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王汀明 《湖湘论坛》2001,14(5):72-74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为农村稳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认为,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才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一) 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仅需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牵引,更需要全面夯实自己的基础,构筑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键。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不适…  相似文献   

2.
丁一 《群众》2009,(10):71-72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们江都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努力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在更高的起点谋划农民增收,从更宽的领域推动农民增收,用更新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收入的“平均数”,更好地体现“大多数”。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220元。同比增长15.9%,呈现出农民增收持续化、收入结构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3.
马国宪 《政策》2000,(4):31-32
1999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坚持“三大战略”扭在一起抓,全面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构筑云梦特色农业,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灵山县县域经济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排名居第24位,这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县域经济在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处于决定全局的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域,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灵山县按市场原则加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农并进,第三产业配套协调发展,形成了区域特色经济。其中,跳出农业抓农业,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的做法具有普遍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近年来,南充市立足川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农村经济欠发达的现实,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作为助农增收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事来抓,收到显著成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南充经验”。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南充经验”是西部农业欠发达地区,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富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内外抓,重点抓,综合抓,长短抓”的思路,来宾市把这一思路全面贯彻到基层,将特色农业当看家本领,以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品质,用“三化”促劳动力转移,保投入稳固农业基础,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7.
王利 《江西政报》2006,(23):46-47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非常重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我们认为,彭泽县是一个具有传统农业优势的县,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脚踏实地,以更强的责任感关注农村,更多的精力关心农业,更深的感情关爱农民,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体要做好“一个主攻,二个狠抓,三个加快,四个推进”。  相似文献   

8.
郭铁 《当代广西》2004,(19):40-41
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为解决这一难题,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形象地指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出路中提高农业产量是“加法”,提高农产品质量是“乘法”,大办农村工业是“乘方”。在多年抓农业工作中,笔者也深深体会到,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一条佳径。  相似文献   

9.
张茂才 《前进》2004,(3):22-23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是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临汾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摆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十六大之后,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确立了“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建设基地,稳增粮食,大上林果,发展畜牧,提高效益,促进增收”的农业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一手抓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快高效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一手抓整个经济布局的结构调整,加快二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云南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此,我们采访了云南省农业厅厅长段兴祥。谈到这个话题,段兴祥非常兴奋,他告诉我们,云南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九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早籼稻全部退出保护价范围这一政策的实施 ,粮食价格急剧下跌 ,直接影响到我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此 ,我们将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紧扣结构调整这个主题 ,以稳“种”扩“养”为重点 ,以搞活流通为支撑 ,确保全年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稳“种” ,就是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的发展。三湖红桔、中药材是我县传统优势产业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目前全县红桔面积达到 2 .1万亩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0万多亩。要继续把优质水果、中药材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 ,认真落实“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措施、一…  相似文献   

12.
胡明旺 《前沿》2002,(10):54-55
朱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 :“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 ,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否做好这项工作 ,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农业是弱质产业 ,“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三大风险”。我国已正式加入WTO ,在国际产品竞争面前 ,这“三大风险”更为严峻 ,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确保农民增收需采取多种措施。一、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发挥比较优势 ,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华坪县委、政府结合实际,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华坪作为一个山区小县,改革开放以来,利用自身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但全县8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华坪仍然是一个农业县。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华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要实现华坪经济跨越式创新发展,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就必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抓农业农村工作。用“跳出粮食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  相似文献   

14.
农技推广改革的挑战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10,(24):19-2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抓农业科技推广,就是抓第一生产力,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与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粮食安全是一脉相承的。”张中伟委员的一席话表明了加强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淮安视察指导工作时也指示:“要跳出农村发展农村,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民发展农民。”淮安作为农业大市,有384万农业人口,120万人从事种植业,2002年农民从种植业获得的人均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农业比较效益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束缚在土地上,是当前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刘保明 《前进》2004,(3):26-27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以往,人们更多地立足农村,着眼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时至今日,这条路子已越走越窄。从现实看,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模式,把“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置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局来考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市开发和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发展城市来繁荣农村。中央关于“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方针和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挖掘城市化潜能提供了良好契机。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牢抓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创建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一、顺应市场趋向,把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头戏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按照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  相似文献   

18.
阚满荣 《群众》2006,(7):42-4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把握好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要跳出“三农”做文章。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市云亭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促进农民跳出“三农”兴“三农”,以“减少农民”进而“富裕农民”。只有做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文章,才能切实激活农村人力资源和各种要素,才能切实强化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当代广西》2004,(16):4-4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前年中央提出“统筹城乡”、去年提出“重中之重”、今年发出“一号文件”以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相似文献   

20.
许志勤 《前沿》2003,(11):88-8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 ,探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由于农民不能正确把握深层次改革的要求 ,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导致在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农村普遍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农业经济效益增长低速 ,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 ,传统的农产品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无品牌、无特色、无高科技含量 ,使大部分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