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孙中山人才思想述评徐万任何成功的领导者,都把人才问题看作自己全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作为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震撼封建王朝的风云人物,当然没有忽视人才——这一关系到事业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他在探索革命真理和从事革命活...  相似文献   

2.
肖保根 《党史文汇》2011,(10):20-21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奋斗40年,虽然屡遭挫折,但屡败屡战,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伟大贡献。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同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展开了一系列不妥协的斗争;晚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毅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根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过程中,孙中山积几十年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自由革命之经验,创立了著名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入革命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鼓舞人民大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制订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缔造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和组织领导下,发动多次武装起义,才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成高潮,迎来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港、澳门的经历和活动分不开的,与港澳爱国华人的积极参与也关系甚大。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孙中山出生在原隶属澳门的香山县翠亨村。他早年“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特别是在港澳就读时,不仅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  相似文献   

6.
张岂之 《学习导报》2011,(20):33-34
题一:举“黄帝旗帜”揭开民族复兴序幕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有深远影Ⅱ向的革命运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杰出的思想家孙中山的名字与辛亥革命联系在一起。孙中山于1894年在夏威夷的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宗旨是“振兴中华”,揭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序幕。1905年,以兴中会为主体,联合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之所以成为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在于有一个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广泛的革命联合战线。探讨这个联合战线的形成过程 ,对于研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具有重要意义。一1 894年至 1 90 2年 ,是辛亥革命反清联合战线的萌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早在大学时代就注意“物色有志学生 ,结为团体 ,以任国事”。中日战争的爆发 ,进一步激发了孙中山联合同志以举事的革命思想。 1 894年 ,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随后到香港等地进一步扩大组织。兴中会成立初期 ,主要力量在国外 ,并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革命组织和领导者.为了扫除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他历尽艰辛,尽忠革命一尘不染,坚持不懈奋战了40年,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16世纪,葡萄牙人入据澳门后,澳门成了中国最早的接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商贸港埠。长期以来,澳门不仅有着维护祖国主权、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光荣传统,而且由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成为中国近代社会酝酿变法图强、传播维新思想的一个策源之地。像林则徐、郑观应、康有为等不同时期的维新派人士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澳门都进行了各种考察研究及革命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波及影响到中国的政界和思想界,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先驱者在这里开眼看世界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与“鸦片”这个污垢的词汇…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了扫除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他历尽艰辛,尽忠革命一尘不染,坚持不懈奋战了40年,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期间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还比较微弱 ,辛亥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它的一批领导人不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烘托出来的人物 ,而是受到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觉悟到以革命手段挽救民族危机的共和知识分子。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知识分子发动革命时 ,国内资产阶级既缺乏雄厚的阶级力量 ,也缺乏推翻清政府的阶级觉悟。当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阶级基础不在国内 ,而在海外华侨中。领导辛亥革命的共和知识分子 ,首先并没有得到国内资产阶级的支持 ,而是首先得到了海外华侨的支持 ,他们以…  相似文献   

12.
1911年.中国大地爆发了埋葬清王朝和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在这次革命中,皖人率先传播革命思想.率先发起革命起义.率先组织革命武装.率先发动讨袁,无数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革命胜利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正如孙中山所说:“直可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唯实》2011,(8):56-59
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相似文献   

14.
《学习导报》2011,(20):1-1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纪念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15.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1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澳门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即重视在港澳地区开展工作,利用港澳的特殊环境,进行革命斗争,这其中又以香港为重点。由于澳门地域小、人口少、澳葡当局控制较严,中共在澳门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影响相对较小,留下的资料也是一鳞半爪的,中共在澳门的活动成为党史研究的一个空白,本文拟根据现有资料略加述论,失当之处,敬希识者教正。一、中共初创阶段在澳门的组织状况港澳同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一些进步分子还积极配合祖国内地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澳门的青年学生也积极行动起来,开展爱国宣传活动。据…  相似文献   

17.
曲晓溪 《奋斗》2014,(1):58-58
正韩铁声是东北早期著名的革命进步活动先驱者。1915年在哈尔滨组建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哈尔滨通讯社等,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苦闷与彷徨韩铁声,又名韩迭声、韩庆昌,1893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南青坨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经常进行进步思想的传播工作。辛亥革命胜利后,韩铁声看到几千年的封建王朝被推翻,曾激动地写下一副对联:"西欧立  相似文献   

18.
王瀚秋 《党史文苑》2013,(12):17-21
彭素民先生,是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胜地江西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叱咤风云的政治活动家。他从19岁开始追随孙中山,参与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参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积极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协助改组国民党、创建黄埔军校、筹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了国民革命的思想,以此区别了中国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他认为国民革命包含对内的民主革命和对外的民族革命两个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完成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任务。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了国民革命的不可超越性以及国民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自从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不屈的人民即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进行长期的斗争。经过多少次的挫折、失败,到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创了意义比较完整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这次胜利,也为北洋军阀所破坏,革命并没有使国家避免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命运。 1921年7月,祖国大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出现,使中国革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今天,中国共产党终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