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校美术欣赏课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德育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高校美术欣赏课教师要从挖掘美术作品的德育因素、创设美术教学的德育环境、提升美术教师整体素质等方面加以研究,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高校德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群 《探索》2007,(2):132-134
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问题也突出存在:大学生道德主体迷失;大学生对高校德育课程淡漠;高校德育队伍建设存在偏差等。相应的对策:加强高校德育实践活动,找回迷失的道德主体;构建合理的高校德育课程,唤起大学生对德育课程的热爱;优化高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为德育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大学开展素质教育.高校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形成原因及解决的对策,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德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以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内在需求机制是大学生基于自身完美和全面发展需要而对德育价值目标的自觉认同和积极追求,是德育个体价值的重要体现.自身完美、成才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对德育需求的内在动力基础.激活内需--让大学生自我育德,引入生活--让大学生体验道德,德福合一--让大学生享用道德,正确评价--让大学生追求道德,是构建大学生道德内在需求机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新视点: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邦红 《世纪桥》2007,(4):121-122
网络在对丰富和便捷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张扬和重塑大学生的个性、人格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作用的同时,也在他们身上引发网络道德危机,这也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教育是克服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最积极有效的举措。强化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关道德责任方面内容的经典教育、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资源有关道德责任方面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作用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教育的科学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德育与新媒体狭路相逢,面对用户推送、分众传播的新媒体舆论生成和引导方式的挑战,高校德育如何有效发挥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德育体验方式——微德育,从社会学视角借鉴其有益的理论,倡导为大学生提供微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师生共同创造微德育产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等思路,以求探索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环境生活化是在反思目前我国高校德育环境缺乏人文关怀、教育整合力不强、大学生在环境中作为完整人的认同感差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本文以交往实践观为认识论基础,以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和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为宏观背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价值参照,提出了高校德育环境生活化的三个基本向度,即人性化向度、综合化向度和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向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德育与新媒体狭路相逢,面对用户推送、分众传播的新媒体舆论生成和引导方式的挑战,高校德育如何有效发挥其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德育体验方式——微德育,从社会学视角借鉴其有益的理论,倡导为大学生提供微时代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师生共同创造微德育产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等思路,以求探索推进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责任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及其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责任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现实课题。充分认识责任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把握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基本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策略,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高校德育环境日益复杂.作为高校德育对象的大学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德育人人有责,而提高教师素质则是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一、教师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及其意义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性质和办学方向.对学校其他教育起着定向、驱动和保障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大学阶段正值青年学生思想、知识、心理等方面日趋成熟,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力日益增强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  相似文献   

13.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和主要内容。目前高校的德育不注重引导大学生将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等内容经过内化而接受,德育工作往往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特别是作为德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钱兴 《唯实》2000,(11):58-59
一、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随着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德育改革应首当其冲 ,这在高校已达成初步共识。笔者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高校德育目标改革的认识。高校德育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活动 ,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规定 ,从宏观来说 ,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从微观来说 ,就是通过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水平 ,确立坚强的精神支柱 ,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管理德育是与“就范式”管理德育完全不同的德育模式。构建主体性管理德育模式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新的有效的高校德育机制,促进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要建立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加强高校管理德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以“模式”的研究方法努力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由于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德育现状,提出主体性德育建设,目的在于转变原有德育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主体性德育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音乐德育模式是在音乐艺术教育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艺术教育与德育教育主体及客体的需要所形成的有利于提高客体音乐艺术素养和道德水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音乐艺术教育的新理念,一种德育教育的新视角,更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文章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视域下,论证了高校构建音乐德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意义,阐明了高校音乐德育模式的构建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