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黑人的飞跃     
崔少明 《南风窗》2008,(24):94-94
黑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几乎是全球拥戴。但余生也早,我1967年到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求学和工作十几年,但一个黑人也不认识。老师和同学里没有黑人,即使住处看门的也是拉丁裔。读研究院那几年,只在学术会议上见过一个黑人同行。由于太罕见,至今还记得他姓Brown。  相似文献   

2.
Still 《南风窗》2014,(4):52-57
<正>摇滚,这两个字,迷笛一写,就写了20年。20年,不长也不短,但足以改写一个人的一生。有像张帆这样的,把生命注入摇滚。20年前,一名首都经贸大学的年轻毕业生,在他眼前的,是迷茫与不安;20年后,作为"中国摇滚音乐黄埔军校"的校长,在他耳边的,是一波波青春与自由的躁动。也有像毛川这样的,把未来献给了摇滚。20年前,他只是一个五音都不全的、一边听着卡带一边敲击桌面的黄毛小子;20年后,作为迷笛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国内摇滚乐队逃跑计划的主唱,站在迷笛音乐节的舞台上,一次次地声嘶力竭。他不  相似文献   

3.
有时候我问自己:中国的历史几千年,我们最不了解、最不熟悉的是哪一段?想到的答案说出来自己都不太相信:不是纷乱无序的春秋战国,不是歌舞升平的盛唐,也不是备受欺凌的满清,更不是万里长征、八年抗战,而是我们这代人自己亲历的“文革”十年。那么近,又那么远;近是时间的,远是记忆的——当我们对一些事物拒绝记忆、恐惧回顾的时候,那么就算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也会像天王星一样遥远。  相似文献   

4.
市长,就是个大司务长,管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连垃圾、粪便都得管。就说八三年春节吧,连着下雨,菜也种不上,公厕里的粪便也清不出去。海珠区本来是一天二十吨粪,下雨变稀了,变成每天五十吨,拉不出去。那时我就同外地来的同志开玩笑:“要来可以,别拉屎就行。”其实,广州的问题很多同对外对内的开放有关。交通问题也是这  相似文献   

5.
情人节     
花和汉是一对夫妻。花不漂亮也不丑,汉不英俊也还对得起观众。普通的他们过的是大众的生活,结婚好几年,也可说是老夫老妻没红过脸也没吵过嘴。日子过得像天上的云也像井中的水,随意也寡淡。这样的日子,两个人都觉得有一些不对劲,但又找不到症结在哪里,也就随了那日子过去。今年的情人节,街上很多人买花,把花买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96,(2)
与突破性思维相对应的是常规性思维,也就是只承认常规、止“思”不前的思维。以下的5个例子堪称常规性思维的“代表作”。*1876年,美国波士顿一家报纸的社论谈到电话时说:“有识之士都知道,通过电线传导声音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这一做法也没实际价值。”*1878年,一位英国教授在世界科学博览会上参观了电灯之后说:“巴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15)
正美国托拉斯企业在其国内的失意,不等于托拉斯的失败,更不等于托拉斯的终结。1904年到1921年,美国前后三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伍德罗·威尔逊,任内分别提起44起、90起、80起托斯拉分拆案。这18年,被视为世界反垄断的黄金岁月,也是几乎其他所有国家构建反垄断机制时必须参照、借鉴的一段历史,约翰·皮尔庞特·摩根的北方证券公司、约翰·戴维  相似文献   

8.
何东平 《南风窗》2008,(8):96-97
2008年,距那场骇人听闻的屠杀已经过去整整68年。瓦依达绝非在制造不和谐的音符,他只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表明立场:这部电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6):17-19
《劳动合同法》在过去几个月的实施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雇主和劳工对该法的不了解和误读也依然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至今已过半年,但它在劳动者、企业、政府和民间所引发的讨论和争议,至今余波未平。从半年来的实施情况看,这部以维护劳工权益为己任的法律,不但引发了部分企业主的强烈反弹,而且也招致了很多劳动者的不满和质疑。《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关切之情不可谓不真,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之意不可谓不切。情意固然很好,但关键是这样的情意能否落实在每一个劳动者的身上。自去年年底开始,记者的邮箱和手机就不断收到关于《劳动合同法》培训的广告,  相似文献   

10.
没有人会容忍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被尊重。中国5000年文明是多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所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承认和保护就是对我们五5000年文明的承认,也是对人权普遍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在世界历史上是不寻常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当代资本主义正经历着自上个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历史将发生重大转折。2008年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社会主义中国经受住了冰雪灾害、藏独闹事、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成功举办了奥运会,顺利进行了神州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在凯歌声中庆祝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年终岁末,我们采访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卫建林同志,请他谈谈对这些事件的看法,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2.
逆风飞扬     
2020年的主题是什么?抗疫!2020年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难!2020年最流行的装扮是什么?戴口罩!……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2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民主生活会判断的那样: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有多不寻常?因为出现了“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  相似文献   

13.
<正>三大诉讼法之一的《行政诉讼法》终于也要进入修改程序了。这部1987年开始起草的法律,直接挑战了当时诸多官员的固有观念,许多人认为政府权威不容挑战。有官员甚至集体上书中央,表示此法若通过,要他们当被告,不如辞职不干。后来高层领导表态说,《行政诉讼法》还是需要的,潜台词是,你们爱干不干。1989年4月这部法律经全国人大通过了,一度被认为未必会正式实施,但最终仍在1990年国庆生效。从通过到施行,中间相距一年半,也算中国改革开放后立法史上少有的特例。诉讼法可谓民众依法维权的指南。没有实体法律,则民众不知道权利的内容是什么,权力的边界是什么。没有诉  相似文献   

14.
也许2000年是个跨世纪的不平凡年度吧,美国2000年大选也着实不平常.不仅由全国选出的两党候选人之间的拉锯战拖了一个多月,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才勉强有了结果.在各州参、众议员和州长选举中,两党候选人也一样厮杀得难分难解,我揭你老底,你揭我家丑,可谓好戏连台.但是,什么东西看多了就腻味,大选也不例外.美国多数老百姓对打派仗不但不想参与,后来索性连新闻也懒得听了.美国许多有识之士则对派仗背后流水般地花钱十分愤慨,要求改革的呼声日增.  相似文献   

15.
李北方 《南风窗》2014,(18):42-44
<正>知识分子的选择,就是向社会大众也向精英把社会的原理讲清楚。人类终究是文化的动物,讲跟不讲还是有差别的。差距小点儿,"崩溃"就远点儿,如此而已。下层是个结构性的概念,没有上层、中层,也就无所谓下层,反过来说也一样,没有下层,上层、中层也就不成为上层、中层。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呈现金字塔状,但社会结构又不同于金字塔的静态,它是动态的,上下之间处于持续的相互塑造过程中。思考不平等的社会格局,核心的问题是上、中、下的结构性关系中上层与下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福建周宁县公安局副局长陈长春强奸少女又妨碍作证,周宁县法院由多数不熟悉刑法者组成的委员会作出有期徒刑3年的裁判。经媒体报道和检察院抗诉,宁德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其有期徒刑12年。两级法院判决的悬殊,再次突现我国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弊端审判委员会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层次的审判组织,它负责讨论决定重大、疑难案件,有权决定本院所受理的一切案件的判决结果。其初衷是好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集中在: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违背了审判的亲历性原则;名为集体负责,实为谁也不  相似文献   

17.
于建嵘 《南风窗》2012,(26):60-61
不仅国家对社会的管控习惯已经不适应当下的社会结构、人们的权利意识以及市场体制,而且,也已经不适应存在着很多失意者、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冲突的社会格局了。2012年,中国发生了很多社会冲突事件,相对于往年,在特点上有一些变化。总体来说,群体冲突事件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2012年是中国政治权力换届移交变动较为重要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管控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不知道是我嫁错了郎,还是老公入错了行。七年来,只有我和婆婆还有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组成的三口之家,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因为老公也是工程人。  相似文献   

19.
易中天 《法制博览》2009,(19):71-72
所以,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他们不害怕改革,也不害怕不改革,只害怕什么事情都不做。相反,只要朝廷有动作,他们就有办法。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农历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20岁的皇太子赵顼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人中年,而新皇帝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  相似文献   

20.
燎原 《南风窗》2014,(7):29-31
<正>攀枝花林改,从最早参与的那一批林主算起,已进行9年,二次流转期限也已期满。但这次改革没有赢家。"说话摇头晃脑,非常官僚!如果杀人不犯法,我恨不得把他给杀了!"说这话的,是成都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退休前,这位老太太也是一名级别不低的公务员。她出离常态的愤怒,源于8年前,参与一家公司在攀枝花的林权改革,并成为了一名林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