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源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三个必经阶段。回顾历史,资源、规模成就了湖北“农业大省”的美誉。但长期以来。因农产品品牌不响,湖北农业一直“大而不强”。进入新世纪,中央明确要求湖北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步伐,打造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实现这一目标,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全省农业要多出亮点、多出品牌、多出龙头,让全国人民吃湖北粮、食湖北油、喝湖北水、品湖北味”,鸿忠书记对农业品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新阶段湖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赣南苏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兴国县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一历史机遇,着力破除部分干部中存在的“阶段论”“务虚论”“无关论”的错误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两会”和省、市两级党代会精神上,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3.
最近,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首次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集体。这既是对湖北党史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湖北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史工作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为此,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经请示省委同意,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党史工作会议,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当前全省党史工作.提出了科学发展湖北党史工作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三个到位。  相似文献   

4.
湖北发展方式的问题与转变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邦国委员长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湖北在发展方式转变上要认识深一点、起步早一点,走在全国前列”。省委明确提出,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形势判断,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力量凝聚到落实“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全省上下要真正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湖北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全国县纪委书记培训班5月8日在中央党校开班,全国2000名县纪委书记分三批集中接受培训。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纪委监察部北京培训中心同步举办。这是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大规模对全国县纪委书记进行的集训。中央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就此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  相似文献   

6.
<正>纺织服装产业是湖北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是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将推动湖北纺织服装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为湖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在全国纺织规划总体布局中,湖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一)产业规模和地位全国领先2022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发展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日益逼近,深圳市为了进一步借助香港和内地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经济,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当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出了与国际市场衔接、与香港衔接。与广东及内地衔接的发展战略,特别强调抓紧实现与香港的衔接,最终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促进两地共同繁荣,比翼双飞。另外,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央领导认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中部五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五省的开放开发,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基地是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打造“三高地两基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湖北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责任担当,对湖北现代农业发展在点上突围,进而带动面上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湖北省委提出的“五个湖北”建设中的“文明湖北”建设是这个战略方针在湖北的具体化。湖北是以灿烂的荆楚文化为源头的文化大省,湖北的文化建设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湖北对荆楚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湖北文化建设的实践成就,都已经对全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个人对荆楚文化的知识很少,对湖北的实际研究也不多,只谈一点肤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吕丽 《当代贵州》2012,(35):22-22
听了十八大报告,我最深的感受是报告深刻、清醒,不仅理论上有新发展,对实践也有重大影响。报告对两部发展非常关注,作为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我深感欣慰,回去后一定要向大家传达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中西部,难点在民生问题。只有中西部地区的广大群众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才能实现真正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旗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如何能够缩小差距,赶上全区、全国的发展步伐,跻身于全国的先进行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中央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  相似文献   

12.
我这次专程来武汉,到第一线考察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进展,了解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以便加大中央对湖北和武汉的支持政策措施,把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同时,我是来看望慰问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的!是来看望慰问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志愿者等各方面人员的!是来看望慰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  相似文献   

13.
刘奇 《江淮》2012,(7):26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中央又作出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201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代表中央作的工作报告又提出"三化同步"的新理念,这三个提法,每个都较前一次有大的发展。实践表明,坚持"三化同步"就是要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要同时发展、同步发展、同样发展,唯此才能有效平衡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这不光是一次重大的理念创新、理论创新,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就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2022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治荆楚必先治水”,要求以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底线,统筹四化同步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流域治理系列要求,高度重视黄柏河流域系统治理,其治理经验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夷陵区流域综合治理在长江大保护实践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桂福田 《共产党人》2012,(Z1):22-23
正新起点催生大发展,大发展更需新动力。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立足全国发展大势,科学提出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主题,体现中央精神,切合宁夏实际,顺应群众期盼,必将成为全区工作的主旋律,引领宁夏进入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6.
马尚云 《学习月刊》2012,(14):37-38
近年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倡导“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发展环境”,努力培育“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文化。成功引进了首钢、华新水泥和北大荒集团等3个全国百强企业落户,并于2011年全部建成投产:先后培育了全国第一的电解金属锰龙头宏信集团、全国工业气体的领军企业湖北和远气体、全国魔芋行业领军企业湖北一致魔芋、全国油茶行业的第一品牌湖北华饴木本油等行业细分市场的龙头。  相似文献   

17.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我组织省网信办、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湖北广播电视台、武汉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组成调研组,就媒体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有关情况及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1,(2):61-6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抓住主题,把握主线,中央相继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此外,  相似文献   

19.
白洁 《学习月刊》2016,(5):9-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省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湖北”、“创新强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湖北实际。“十三五”时期,把创新发展放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从湖北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主动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把创新放在湖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 《奋斗》2020,(7):4-11
(2020年3月10日)我这次专程来武汉,到第一线考察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进展,了解你们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以便加大中央对湖北和武汉的支持政策措施,把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同时,我是来看望慰问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的!是来看望慰问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志愿者等各方面人员的!是来看望慰问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