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雪光教授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管理科学季刊》等期刊的编委,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跟踪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等问题。周雪光教授的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理论概念的提炼和创新,又重视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其代表作主要有《组织社会学十讲》、《中国城市生活中的国家与生活机遇:再分配与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译自美刊《每月评论》2012年3月号上刊登的文章《严重的社会不平等》(The Great Inequality),作者迈克尔·D.耶茨(Michael D.Yates)系该刊副主编,著有《为什么工会如此重要》、《威斯康星的起义:工人的反击》等著作。文章在分析了美国日益扩大的社会不平等的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国罗林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埃瑞克·舒茨(Eric A.Schutz)在社会不平等问题上的权力理论。舒茨在批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社会不平等的解释的基础上,提出人们面临的限制条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限制条件根源于权力,权力会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中,茶党运动异军突起,成为影响美国政局的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2011年1月英刊《国际社会主义》杂志刊登了梅根·特鲁戴尔题为《极度疯狂?美国的茶党运动》的文章,分析了茶党兴起的原因:美国中产阶级稳定生活的物质基础日益动摇。它接近法西斯主义的早期阶段:在大资本的支持下煽动社会情绪,但又  相似文献   

4.
沃勒斯坦认为维持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正在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美国的衰落和为了霸权而斗争》,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同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南希·弗雷泽(Nancy Fraser)是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系教授,著名政治哲学家,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主要代表作有《正义的中断——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批判性反思》、《再分配,还是承认?——政治哲学对话》、《正义的尺度——全球化世界中政治空间的再认识》等。弗雷泽是最先提倡关注美国福利国家彻底性别化  相似文献   

6.
意见与媒体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4年春季号文章:《死魂灵》 著名学者亨廷顿撰文称:美国的民主已日益成为一种没有代表性的民主。民众的偏好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分歧正日益扩大,造成了三种趋势:首先,从60年代至90年代,民众对政府和美国社会那些重要私营机构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简讯     
《当代世界》2013,(12):77-77
2013年,《当代世界》杂志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影响不断扩大。近日,土耳其驻华使馆致函我社,拟将《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蔡鹏鸿)《、网络安全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者系中国社会科院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周琪、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师汪晓风)两篇文章译为土语呈国内参阅。此外,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当代世界》杂志20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红旗文摘》、《求是》、《学习与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全文"类学术文摘未列入其中)。  相似文献   

8.
“《少年司法的一个世纪》是关于整个美国历史上少年违法犯罪者处遇情况的综合而细致的研究。从《伊丽莎白贫困法》(该法令抟实了美国社会政策的基础)出发,本书解析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之道……护育儿童,同时确保社会免遭罪错青少年的侵害——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持续进行的切换、游离与抉择,引人入胜……本书是所有儿童权利倡导者的基本读物。”——《图书馆杂志〈主题评论〉》(Library Journal,starred review)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国之一,美国问题研究对中国各界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经过长期筹备,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美国研究系列著作,有《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丛书》、《美国研究译丛》和《当代美国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给予了较多关注。目前,对这一议题的国内研究已超越初期的译介与评述,正进一步深化,并尝试结合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实践及思想资源进行创新思考。因此,有必要对国内相关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总结,例如,"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兴起背景是怎样的?国内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不同侧重点有哪些?已有研究存在哪些不足?如何看待此研究的发展前景?为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小明教授。张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美国与东亚关系、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等,著有《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历史、理论与中国观》《美国与东亚关系导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等;译有《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中的秩序研究》《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历史与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席勒论美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上世纪90年代末曾在《非理性的繁荣》一书中警告人们提防“网络价值的暴跌”并因此声名大振。德国《明镜》周刊2007年第23期(6月2日出版)发表了对他的访谈录。他认为,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使广大居民阶层的生活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译自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雅各布·S.哈克(Jacob S.Hacker)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保罗·皮尔逊(Paul Pierson)合著的题为《赢者通吃政治:美国的公共政策、政治组织、顶层收入的直线上升》(原文刊登于美刊《政治与社会》2010年6月号)的文章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作者指出,美国赢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日http://www.iacenter.org网站发表了题为《把非洲推向前台的世界社会论坛》一文。文章作者约翰·卡塔里诺托系世界工人党成员、美国《工人世界》杂志主编以及总部设在纽约的“国际行动中心”的发言人。该文对2006年1月19日—23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行的2006年度“多中心世界社会论坛”的非洲分会及会前发表的《巴马科倡议》进行了报道。该倡议提出,在万隆会议50周年之际发布这个倡议,是为了再一次表达南方人民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反对,并呼吁重建南方阵营以制止帝国主义和美国军事霸权。该报道主要内容及《巴马科倡议》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帕特里克·布坎南是美国社会—文化保守派主要代表人物,曾两次参加总统竞选。2004年3月1日,他在《美国保守主义》杂志上发表《战争将无止境》一文,抨击新保守派弗洛姆和珀尔去年出版的《终结邪恶——如何打赢反恐战》一书。文章认为新保守派为对伊动武所作的各种辩护都是荒谬的,他们在本质上是亲以色列的,他们正在企图把美国推入战争深渊。但新保守派的得意时刻正在结束,美利坚帝国的漫长退却已经开始。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刊《科学与社会》2005年5月号刊登了安德鲁·莱文对美国左翼学者、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的大卫·施韦卡特的著作《超越资本主义》的评论,该书评结合施韦卡特以前的著作以及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评价了《超越资本主义》一书的得失。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引玉 《工会博览》2003,(7):41-44
俄罗斯工会界的资深学者莫亚耶夫在他发表的《我们正在选择的国家:社会、社会国家及其模式》一文中,提出了当前世界上基本存在着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等几类社会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工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移民权利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五一劳动节及其前一段时期,美国爆发了数百万人的示威游行,反对新的反移民立法。其规模之大在美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这次争取移民权利的群众运动,国际上一些左翼组织和人士纷纷就它的性质及特征、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发表评论,其中包括美国社会主义平等党题为《移民的示威运动和美国的阶级斗争》的声明;墨西哥裔美国人政治协会主席及墨西哥人拉丁美洲人兄弟会会长纳蒂沃.洛佩兹题为《移民权利运动在健康发展》的记者谈话;“国际社会主义组织”成员贾斯廷.查孔在《国际社会主义评论》2006年第47期上发表的题为《向移…  相似文献   

18.
王维佳 《南风窗》2013,(1):82-84
即使市场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但与此同时,在人们内心中还有一部分对社会生活和公共话语中纯粹的功利主义和市场万能论不满。人们可能一方面拥抱了市场逻辑,另一方面又对这些观念的负面社会影响感到不安。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闻名。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南风窗》:您近来著作中所批评的观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哈里·哈丁博士美国在《外交政策》杂志今年3/4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中国的再思考》的文章。文章从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等领域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中国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和剖析,并对国际社会对中国所存在的误解一一进行了澄清。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际,这种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实属难能可贵。承蒙上海美国学会丁幸豪教授协助联络,哈里·哈丁博士同意本刊刊载此文的中文译文,特予感谢。因版面有限,本文在发表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年初,在总统就职演讲中,奥巴马宣称,美国在迎接一个新的责任时代的到来。实际上,很多美国人也确实认为新时代到来了。但通过对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美国全国选举研究》关于2008年总统选举前后的民意测验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决定奥巴马当选的社会政治背景并没有超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所形成的社会政治势力基本格局,经济、群体关系和国家安全仍然是围绕美国总统选举的三个长期性主题。综合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