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旧性骨骼是法医学实践中一种检验难度比较大的生物检材,常常由于DNA的降解造成检验的失败。本文通过优化陈旧性骨骼的DNA提取条件,对4例埋葬38年的尸骨进行了STR分型和线粒体测序检验.为当事人成功解决了已故亲人尸骨的认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王某,女,46年前去世,当时土葬,2011年7月发现尸骨被盗,需要对公安部门破获盗窃年轻女性尸骨案中提取的陈旧尸骨与王某女儿(现年49岁)血液样本进行DNA分型比对,以确定尸骨身源。1.2 DNA检验及结果骨骼处理取肱骨,去除骨骼表面污染物,中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4.
张宪  康文科 《证据科学》2007,14(1):I0010-I0011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5.
缢死、扼死、勒死与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白骨化尸体的舌骨骨折情况会发现许多有益的潜在性信息,包括骨化过程以及暴力的证据。同时必须考虑骨折是生前或死后形成的,生前的舌骨骨折经常提示扼死,但如无其它证据亦不能排除缢死、勒死以及其它形式对颈部的损伤。这种骨折很少见于婴幼儿,因为他们的舌骨未充分骨化,较成人柔韧。1988年12月,密西西比州哈里森县县政府在他们的辖区的树林内发现一具儿童的尸骨和衣物。有关人员将尸骨同生前的牙科资料对比,发现是当地的一个白种女孩儿,出生于1978年3月6日,于1988年8月3日失踪。调查人员认为女孩生前曾遭受过暴力,于是将尸骨…  相似文献   

6.
某县公安局送来该县尹某母亲(1956年死亡,时年38岁)尸骨被盗一案现场提取的有关人体骨路,要求检验骨信的“ABH”血型物质。我们经了解有关案情,检验实物,认为该案骨骼风化破坏程度严重,检验“ABH”型物质条件较差,且对案件侦破工作起不到关键作用,而行法医人类学检验条件较好,同时能对案件侦破工作起重要作用,经与委托单位协商,进行了法医人类学检验。第一组:嫌疑人张某父亲墓中提取的无名尸骨:头颅骨、胸骨、左、右第2至第11肋骨、右侧锁骨、左、右肩拥骨、脊椎骨(2个颈椎、12个脚椎、5个腰椎)、四肢长骨、部分手、足骨…  相似文献   

7.
开篇故事 清朝人陆以湉在他的笔记《冷庐杂识》中记载了一个清代检验尸骨的故事,此检验判断的方法还发展了《洗冤集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以服务实战为核心,以开展DNA应用年为突破口,强化应用意识,拓展应用范围,大力加强DNA实验室现代化和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陈旧尸骨DNA提取方法得到国家科技成果鉴定,先后为全国14个省份52个地区破解疑难命案116起。目前,全市已采集建库血样近4万份,其中检验建库37000多份,现场检材建库2125份,通过DNA信息库的检索比对,成功破获各类案件4300多起。  相似文献   

9.
<正> 某年8月14日下午在某村西南地机并内发现尸骨。通过现场勘查及尸骨检验,认定系一起凶杀案。我们采用江西省公安厅刑科所关于《根据胸骨形态变化推算年龄的研究》(《刑事技术》1988年第6期)材料提供的方法,对死者年龄进行了推断,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22日,在个旧市贾沙乡大六方寨村三元场的树林中发现一装有人体骨骼的编织袋,经个旧市公安局法医学等技术人员对现场及尸骨进行检验后,确定为一起凶杀案。经工作,查明犯罪嫌疑人何某因家庭矛盾于1992年9月将其妻周某(31岁,身高168m)诱至村外扼颈致死并掩埋,后因迷信,于1997年4月用锄将大部尸骨挖出置于编织袋内,准备“择日”再行埋葬而事发。根据何某的供述及指认,在另一荒地内挖出部分人体骨骼。现将检验情况报告如下。一、骨骼损伤检验1袋内骨骼检验。编织袋正面印有“碳酸氢铵”等字样。袋内有人体头颅骨、寰椎、胸椎二个,左锁…  相似文献   

11.
1997年10月22日,在个旧市贾沙乡大六方寨村三元场的树林中发现一装有人体骨骼的编织袋,经个旧市公安局法医学等技术人员对现场及尸骨进行检验后,确定为一起凶杀案.经工作,查明犯罪嫌疑人何某因家庭矛盾于1992年9月将其妻周某(31岁,身高1.68m)诱至村外扼颈致死并掩埋,后因迷信,于1997年4月用锄将大部尸骨挖出置于编织袋内,准备"择日"再行埋葬而事发.根据何某的供述及指认,在另一荒地内挖出部分人体骨骼.现将检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旧骨骼的核DNA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发达国家,对无名尸骨进行个人识别时,通常的方法是比较骨骼与死者生前的身体特征或医疗记录[1],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医疗记录往往不甚完备,这种方法较难以实施。此外,如果对已埋葬数十年的尸骨进行鉴定,则更需要依靠其他技术方法。运用PCR技术进行DNA检验是解决这种难题的途径之一。陈旧骨骼的DNA降解严重,从中提取的核DNA一般小于1000bp[2],为此,进行PCR分析时宜选择扩增片段较短的基因位点。在本文中,作者报道了一种可靠的用于陈旧骨胳DNA提取、扩增和基因分型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样本取长骨、椎骨作为实验检材…  相似文献   

13.
应用PCR及PAG电泳技术,检验TH、PLA2A、LPL、VWA、D19S253、FESFPS、DSS1179、FOLP23、D6S366、CYP19共10个STR位点,利用同卵双生子遗传基因完全相同的特征对一无名尸骨进行尸源鉴,结果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政府法制》2014,(26):37-37
“亲子鉴定”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三国时代,其方式是“滴血认亲”,认为“血相溶者即为亲”。而《南史》却记载了一则南朝梁武帝萧衍之子萧综“滴骨认亲”的故事。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齐宫东昏侯的妃子,因其貌美又有才学,被武帝看中,入宫后七月即生下萧综,宫中都怀疑非武帝亲生。萧综长大以后,去盗掘东昏侯的坟墓,刨出尸骨,用自己的血液滴在尸骨上,见其果真能渗入尸骨中,萧综半信半疑,后又杀了自己的亲牛儿子,用自己的血在儿子的尸骨进行试验,血液仍能渗入骨中,于是深信不疑。后来萧综投奔北魏,改名萧缵,并表示要为东昏侯服丧三年。萧综是否为东昏侯的亲生子,不再重要,现更已无法考证。但“滴骨认亲”的不科学性,已为人之公认。  相似文献   

15.
1985年1月14日,我市发生一起用锯子肢解尸体的凶杀案。案发后,我们为准确推断锯子种类,以常用的手用木工框锯、手板锯、鸡尾锯和手用钢锯,在死刑犯尸骨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摸索出尸骨锯痕检验的规律,现介绍如下: 1 锯的机械性能 锯的机械性能、规格是决定锯痕特征的物质条件。手用木工锯条、手板锯和鸡尾锯的机械性能基本相同。锯条材料采用65Mn或60SiMn冷轧钢,具有较高的屈服极限、弹性极限和疲劳极限,  相似文献   

16.
阴谋与迷情     
康德 《江淮法治》2009,(20):42-44
美国大片《盗墓迷城》曾经风靡全球,其紧张曲折的剧情将人性的贪婪揭露得淋漓尽致,迷倒了数亿观众。令人惊异的是,在奥地利沃尔特湖畔风景如画的凡尔登镇,竞上演了一出真实版《盗墓迷城》。惟一不同的是,这次盗墓者索要的不是什么宝藏,而是奥地利首寓弗利德里希·卡尔·弗里克的尸骨!2008年11月15日,随着弗里克尸骨不翼而飞的消息传开,整个奥地利如同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7.
<正>1988年7月11日庐山公安局根据群众报告,在某山下发现一堆无名尸骨,怀疑是1985年7月16日杀人后畏罪逃跑的孔某.为确定尸骨身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被12月27日,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兼法医贾东涛在第四届"江苏最美警察"评选活动中荣誉当选。贾东涛是南通市公安局DNA实验室的创立人之一,在陈旧尸骨DNA检验、混合DNA信息拆分等方面有深厚造诣,早在2005年即成为全省公安系统最年轻的"技术行家"。18年从警生涯中,参与命案、爆炸、抢劫等重大疑难刑事案件勘查现场、DNA检验1 000余起,提供技术分析意见1 200余份(次),他带领团队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6):652-654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拟重修母亲坟墓,因墓穴混淆,无法辨认生母尸骨,需鉴定张某与尸骨是否存在母子关系。1.2检验方法对可疑张某母坟中取出的磨牙与张某血滤纸的DNA进行提取、扩增和电泳,其过程由不同人员,不同实验室进行操作。磨牙DNA的模板制备根据张付瑶等方法[1],DNA的定量使用Qubit?ds DNA荧光试剂盒,Qubit?2.0进行定量。牙齿降解指数采  相似文献   

20.
1案件简介 1974年侯某63岁的父亲去世,被掩埋于河北省承德市一处山坡上。2009年承德路建处修路将坟墓和尸骨破坏,因涉及赔偿纠纷,侯某挑取1根胫骨委托我中心进行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