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天傍晚,我到火车站去接一个朋友,等了半天,早已过了到达时间,却仍不见朋友的踪影,打他的手机问一下吧。这时已是华灯初上,细雨成帘。我四下张望,发现左边路口不远处就有一个电话亭。等我走到电话亭旁,一摸口袋才发现,口袋里的钱竟然丢了。祸不单行,怎么办?权衡了半天,还是鼓足了勇气走上前,我要取得电话亭里那位大妈的信任和理解。 “大妈,我今天带的钱丢了,您看我现在又有急事想打个电话,行吗?明天一定给您送过来,真的,我会守信用的……”说着说着,我自己都快被自己的真诚和可怜所感动了。 不料,大妈的回答让我感觉…  相似文献   

2.
祁迹 《人民公安》2006,(18):35-35
为了这个题目,费了好多脑子琢磨,起因是一件很好笑的事,说是某地有位女副县长,到受灾的地方去慰问,结果由于迎接的领导没能及时赶到,女副县长大为光火,说,你们让我干什么来了?于是调头就走,那些等着他来慰问的灾民白等了半天。这位女副县长无非是觉得相应的领导没去迎接,很让她  相似文献   

3.
木桐的无奈     
木桐是一地名 ,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 ,豫西山区某县的一个乡。是乡就有派出所 ,有那么几个警察 ,还有一辆破吉普车 ,运气好的时候 ,能开。但是那一次 ,运气不好 ,派出所的车已经坏了好几天了 ,没钱 ,一直没修。木桐乡一个叫灵神的村子一农民来派出所报案 ,他家的牛被盗了。这农民是搭坐拖拉机来的 ,到了乡里 ,拖拉机就不管他了。那天在所里值班的是一个年轻的民警 ,接报案后他为难了 ,木桐离灵神有30多里的山路 ,走着去 ,太远 ,当然他还得考虑怎么回来。这是一个有责任心但觉悟不高的民警 ,他琢磨了半天 ,提出让报案的农民租一辆摩托车。农…  相似文献   

4.
远去的蒲扇     
二十多年前,在我居住的乡村,电风扇还是很稀罕的家什。每到夏天,村民们就要买回几把蒲扇来驱蚊避暑。大人孩子各持一把,在左右上下摇动问,摇散了嗡嗡的蚊虫,摇干了灼灼的热汗,摇来了徐徐的清风,摇落了炎炎的夏日。  相似文献   

5.
驴大、驴二、驴三是师兄弟,它们脚力都不错,结伴到一个集市上找活儿干。 恰逢阿凡提到集市上选和他一起周游世界的坐骑。他转了半天最后看中了驴二,驴二听说能周游世界,很高兴地跟阿凡提走了。  相似文献   

6.
红军,河南省济源市人,保安分队长。 红军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没有什么事可以让他感到烦恼与不快,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是美仑美奂的,是五彩缤纷的,即便有小小的挫折与磨难也不足挂怀,因为红军觉得总会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在迎接你,而有了对明天的那份期待,又何必在意昨日的过眼云烟呢。于是红军的脸上总是顺理成章的挂着坦然而憨厚的微笑,于是便有了他近似游侠般的经历。 红军初中毕业便开始了自己的游荡生活,山南海北跑遍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也干过不知多少种营生。他干过建筑队,去过造纸厂,下井拉过煤,上山开过石,到铸造厂翻…  相似文献   

7.
史芳 《中国保安》2012,(8):72-73
我爱人是一名复转军人,2004年选择了自主择业,当初有人要把他介绍到一家保安公司工作,我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我觉得一名部队军转干部到地方干保安没尊严。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那几年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一些大机关、大企业办业务,我曾亲眼看到一些穿着西装看起来很有身份的人瞧不起保安员,  相似文献   

8.
毛遂自荐乃经典故事,妇孺皆知。说的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毛遂先生的故事:秦兵进攻赵国,平原君赵胜要到楚国去求援,在门客中挑选20名文武具备的人跟随,已挑定19个,还差一个,毛遂先生乃自我推荐跟随他去。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没有结果,亏得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答应派兵去救赵国。今天,毛遂自荐已成了一句成语,指一个人不用别人介绍,自己推荐自己去担任某项工作。 重读《平原君虞卿列传》,掩卷之余,深陷感慨。我的感慨是:毛遂假若生在今日官场,这个“经典故事”怕要重写。 《史记·平原君列传》讲毛遂的故事,前…  相似文献   

9.
鲁迅逝世前一个多月,以超脱的态度写了一篇游戏文章《死》,他说他的怨敌可谓多矣,即令到死,我一个也不宽恕!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找点小事干,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些话,后来竞成了鲁迅的严肃的遗嘱。鲁迅自称是“随便党”,文笔很幽默,然而通篇的精神毫不含糊,是异常认真的。  相似文献   

10.
杨振威 《群众》2010,(11):80-80
前段时间,和三名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聊天,当问及理想、抱负时,他们都滔滔不绝,可当问及他们眼下分别想找什么工作时,又显得很木讷,愣了半天,一个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想清楚,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准备到市场上去碰运气,随遇而安了:另一个说,自己想干的事情很多,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复杂的因素 ,靠一些人总结出经验然后你去实施 ,或把教学计划各个方面做出很多过分的研究都是不妥当的。以前 ,我们总说 ,凯乐夫的教育学束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后来我随团到俄国去一问 ,许多人都不知道凯乐夫。打听半天 ,才知道他原是农学院的教授 ,后来任前苏联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他当时只是发表论文 ,在研究一门学问 ,俄国人并没有按照他的学说去做 ,中国却照他的理论去办 ,这能怪谁呢。现在谈论最热的素质教育在大学里谁也搞不憧是什么意思。有一段时间素质教育说成是文化素质教育 ,强调理工科大学要开语文课 ,让学…  相似文献   

12.
一次电视访谈,杨澜采访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他姐姐找到一个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机会,就想让弟弟到香港去读书,而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不大愿意,他妈妈却非常坚定地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  相似文献   

13.
相逢一笑     
一界岭派出所的万所长把电话打到刑警队来,说他们辖区内发了盗案,一位村文书向村民收集的7800元电网整改款不翼而飞。我问万所长现场怎么样,他说保护得还算可以。这就很好。队里派了警犬员小关带着他的“虎子”和我一同去协助派出所破案。我们先到派出所,听所里介绍了有关案情。末了,万所长说,失主老苏原来一直干村治保主任,在工作中和派出所合作得很好,这次一定要想办法帮他把案子破了。调查时,老苏说,家里现金被盗的前一天,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办喜事,他被请去帮忙,整个白天没有进屋。他的妻子在家里挑猪栏水灌过一阵油菜,…  相似文献   

14.
老朱又干了件事,他把门前两间平房买了下来,粉刷一遍后,建成了书画室和阅读室。为这事,他忙了一个多月,花了一万多元,和他一年多前开始建的“科艺园”一样,这又是老朱自愿义务干的,他就是想在村里建一个充满文明味道的殿堂。 不久前,记者见到老朱时,他正蹲在小屋里给一地的字画装裱,装得挺简陋,“让人裱一幅至少得20多元,不如我自己干!” 60岁的朱振华是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西胡垌村的普通农民,去年2月12日,他开始着手建一个农民的“科艺园”,他想通过这样一个别致的有科普味道的小园子,尽量改变村民的生活。花3万…  相似文献   

15.
《干部人事月报》2009,(3):76-76
清晨,一个不到1.5米的矮个子青年从东京一个公园的长凳上爬了起来,徒步去上班。他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虽然工作勤奋,但收入少得让他甚至吃不起中餐。因为拖欠房租,他已经在公园长凳上睡了两个多月了。这一天,年轻人来到一家佛教寺庙向住持吉田和尚介绍投保的好处。老和尚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平静地说:“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他停顿了一下,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这个叫原一平的年轻人很久很久,  相似文献   

16.
做宣传工作的,常常是去写、去宣传别人,习惯了这样以后,而别人采写自己时,总觉得不那么舒服,如果不是这次被评为河北省“十佳宣传部长”,如果不是领导点名要写,他说啥也不会让写。要说平时,他紧张又忙碌。组织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宣传的典型一批接一批,而真要坐下来采访他,他反觉得没啥好说的,总认为工作上取得的成绩都是大家一起干的。然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一位组织者、指挥者,同时也是一位战斗者。  相似文献   

17.
小偷报劫案     
李小剑 《人民公安》2000,(14):35-35
廖长军长得五大三粗的,壮得像 头蛮牛。但他脑壳里长的是豆腐,经常糊里糊涂地办傻事,有点憨。他平时爱搞些小偷小摸的玩艺儿,东家去捉个母鸡炖汤喝,西家去提块老腊肉来打牙祭,很让村民们讨厌。他好吃懒做,全靠到处偷鸡摸狗过日子。偷了好几年,尽是小敲小打,没整出大名堂,更没发财,他心里就有点不平衡了,总想恶狠狠地偷一次,弄一回大买卖后好好享用几天。他打定主意后就到邻村去踩点,终于瞄到了张家屋里的人都走亲戚去了,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这天深夜零点刚过,他偷偷摸摸地溜到了张家屋外。四周静悄悄的,连狗叫声都没得,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安》2001,(1):35
陷阱一:非法中介,骗你没商量。有些不法者打着职业介绍所的牌子介绍工作是虚,骗取钱财是实。部分就业者在交了介绍费后,工作人员给他开个介绍信,让他带上证件去找单位,不是所介绍的单位不存在,就是条件太苛刻、工资太低让人无法接受。  陷阱二:试工试用,没完没了。一些不法者为了给打工者少付工资,便一直在试用期内用人。工人招来后,有的还冠冕堂皇地签个劳动合同,有的不签合同则称国家规定试用期2至3个月。实际干到最后,要么在用工过程中找个茬儿将你辞退,要么到期“请”你走人,让你投诉无门。  陷阱三:名招服务员,实…  相似文献   

19.
朱文杰 《乡音》2012,(4):50-50
因为共同的摄影爱好,我认识了一位同城的朋友。他有一个习惯,每到周末,总是喜欢到山里去采风,且已经坚持了数年,这不禁让我惊讶。追问后,他说了句让我思考良久的话:"我们需要停一下。"原来,朋友幼年时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李吉双 《台声》2011,(9):66-66
去台湾的第四天,受朋友的邀请,我们去了台中市。据说这是一个颇具台湾传统特色的城市。进入台中,当我们搭乘公车前往东海大学的路上,我听到了坐任我前面的一位老人用标准的大陆口音在向人问路。原本以为在这异乡遇虱了同乡,大家没准还能交换一下出行心得,于是就向他打了一个招呼,却没想到眼前这位老先牛竟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被国民党抓壮丁到台湾的一位老兵,而60多年的经历竟没有让他改变乡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