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春节前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贾庆林同志在今年的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提出,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它不是主观臆造、凭空产生的,而是由长期的历史所形成的,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理论基础我国实行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是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